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輻射式風格

鎖定
輻射式風格是法國13世紀-14世紀哥特式教堂的建築風格,源自法語“rayonner”,意為放射光芒,也被稱為“宮廷風格”;起源於法國,隨後流傳到歐洲各國。這一階段的教堂建築特點是不過多注重高度和雄偉,而追求空間的統一、裝飾的精緻。輻射式風格建築的代表性建築有法國的亞眠大教堂、巴黎聖禮拜堂等等。
中文名
輻射式風格
外文名
Rayonnant

輻射式風格概念簡介

輻射式風格原指13世紀法國哥特式教堂上流行的巨型玫瑰花窗中的放射狀輻條,進而指約1230-1300年法國哥特式中流行的風格樣式。其特徵是將花窗格延展組合運用於窗户、開口以及建築結構上,以獲取二維的、玲瓏剔透的裝飾效果。 [1] 

輻射式風格風格特點

不同於早期的哥特式風格,輻射式風格更加註重表面和重複的裝飾圖案,建築整體追求更加輕盈的效果。教堂立面裝飾豐富,窗户的數量和尺寸有所增加,多使用較大的玫瑰花窗,室內光線充足。

輻射式風格歷史溯源

法國哥特式建築在13-14世紀這一階段出現了輻射式風格,法國哥特建築中輻射式風格的最早階段由於與路易九世(1227-1270)——1297年被封為“聖路易”——的統治密切相關,因此有時也被稱作“宮廷風格”。他在位期間,其作為一位基督徒統治者和豪俠騎士的名望,要比歐洲任何一位君主都高。他受到的尊重,尤其是他在1254年第七次十字軍東征返回後所受到的崇敬,更由於其王國的繁盛和文化的燦爛而越發如日中天。宮廷風格裝飾中嚴峻的線條在13世紀30年代完成的三座建築傑作上得到了很簡潔的表述。這三座建築宣告了輻射式哥特式風格的誕生,而且被認為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即特魯瓦大教堂、重修的聖德尼修道院教堂、路易九世的聖日耳曼萊昂禮拜堂。 [2]  這種風格源自當時建築中涉及放射狀稜窗格的流行做法,稜窗格的運用最初出現於玫瑰窗,後來開始擴大到整座教堂。這一與宮廷有着密切關係的風格傳遍王室領地之後,又流傳到歐洲大部分地區。 [3]  之後輻射式風格逐漸發展為火焰式風格。

輻射式風格代表建築

亞眠大教堂 亞眠大教堂
亞眠大教堂:亞眠大教堂可以説是第一座輻射風格的哥特教堂建築。它代表了哥特風格的古典因素,以蘭斯大教堂作為模型,其花窗格團發展成為三葉形,與高天窗融為一體,這種特點正是輻射式風格的標誌之一。 [4] 
巴黎聖禮拜堂:位於巴黎皇宮內的聖禮拜堂是宮廷風格的明珠,專門為聖路易而修建,作為一個國家神龕來存放他的藏品,這個建築即是王權和天主教力量的象徵。聖禮拜堂充斥着嚴峻而脆弱的宮廷風格,在這個由耳堂或任何其他突出部分不間斷地圍成的大玻璃籠子裏,幾乎所有牆體上都佈滿了連綿不斷的彩色玻璃窗。 [5] 
巴黎聖禮拜堂 巴黎聖禮拜堂
參考資料
  • 1.    夏徵農,陳至立主編.《大辭海 第19卷 美術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300
  • 2.    (英)大衞·沃特金(David Watkin)著;傅景川等譯,.《西方建築史》.長春:吉林出版社,2004年:135
  • 3.    詹森等著.《詹森藝術史》(第7版).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年:412-413
  • 4.    雷蒙,陳出雲著.《以哥特風格為例淺探建築中的形式美》.《山西建築》.2007年:39-40
  • 5.    (英)大衞·沃特金(David Watkin)著.《西方建築史》.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