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資

鎖定
軍資,拼音是 jūn zī,漢語詞彙,釋義為軍隊所需的物資和器材,軍需。
中文名
軍資
拼    音
jūn zī
釋    義
軍隊所需的物資和器材;軍需
出    處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

目錄

軍資解釋

軍隊所需的物資和器材;軍需。 [1] 

軍資出處

《吳子·料敵》:“軍資既竭,薪芻既寡。”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酒酣,長沙主簿入白堅:‘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
《三國志.卷一二.魏書.毛玠傳》: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宋書·索虜傳》:“會台送軍資至, 憐 往迎之。”
新唐書·杜鴻漸傳》:“即具上兵馬招輯之勢,且録軍資、器械、儲廥凡最,使 涵 詣 平涼 見太子。”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二回:願乞性命歸田裏,盡將家產以助軍資。 [2]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經 羅大綱 帶領人馬前去打破,方得小路出關,得火藥十餘擔,方有軍資。”

軍資主要影響

始見於《吳子・料敵》:“軍資既竭,薪芻既寡。”中國曆代軍事家認為,軍資是構成軍事力量的物質基礎,是戰爭勝利的必備條件,把軍資的籌措和積蓄看成是霸業的基礎。如《三國志・魏書》指出:“修耕植,蓄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中國古代,軍資一般是向百姓徵收,如《晉書・帝紀第一》記載:“督上土人租絹,以為軍資,不至侵苦。”唐宋之後,不僅設立專門負責為邊防部隊徵調軍資的官員,如《舊唐書・職官志》記載:“凡天下邊軍,有支度使,以計軍資糧仗之用”;而且設立專門的軍資庫,強調要妥善保管軍資,對盜用軍資的行為要進行懲罰,如《李衞公兵法・將務兵謀》記載:“盜軍資雜物,並被賊偷賂一錢以上,無首從同罪。”這些認識,深刻影響了中國古代兵學及後勤和裝備建設。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