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鎖定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是元代詩人王旭創作的一首詠物詞。此詞先立主旨,直抒胸臆,寫梅雪俱美,後以鮮明意象,比較二者異同,既各有高低,又各有所長。全詞運用了襯托、想象、以物喻人、託物言志等表現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出梅雪各自的典型特徵。
作品名稱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作    者
王旭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出處
《蘭軒集》
文學體裁
題    材
詠物詞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作品原文

踏莎行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1]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註釋譯文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詞句註釋

⑴踏莎(suō)行:詞牌名,入“中呂宮”。雙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韻。
⑵風流:風度,標格。
⑶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產物。
⑷萼:花萼。這裏指的是花瓣。
⑸一般:一樣。
⑹着(zhāo):等次。
⑺薄(bó):不厚重。一説為草木叢生之意;一説通“泊”,淡泊。
⑻散彩:放射出光彩。 [1]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白話譯文

兩種不同的風度標格,都是大自然的傑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細一看不是梅而是雪,因為沒有香氣,原來是風把香氣吹得四散。
雖然色彩一樣,形狀相似,但是有一個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那樣薄。梅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家簾幕下低飛。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創作背景

由於梅與雪在時令、形狀、顏色方面相同或相近,古代文人常拿兩者對比,而他們在詩詞作品中多喜歡揚梅抑雪。為此宋代詩人盧梅坡作了一首翻案詩《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首詩影響很大。在這首詩中,盧梅坡對梅、雪不偏不袒,可謂折中。然而儘管盧梅坡為雪翻案,人們愛梅總是勝於愛雪。王旭大約是受了盧詩的啓發,從自身的際遇及思想變化中,想到了梅與雪的不同命運,於是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寫下了這首《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2]  [3]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作品鑑賞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詞人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來表情達意。詞的上片寫出梅與雪氣質不同;下片指出梅雪雖然看起來相似,實質卻有高低。詞意淺顯,見解獨到,情理相生。
上片首先肯定梅花與雪花都是大自然的傑作,只是表現出不同的“風流”罷了。細看那一朵朵雪花,極像梅花的花萼,既然形狀跟梅花一樣,不僅對雪花沒有香氣產生疑問。雪花原來也是和梅花一樣香的,只是呼嘯的天風把它的香氣吹散罷了。這裏,詞人把雪花放在險惡的處境中,想象為是狂風奪去了雪花能與梅花媲美的資格,這是極其高明的想象力。在這裏,“梅”是古代高士的形象,“雪”是詞人自身包括像詞人一樣守身如玉保持高尚人格的寒士的形象。人原本可以都像古代高士樣高貴而有尊嚴地活着,但是,醜惡的社會現實總是不斷地颳着一陣陣“天風”,讓很多人不得不委曲求全,苟且偷生。“天風”是無情的,人的高貴與尊嚴總是被它吹得七零八落。
過片,詞人歸納説,“雖是一般,惟高一着”。在詞人眼中,梅花與雪花的比較,還是雪花“高一着”一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薄”字一語雙關,是形薄,也是情薄。雪花高於梅花的着”在於:雪花比梅花厚重,梅花是出世的,只能向“空山”“散彩”,而雪花是入世的,它能根據自己的意志穿入“簾幕”。最後兩句生動地表現了梅花的孤高與雪花的隨和,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形象地説明了“惟高一着”之意。
王旭一生,做過幕僚,當過塾師,不管走到哪裏,合則留,不合則走一一“隨意穿簾幕”正是他浪跡天涯的寫照。王旭始終嚮往像歷史上的高士那樣做一朵“梅”,但命運卻註定他只能做一朵“雪”。做“雪”的時間長了,他竟從中悟出了做“雪”的快樂,做“雪”的風采。在這首詞中,“梅”是高士的形象,“雪”是“寒士”的形象;詞人既沒有“抑雪揚梅”,也沒有“揚雪抑梅”,從主旨上看,它更接近於盧梅坡的《雪梅》。王旭既愛梅,更愛雪,根本不想對梅與雪的品格有所褒貶;從表現手法看,是以物喻人,託物言志,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認識以及思想境界。寒士不是高士,但其心靈的境界,絕不亞於高士。這就是《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所要表現的主旨。 [2]  [3]  [4]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名家點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學泰:“雪與梅花相同之點是顏色、形狀和俱在寒天開放,但梅花畢竟不如雪花那樣耐寒。這首詞雖然題作《雪中看梅花》實際上是‘梅花零落之時看雪花’。天風吹得梅花四處飄落,它的惟一的優勢——香,也零落殆盡,而雪花比梅花更厚實、更能隨意飛舞、傲嘯於天地之間。”(《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詞曲卷二》)
廈門大學教授黃拔荊:“這首詞是抑雪揚梅,通過雪花與梅花的對比,着意歌頌梅花的品格。”(《元明清詞一百首》) [5]  [6]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作者介紹

王旭(約1264年前後在世),元代詞人。生卒年均不詳。字景初,東平(今山東泰安)人。與王構王磐俱以文章著名,世稱“三王”。家貧,力學,教授四方,為碭山所賓禮。嘗寓安陽、峪城、鯨川。又至泰山、長沙,遊跡幾半天下。有《蘭軒集》二十卷,原本已不傳。清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曾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王旭詩文若干篇,重編為《蘭軒集》十六卷。 [5] 
參考資料
  • 1.    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中華活頁文選:高二、高三年級版,2012(08): 42
  • 2.    許國申.梅雪爭春費評章——《踏莎行·雪中看梅花》第三種解讀.語文學習,2011(01):69-70
  • 3.    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中華活頁文選:高二、高三年級版,2012(08): 92
  • 4.    穆傑.古詩詞鑑賞·冬之卷,.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82
  • 5.    黃拔荊.元明清詞一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4-35
  • 6.    王筱雲.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詞曲卷(二)遼、金、元、明、清(詞).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