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臣

(詞語)

鎖定
不臣,漢語詞彙,拼音為bù chén,是指不守臣節,不合臣道。
中文名
不臣
拼    音
bù chén
注    音
ㄅㄨˋ ㄔㄣˊ
釋    義
不守臣節,不合臣道 不稱臣屈服

目錄

不臣解釋

1、不守臣節,不合臣道。
2、不稱臣屈服。
3、謂不以臣屬視之。

不臣出處

《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若召季孫而不來,則信不臣矣,然後伐之。”
後漢書·王符傳》:“華元、樂舉厚葬文公,君子以為不臣。”
《晉書·周處傳》:“聞敦有不臣之心,訪恆切齒。敦雖懷逆謀,故終訪之世未敢為非。”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匈奴剛剛太平,有一些不臣之徒在找單于的麻煩,趁你在長安,要給你難堪。”
商君書·慎法》:“外不能戰,內不能守,雖堯為王,不能以不臣諧所謂不若之國。”
漢 桓寬 《鹽鐵論·本議》:“匈奴背叛不臣,數為暴於邊鄙。”
新唐書·裴矩傳》:“高麗本孤竹國,周以封箕子,漢分三郡,今仍不臣,先帝疾之,欲討久矣。”
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莊公出了周境,一路宣揚王命,聲播宋公不臣之罪,聞者無不以為真。”
漢書·蕭望之傳》:“單于非正朔所加,故稱敵國,宜待以不臣之禮,位在諸侯王上。” [1] 
漢書·郊祀志上》:“﹝天子使﹞ 五利將軍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視不臣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