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辟邪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

鎖定
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中的一種神獸 [2]  ,它來源於古代印度梵文音譯,意為大獅子。 [3]  [8]  古代織物、軍旗、帶溝、印紐、鐘紐等物常用辟邪為像,南朝陵墓前常有辟邪石雕像。 [2] 
據《漢書·西域傳》、《清宮獸譜》記載:辟邪(桃拔)形似鹿,長尾,兩角。 [3]  [16]  《辭海》記載:辟邪外形特徵為似獅而帶翼。 [2]  《漢代有角神獸》記載:漢代辟邪的外形特徵是有角、獸身似獅、多有翼、張口、昂首、頌下長鬚、臉部有鬃毛。 [15] 
(概述圖來源:東漢石辟邪。) [9] 
中文名
辟邪
別    名
獅子辟邪 [10] 
桃拔 [16] 
屬    性
神話形象
神話體系
中國神話
形象特徵
似獅而帶翼 [2] 

辟邪歷史淵源

漢朝時期,《急就篇》記載:“射鬾辟邪除羣兇。”唐顏師古注:“射鬾、辟邪皆神獸名。”(唐顏師註釋説,射鬾、辟邪都是神獸名字。) [2]  《漢書·西域傳》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犀牛”。孟康注曰:“桃拔,一曰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為天祿,兩角者稱為辟邪”。唐顏師古注:“辟邪,言能闢御妖邪也”。(孟康註釋説,桃拔又名符拔,樣子似鹿,尾巴長,其中只有一隻角的叫天祿,兩隻角的叫辟邪。顏師古註釋説,辟邪據説可以抵禦妖邪。) [3] 十洲記》:“聚窟洲有辟邪、天鹿(天祿)。”(聚窟洲這個地方有辟邪、天祿。) [4] 
晉朝時期,《抱朴子·內篇·袪惑》記載:“又有神獸,名獅子辟邪、三鹿焦羊,銅頭鐵額、長牙鑿齒之屬,三十六種,盡知其名,則天下惡鬼惡獸,不敢犯人也。” [10] 
南北朝時期,《後漢書·志第三十輿服下》記載:“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皇后拜謁宗廟時的步搖用黃金製成,主體作成山的形狀,山的上方作成花團錦簇狀的桂枝形狀,桂枝上面貫穿白珠。步搖上有一隻雀和九朵花裝飾。此外,步搖上還有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種神獸裝飾。) [20] 
唐朝時期,《封氏聞見記校注》記載:“秦、漢以來,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馬之屬。“ [21] 
宋朝時期,《太平廣記·卷四百零一·寶二》記載:“肅宗賜李輔國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 [19] 
清朝時期,《山海經廣注·卷十一·海內西經》中記載:“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崑崙上。”吳任臣注:“又抱朴子稱崑崙有神獸獅子辟邪天鹿焦羊”(《抱朴子》記載説崑崙有神獸,名為獅子辟邪、三鹿焦羊) [11]  清宮獸譜》記載:”桃拔,似鹿,長尾。一角者為天鹿,亦曰天祿;兩角者為辟邪,無角者為符拔。出西域烏弋、安息諸國,西海中聚窟州亦有之。”(桃拔樣子像鹿、長尾,一隻角的叫天鹿,兩隻角的叫辟邪,無角的叫符拔,產自西域烏弋、安息諸國以及西海中聚窟州。) [16] 
現代時期,《古墓》記載:“在南朝陵墓石刻中,天祿與麒麟僅見於帝陵,辟邪則專用於諸侯王墓。” [5] 

辟邪文化特色

  • 雕塑圖案
在梁文帝第11子蕭儋(478-522)墓前有兩尊辟邪是用整塊巨石雕成,昂首挺胸,矯健威武,形制碩大,氣魄雄偉。放在墓前,應是守護、辟邪、吉祥、役使的象徵。 [1] 
  • 館藏文物
名稱
介紹
圖片
西晉青瓷辟邪器(溧水博物館)
南京市溧水區博物館收藏的西晉青瓷辟邪器,形象為辟邪,肋生雙翼。 [7] 
西晉青瓷辟邪(鄒城博物館)
山東鄒城博物館所藏西晉青瓷辟邪,器體似獅有翼,背上正中有一圓形直口,為插放蠟燭之用。 [3] 
西晉青瓷辟邪(鄒城博物館) 西晉青瓷辟邪(鄒城博物館)
東漢辟邪石(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所藏石辟邪,高190釐米,長297釐米,寬90釐米,重達8噸,是國內最大的東漢石辟邪。 [17-18] 
東漢辟邪石(洛陽博物館) 東漢辟邪石(洛陽博物館)
  • 形象標誌
南京大學校徽上的辟邪 南京大學校徽上的辟邪
南京大學校徽上有兩隻辟邪。 [6] 

辟邪藝術形象

  • 文學形象
《宋書·志卷二十一》中兩漢樂府所作的《董逃行》詩:“百鳥集來如煙。山獸紛綸麟辟邪其端。” [22] 
《樂府詩集》中,曹植的《大魏篇》:“白虎戲西除。含利從辟邪。” [23] 
《鍾馗捉鬼·滾繡球》中:“一家家貼桃符枉辟邪,一處處扎艾人空禳災。" [14] 
  • 遊戲形象
與辟邪有關的遊戲作品有《神都夜行錄》。 [13] 

辟邪史料索引

作者和朝代
書籍名稱
史游(西漢)
急就篇 [2] 
東方朔(西漢)
《十洲記》 [4] 
班固等(東漢)
漢書·西域傳》 [3] 
葛洪(晉朝)
抱朴子·內篇·袪惑》 [10] 
范曄(南朝宋)
後漢書·志第三十輿服下》 [20] 
封演(唐朝)
《封氏聞見記校注》 [21] 
李昉等(宋)
太平廣記·卷四百零一·寶二》 [19] 
吳任臣(清朝)
山海經廣注·卷十一·海內西經》 [11] 
餘省、張為邦繪(清朝)
清宮獸譜 [16] 

辟邪形象評價

神獸辟邪、天祿開始出現時,就一直和佛教中的“獅子”有着密切關係。佛教中獅子所具有的吉祥、辟邪功能,與中國傳統風俗文化中追求的辟邪納吉思想不謀而合,人們通過對獅子進行形象改造和名稱改造,賦加中國瑞獸的基本特徵,使其從佛教中的護法王轉化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辟邪、納吉神獸。楊崗《論神獸辟邪與佛教中獅子的關係——從漢元帝渭陵出土的兩件玉辟邪談起》評 [8] 
筆者認為:六朝石刻辟邪是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及中國傳統喪葬禮俗的產物。(孫長初《六朝石刻辟邪藝術圖像的釋讀》評)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