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踏着月光的行板

(遲子建中篇小説作品)

鎖定
《踏着月光的行板》是遲子建中篇小説作品之一,是一部反映了介於城市和農村之間“邊緣人”的生活。
小説敍述了一對兩地分居的清貧夫妻,相思中不約而同前去探望對方,卻相互撲空失之交臂,只能電話約定在返程的路上,通過相向而行的車窗相望的故事。 [1] 
作品名稱
踏着月光的行板
作    者
遲子建
創作年代
21世紀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首版字數
180000
首版時間
2004年

踏着月光的行板內容梗概

小説描寫了一對因進城打工而兩地分居的年輕夫婦,在中秋節那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天假,於是他們不約而同踏上火車去看望對方,想給彼此一個驚喜。哪知,兩個驚喜一交錯就變成了憂愁,想象中的團圓夜泡了湯。一天下來,倆人分別坐了四趟火車,最後卻只能在相對而行的車上對望了一眼。奔波一天,到頭仍天各一方,愛的温情中透着辛酸。 [2] 
夫妻對訪的故事進行中穿插了二人車上所憶所歷的片斷性情節, [2]  時間跨度長達十餘年,地點從千里之外的下三營子轉移到哈爾濱和大慶,內容涵蓋這對年輕夫婦的成長史、戀愛史、婚姻史、生活史以及社會底層普通民眾斑駁的眾生相。可謂歷時漫長、背景廣闊、生活繁複、頭緒眾多,但總的説來卻又缺少大起大落的衝突、驚天動地的大事,不過是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 [3] 

踏着月光的行板作品目錄

章節標題
自序
白銀那
原野上的羊羣
逆行精靈
芳草在沼澤中
酒鬼的魚鷹
踏着月光的行板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踏着月光的行板創作背景

在慢行列車上,遲子建相遇最多的就是那些神色黯然、衣着破舊的民工。經常看着車廂中那些民工疲憊的神色,讓遲子建對愛人説一定要寫一篇發生在慢車上的故事。作品創作完成後,她的愛人並沒有讀這本小説,所以小説裏那對民工夫妻的感情很大程度上傾注了遲子建對愛人的懷戀。
小説最初的標題是《慢車協奏曲》,遲子建把它給了《收穫》雜誌,李小林覺得標題不是很好,讓其再考慮一個名字。於是遲子建就把它改為《踏着月光的行板》。 [4] 

踏着月光的行板主要人物

林秀珊
林秀珊是毛紡廠食堂的實習工,長相還算看得過眼,“中等個,圓臉,膚色黝黑,眼睛不大,鼻子有些塌,五官長得不出眾,面目和善,比較受看。”最大的特色就是她的黃牙,這副黃牙嚇退了火車上花心的農民,丈夫對她也格外放心。她省吃儉用不肯亂花一分錢,可是為了自己丈夫的小小願望,可以賣掉自己最喜歡的口琴。除了對口琴琴聲的嚮往,還喜歡慢車,除了慢車便宜外,還可以享受沿途風光。 [5] 
王鋭
王鋭相中了林秀珊,在美色和財富權勢的誘惑下,對林秀珊依然情有獨鍾。結婚後,為了與林秀珊短暫的相聚,每次都要在相聚後的凌晨三點起牀趕往工地。在火車上遇到了檢票事件,明明自己買了票,卻因找不出被強行帶走,直到王鋭將票翻出來,此事才算了結。王鋭害怕別人搶走林秀珊,當他知林秀珊單位傳達室的老李對林秀珊有好感的時候,他想馬上去找林秀珊,在傳達室停一下,讓老李看看他為妻子買的絲巾,讓他明白他對她的愛有多麼深。 [6] 

