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輯裏湖絲

鎖定
輯裏湖絲又稱輯裏絲,簡稱輯絲是世界聞名最好的蠶絲,是浙江省的傳統絲織品,屬於南潯特產。是一種絲中極品,因產於南潯鎮輯裏村而得名。 據史料記載,清康熙時、明萬曆年間,輯裏絲就聞名遐邇。近代南潯有被稱為“四象八牛七十條金黃狗”的近百餘家絲商鉅富,俱系因此致富。現在南潯旅遊公司檔案室,還保存着兩卷60年前惟一沒有售出的輯裏湖絲,質地仍鮮豔如初。輯絲一直作為帝王的御用品,帝王的黃袍明確規定必須用緝絲做。 [1] 
中文名
輯裏湖絲
類    別
南潯特產
簡    稱
輯絲
產    地
輯裏村
榮    譽
1851年世博金獎
歷史用途
清代,明代王帝的御用品
製    作
36道工藝

輯裏湖絲輯裏湖絲簡介

輯裏湖絲,又名“輯裏絲”,簡稱“輯絲”因產於南潯輯裏村而得名,自元末成村便產湖絲。
輯裏湖絲 輯裏湖絲

輯裏湖絲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清康熙時織造的九件皇袍,就是指名選取輯絲作經線製成的。1851年,上海商人徐榮村用湖州南潯輯裏村產的生絲參加在英國倫敦舉辦的首屆世博會,並一舉奪得金、銀大獎。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隨着上海申博的成功而被喚醒。南潯——清末中國最富庶的江南古鎮,有“輯裏湖絲”故鄉的美譽(浙江湖州)。輯裏湖絲,起源於七里絲。該絲的源產地距浙江北部湖州南潯有七里之遙(今屬湖州市南潯區橫街鄉),因而被喚作“七里村”,七里絲因此而得名。村莊元末形成,木製絲車繅制的土絲和輯裏湖絲,便緊密相連了。

輯裏湖絲文獻記載

輯裏湖絲源流考:
(1)隋仁壽二年(602)置湖州,以濱太湖取名,治所烏程.此為"湖州"稱謂之始.隋、唐時,尚有"安吉絲"、"武康綿"以及"湖綢"等稱謂。這就是輯絲的前身。
(2)湖絲 "湖絲"之稱,見於記載,始於南宋嘉泰"湖絲遍天下",有"湖州"之稱始。到康熙時本地本已把湖絲改成輯絲。直到今天湖州博物館還保留着60年代的緝絲樣品。這是湖州人們的驕傲。
(3)明代中葉開始在國內名聲鵲起。明朝,南潯朱國禎、温體仁兩位相國都將自己家鄉的七里絲推薦給當朝皇上。直到康熙帝覺得七里絲有點土,提詞輯絲,輯(繅織之意)輯絲(專為帝王繅織的絲)
(4)南潯閣老、當朝吏部尚書朱國楨在天啓二年(公元1621年)所著的《湧幢小品》中説:“湖絲唯七里尤佳,較常價每兩必多一份。”明萬曆後期(公元1578~1620年),七里村人所繅的七里絲,已逐漸在國內市場出名,大賈皆販於此地,貿於江南及川廣地區。輯裏湖絲獨特的繅絲工藝,被逐漸推廣到了杭嘉湖蘇各地,土絲的質量提高,形成了“細、圓、勻、堅、白、淨、柔、韌”八大特點。而貢品輯絲為當時之最。
(5)七里絲的名稱直到清康熙乙丑年(公元1685年)前後仍保持着原名。直至雍正初年(公元1723年)之後,古書上才有了“輯裏湖絲,擅名江浙也”的記載。由此可推斷,“七里”被雅化為“輯裏”的時期,當為康熙後期(公元1685~1722年),因“七”與“輯”發音相近,而“輯”又有繅織之意。
輯裏湖絲 輯裏湖絲
(6)清政府設於蘇州、杭州的織造局,還在南潯鎮上專設收購生絲的“京莊”。各地的絲,統稱為七里絲。七里絲成為著名土絲,尤以南潯七里著稱,後泛稱江南上等土絲,連廣東土絲也冠七里絲。清皇室內各府規定,凡皇帝后妃所穿的龍袍、鳳衣都必須用七里絲作經絲精織而成。另有專門招攬廣東商人的“廣莊”。但輯裏絲享譽世界,則是鴉片戰爭之後的事了。
(7)到2014年,在南潯旅遊公司檔案室,保存着兩卷60年前惟一沒有售出的輯裏湖絲質地鮮豔如初。

