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

鎖定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是受教育部政治理論教育司和北京市委大學工作部委託寫的高等學校文科共同課哲學教材。於1982年出版第一版,由於反映良好,分別於1984、1990、1995、2004年出版第二、三、四、五版。
書    名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
作    者
李秀林 王於 李淮春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年11月1日
頁    數
370 頁
定    價
38.00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300061283
字    數
423000

目錄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目錄

導論 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1] 
第一節 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哲學:世界觀的理論形態
二、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
三、哲學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科學主義人本主義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基本特徵
一、時代課題的哲學解答
二、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一
三、以徹底的批判性為標誌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第三節 學習馬克主義哲學的意義和方法
一、確立辯證的思維方式
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三、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信念
第一章 物質與世界
第一節 物質及其存在方式
一、物質: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
二、時間和空間:運動着的物質的存在方式
第二節 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
一、人類社會產生的自然前提和現實基礎
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第三節 從物質到意識
一、 意識產生的自然前提和現實基礎
二、意識: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
三、意識的結構和功能
四、意識與人工智能
第四節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一、物質形態的多樣性和同源性
二、物質形態的層次型和同構性
三、世界物質統一性的證明及其實踐意義
第二章 實踐與世界
第一節 實踐的本質和結構
一、實踐:人所特有的對象化活動
二、實踐:人的存在方式
三、實踐的理性結構與社會結構
第二節 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
一、實踐的主體和客體
二、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及其實質
三、人對物質世界實踐把握的基本環節
第三節 實踐與世界的二重化
一、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分化與統一
二、自在世界與 人類世界的分化與統一
三、實踐的世界觀意義
第三章 社會及其基本結構
第一節 社會的本質和整體性
一、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二、社會是不斷自我更新的有機體
三、社會結構:交往活動的制度化
第二節 社會的經濟結構
一、生產力:人於自然之間現實關係的總體
二、社會的經濟結構:生產關係的總和
三、階級:特定經濟結構中的人羣共同體
第三節 社會的政治結構
一、政治結構及其核心
二、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及其發展趨勢
第四節 社會的文化結構
一、意識、意識形態和文化結構
二、文化結構的構成要素及其關係
三、文化結構的相對獨立性及其功能
四、傳統文化與社會現代化
第四章 個人與社會
第一節  人的個體存在和社會存在
一、人的個體發生與社會遺傳
二、現實的個人與現實的社會
三、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化
第二節  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
一、人的社會價值
二、人的個人價值
三、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關係
第三節  社會創造人與人創造社會
一、社會關係的生產和再生產
二、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第五章 聯繫與發展
第一節  聯繫的普遍性和發展的方向性
一、世界的普遍聯繫與系統聯繫
二、物與物的關係和“為我而存在的關係”
三、運動、變化、發展及其方向性
第二節  聯繫和發展的規律性
一、反映聯繫和發展相統一的決定論
二、規律及其實現:從可能到現實
三、聯繫和發展的規律體系及其核心
四、客觀辯證法主觀辯證法與實踐辯證法
第六章 發展的基本規律
第一節  質量量變規律
一、質、量、度
二、量變、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三、量變和質變的複雜性及其與突變的關係
第二節 對立統一規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及其作用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關係
三、矛盾論與系統論
一、肯定與否定
二、否定之否定及其實質
三、“否定性的辯證法”與實踐觀、矛盾觀
第七章 歷史規律與社會形態的更替
第一節  歷史運動的規律及其特殊性
一、發展過程的自在形式和自為形式
二、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三、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四、階級鬥爭的規律及其歷史作用
第二節  歷史規律的實現途徑
一、科學技術革命:生產力發展的突破口
二、社會革命與改革: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兩種形式
三、偉大人物:歷史規律的發現者和歷史任務的提出者
四、人民羣眾:歷史的創造者
第三節  社會形態的更替及其多樣性
一、社會、社會形態、社會經濟形態
二、社會形態更替的決定性和選擇性
三、社會形態更替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第八章 認識與實踐
第一節 認識的發生
一、實踐:認識發生的現實基礎。
二、認識的種系發生
三、認識的個體發生
第二節 認識的本質
一、認識: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二、認識的本質與人的社會性
三、反映客觀世界與創造主觀世界
第三節 認識的結構
一、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的同構性
二、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徵
三、認識結構演化與發展的特點
第九章 認識形式與認識過程
第一節  主體觀念地把握客體的基本形式
一、認識:感性直觀與理性思維的統一
二、認識的感性形式及其社會歷史性
三、認識的理性形式及其本質
第二節  認識的過程及其內在機制
一、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二、反思、建構、虛擬
三、語言、符號與認識
四、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認識中的作用
五、從理性認識到實踐
第十章 認識活動與思維方法
第一節  認識活動中的思維方法
一、辯證法、認識論和方法論
二、思維方法的本質及其在認識中的作用
第二節  辯證思維方法及其與科學思維方法的關係
一、知性思維與辯證思維
二、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
三、當代科學思維方法羣
四、辯證思維方法與科學思維方法的關係
第十一章 真理與價值
第一節  真理
一、真理及其屬性
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三、知識的客觀有效性與人的生存實踐
第二節 價值
一、價值的客觀基礎
二、價值的主體性特徵
三、價值的相對性
四、價值與評價
第三節 真理與價值的關係
一、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
二、真理和價值的統一性
三、實踐:真理與價值統一的基礎
第十二章 社會進步與人的發展
第一節 社會進步及其標準
一、社會進步的基本含義
二、社會進步過程中的代價
三、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
第二節 人的發展及其歷史進程
一、社會進步中的人的發展
二、人的發展的歷史形態
第三節  必然王國與自由王國
一、從必然王國自由王國的轉變
二、人的異化及其揚棄:從片面的人到全面的人
三、共產主義: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社會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內容簡介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簡稱《原理》)的第五版。自1982年首次出版以來,《原理》以其觀點明確、重點突出、層次明晰等鮮明特點,深受人們的歡迎。從第一版到第四版,《原理》發行了1 000萬冊,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和宣傳中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這同時表明了它的生命力和社會價值。
但是,自1995年《原理》第四版出版以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取得的新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新進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的新經驗表明,《原理》的內容和結構仍需進一步改進與完善,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需要深入闡述和補充,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深入探討並妥善處理,尤其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一體化”的問題應得到充分體現。?
更重要的是,《原理》第四版出版的九年來,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國際看,世界進入科技信息化、經濟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樣化這樣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從國內看,中國社會主義實踐也進 入到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歷史任務的 提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確立……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新問題,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學院派”,它應該也必須關注現實,注重同現實進行“對話”,從而以哲學的方式概括並反映新的實踐所提出的新的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們決定對《原理》再進行一次修訂,因而向讀者獻上這本《原理》第五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