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隊醫院

鎖定
軍隊醫院 (army hospital) 為軍隊傷病員進行門診和住院治療的機構,是實施平時和戰時衞生勤務的主要力量,基本任務是運用醫療護理設施和醫藥技術手段救治傷病員,幫助和指導部隊的醫療預防工作,保障軍人健康,鞏固部隊戰鬥力。
中文名
軍隊醫院
外文名
army hospital
解    釋
為軍隊傷病員進行門診
出現時間
公元前4世紀
發展歷史
軍隊醫院是隨着軍隊的建立和作戰的需要,以及醫學的進步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公元前4~前3世紀,古希臘出現的國家軍事醫療機構,是歐洲軍隊醫院的萌芽。公元15世紀起,西班牙從設立醫官發展到設立警備區醫院。16世紀,法國軍隊編有常設醫院和移動醫院。17世紀,俄國建立第一所戰時醫院。19世紀中葉,歐美一些國家軍隊開始出現分科的近代醫院。在中國,2世紀中葉,東漢軍隊曾在菴廬中隔離治療傳染病患者,可視為中國軍隊早期的傳染病醫院。13~14世紀,元朝為出征回程途中的傷病軍人設立類似兵站醫院的“安樂堂”。清末出現了隨營醫院和前敵行營醫院。中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軍隊,平時編有陸軍醫院,戰時設有野戰醫院、兵站醫院、要塞醫院和後方醫院等。1927年10月,中國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寧岡茅坪建立第一所醫院。1932年,將紅軍醫院編為野戰醫院、兵站醫院、預備醫院和後方醫院4種類型。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先後組建50多所醫院。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醫院450多所(含分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改建了一批軍隊醫院,並新建一些分科的綜合性醫院,將醫院分為總醫院、中心醫院、駐軍醫院、隊屬醫院等。2003年體制編制調整,取消駐軍醫院,保留的駐軍醫院均改為中心醫院。軍隊醫院按科室設置分為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綜合醫院設置科室比較齊全,通常設有內科、外科(含手術室)、傳染病科、五官科(含眼、耳鼻咽喉、口腔)、婦產科、兒科、中醫科和放射科、檢驗科(含血庫)、理療科、病理科、藥局(含消毒供應室、醫療器械修理室)等科室,可綜合收治各種類型的傷病員。專科醫院臨牀科室設置相對單一,主要擔負某種專科傷病員的診治任務,根據任務的不同分為傳染病醫院、口腔醫院、結核病醫院和精神病醫院等。中國人民解放軍醫院根據任務和規模不同,分為總醫院、中心醫院、隊屬醫院、教學醫院等類型。①總醫院。具有醫療科室齊全、醫療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等特點,是全軍或軍區(戰區)、軍種範圍內的醫療保健中心,主要負責疑難傷病的專科會診、收治和高級幹部的醫療保健,以及衞生技術骨幹進修培訓等任務。②中心醫院。科室設置較齊全,技術力量較強,擔負本保障區部隊傷病員的醫療保健、技術指導、衞生技術骨幹培訓等任務,收治下級醫療機構轉來的疑難傷病員。③隊屬醫院。主要負責本部隊傷病員的門診、收容治療和衞生防疫防護的技術指導、監督等。④教學醫院。一般附屬於軍隊醫學院校,主要負責軍隊醫學院校臨牀教學任務,培訓高級專科技術人才。隨着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傷病診治需求的變化,軍隊醫院將出現新的診療科室,增加新的醫療服務項目,配置新型醫療設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傷病員救治和醫院內部管理;強調綜合治療與專科治療相結合,提高對各種新武器損傷的救治能力;野戰醫院的機動能力和基地醫院、後方醫院的防護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