輯裏湖絲形成因素

(1)、蠶種優良。明萬曆間,村民育良蠶種---“蓮心種”,蠶繭小如蓮實得名。特適於繅制優質桑蠶絲。
(2)、太湖之濱、河流縱橫、養蠶繅絲自然條件優越。七里村村東流淌着一條清澈透明的雪蕩河。繅絲“用清水、勤換水”,講究水質。雪蕩河穿珠灣分流到七里淤溪,經摺澄如鏡,透度100%。公元1840年編印的《南潯鎮志》載:“雪蕩、穿珠灣,俱在鎮南近輯裏村,水甚清,取以繅絲,光澤可愛”。
輯裏湖絲 輯裏湖絲
(3)、當地村民繅絲技術高超。七里村人在繅絲工藝上注重“細”和“勻”,繅絲工具應用當時最先進的三緒腳踏絲車,所繅的絲“富於拉力、絲身柔潤、色澤潔白”,比土絲多掛兩枚銅鈿而不斷。

輯裏湖絲品質改良

輯裏湖絲,如今大放異彩:引進先進的現代織造技術,傳承了輯裏湖絲的優良品質,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輯裏湖絲改變了原先單一的品種,得到了創新發展。當地企業積極開發與國際接軌的絲綢深加工產品,使得這一傳統工藝發揚光大,五彩繽紛的絲織產品暢銷海內外。湖州市雙傑皮業有限公司坐落於資源豐富的杭嘉湖平原,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南潯鎮。1997年公司成功地收購了瀕臨破產的輯裏絲廠,經過重組,投入資金將原來的立繅改為自動繅,大大提高了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企業取得了顯著的效益並且規模得到了擴大,同時也弘揚了祖國曆史悠久的輯裏湖絲品牌,成為一家專業生產A3,A4級白廠絲的龍頭企業。2001年,借中國加入WTO之際,積極與國際接軌,大力發展外貿出口。2013年輯裏湖絲協會協同中國繭絲辦搭理倡導輯絲文化,以推動絲綢高端 產品。為海上絲綢之路作出積極貢獻。2

輯裏湖絲發展創新

國絲文化園建設
國絲文化園 國絲文化園 [2]
國絲文化園,坐落於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輯裏村。於2011年啓動建設,總計劃面積2500畝,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園區以傳承弘揚“輯裏湖絲”文化為宗旨,以發展開拓蠶桑絲綢綜合產業為特色。同浙江大學、浙江省農科院、湖州市農科院及眾多蠶桑絲綢界的專家建立密切關係。是首批浙江大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共建“現代農業綜合試驗示範基地”之一,在2013年輯絲與浙大一起研發了桑葉茶後,又開發了桑芽菜桑葉菜,桑葚冰酒等項目。旨在打造一個有輝煌絲綢文化故事傳承的,綠色、生態、科技、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新型蠶桑農業,探索品牌化農業之路。
輯裏湖絲文化研究會成立
輯裏湖絲文化研究會 輯裏湖絲文化研究會 [3]
輯裏湖絲文化研究會成立於2012年1月5日,由南潯鎮宣傳文化中心、輯裏村村委、南潯國絲文化園發展有限公司發起,各界喜愛絲綢文化的專家,學者自發成立。主要挖掘湖絲文化的歷史資源,通過傳承和發展輯裏湖絲文化,進一步推動湖絲文化研究和創新,促進南潯文化繁榮發展。輯裏湖絲文化研究會基地位於輯裏湖絲髮源地——輯裏村國絲文化園內,會員數70多人。2013年9月《輯裏湖絲》雜誌創刊面世。
輯裏湖絲創刊號面世
輯裏湖絲創刊號由設在輯裏村的輯裏湖絲文化研究會主辦,創刊號為全文彩印,共84頁,16開,分“絲綢文化”、“魅力南潯”、“國絲之都”、“輯裏風韻”、“小鎮記憶”、“絲綢之府”、“絲享生活”和“人物”等欄目,品味高雅、文風樸實,圖文並茂。輯裏村是馳名中外的“輯裏湖絲”的故鄉,也是歷史文化名村。成立於2011年的輯裏湖絲研究會以“挖掘、保護、傳承、弘揚”輯絲為宗旨,輯裏湖絲文化研究會位於輯裏村國絲文化園。此次《輯裏湖絲》雜誌的創刊,是該會繼2012年舉辦首屆“輯裏湖絲文化節”後,在文化傳播領域的又一重要舉措,將對宣傳研究南潯絲綢文化起到積極作用。 [4] 
輯裏湖絲二期雜誌 輯裏湖絲二期雜誌
輯裏湖絲二期雜誌也在2014年5月正式發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