踏着月光的行板作品鑑賞

踏着月光的行板作品主題

《踏着月光的行板》的標題首先讓人聯想起柴可夫斯基的名曲如歌的行板,月光,配有音樂,便營造了一個温馨浪漫的氛圍,這成為小説的情感基調。 [7]  “行板”一詞原只用在音樂領域,講的是含有優雅情緒的稍緩的速度。這看似與故事中急着想要相遇的夫妻二人截然相反,既然是踏着月光的行板,那麼仔細欣賞沿途的旅行,故事的重點自然是在路上而非追求相遇的結果。這與主線故事外看似多餘的小偷事件以及囚犯事件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都代表着人生道路中儘管有很多挫折,也有很多的不平坦,但是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不變,理想信念永恆不變。 [5] 
小説描寫了一對來自農村身居不同城市打工的小夫妻為了中秋節的團聚勞累奔波卻終於擦肩而過。從內容的角度看,故事極其平凡而樸素,而就是在這平凡而樸素的生活中浸潤着縷縷温情。生活中的真正的詩意是浸潤在樸素的生活中的,人往往容易被這些樸素的事物所感動。不僅僅是林秀珊、王鋭這樣“身心安泰、相親相愛”的生命,即便是他們周遭的人身上同樣閃爍着温情的人性之光。如食堂組長王愛玲對林秀珊的照顧,火車上的男人牢騷滿腹卻悉心照顧背叛自己的妻子,冤枉王鋭逃票又自覺過意不去的乘警,把錢藏在套袖裏的精明的老太太,以及被偷了彩票而大打出手的彩民等。在他們這些普通人身上,我們既看到了人性中的弱點,也感受到生命的真實自然、生活的温馨樸素。 [8] 
故事本身是講的偏向於苦難的挫折情節,拋棄結局以及兩人美好的幻想,我們可以得知兩人最終是沒有真正見面的,更不用説是性愛的滿足。對於兩個務工的農村人來説,來回折騰又花掉了許多錢,這在他們心中一定是極大的損失,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生活的苦難性。但是故事本身又是帶有浪漫主義的詩意化。《踏着月光的行板》在一定意義上暗含的是一直奔波到月光出來的夜晚,反反覆覆地奔波後,當事人仍舊欣賞月光欣賞景色以及幾秒鐘的相遇,這本身就是極富有詩意的。 [5] 

踏着月光的行板藝術手法

《踏着月光的行板》以平等的心態,真正較貼近農民的真實感受,不迴避艱辛,也不刻意美化,描摹出他們真實的審美心態、他們和諧共生的兩性關係,並以月亮這個意象貫穿全文,寫出了普通民工辛酸的浪漫、卑微的高尚。 [9]  小説也被稱作“東方的《麥琪的禮物》”, [10]  遲子建巧借聖經典故命題,一方面深情讚頌了這對小人物至善至美的聖潔心靈。另一方面又使故事染上了淡淡的宗教色彩和宿命意味,似乎得失有無、哀榮禍福一切皆有定數,非人力所能強求,從而不啻以反諷的方式對資本主義制度下不合理的社會現實作了有力的針砭。 [3] 
故事採用第三人稱的敍述視角,講述了一個平常而又温暖的故事。故事情節也許太過巧合和誇張,敍事稍顯拖沓,但讀來仍有一種震撼:還沒有人這樣站在平等的立場,細緻的寫出了農民的豐富的內心審美感受。作者並沒有迴避現實、迴避艱辛。寫現實,不一定代表寫粗俗。 [9]  遲子建選擇了中秋節這一天作為故事發生的時間,可謂“用心良苦”。中秋節是一個月圓人團圓的特殊日子,而在這個本應團聚的日子裏,王鋭和林秀珊這對小夫妻卻一次又一次的擦肩而過,急欲相見而終不得,這使兩人的情感與經歷顯得充滿了無盡的艱辛與疲憊;其次,中秋佳節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節日,在這一天中發生的故事以月為背景,強化了敍事的抒情意味與獨特的東方美感。 [5] 
《踏着月光的行板》是對小人物平凡經歷下生命意義探尋的延續,用看似平常無序的材料裁剪成文是遲子建的拿手戲。作者對筆下小人物的生活體驗是相當深刻的,其心理描寫十分到位。小説中有這樣一段關於坐火車看風景的描寫,而與列車同向看風景,給人一種真實可觸的感覺。 [7]  小説敍述結構上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交錯手法。它一改傳統小説單純的以情節的線性發展順序來結構文本的秩序化了的手法,而是以一個個的敍事單元為基礎,採用倒敍手法在敍事單元中不斷穿插往事。在從容自然的流水似的結構中將過去、現在融為一體,將情節的碎片相拼接,創造了一個共時性、立體感的畫面。 [11] 
月亮就像在天上運行着的獨行的列車,它駛到中天。不知這列車裏都裝着些什麼,是嫦娥、吳剛和桂花樹麼?這列車永遠起始於黑夜,而它的終點,也永遠都是黎明!這段點題之語借景言情、託物寫意,把情、景、
人、事熔鑄為一體,有效地烘托出人物的特定處境、心態和命運,可謂曲終奏雅、卒章顯志,其豐厚的思想人生藴含令人品味不盡。 [3] 
《踏着月光的行板》這個故事像是描述一對最普通不過的夫婦特殊的一天。這一天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是波折的。故事一波三折,充滿巧合與機遇。在兩人各自到達對方的位置時,卻被告知事實真相而又一次奔回原地,這樣的巧合再次發生,兩人又一次一起乘坐火車到達了對方的位置,而因為時間已晚,最後的相逢只能通過電話遠距離溝通。故事看似荒誕但細讀下卻顯得合情合理,當我們真正融入到小説中主人公那份急切而熱忱的內心時,我們自然能夠理解到因為相思的緣故一切行為都會是盲目的。在看到第二次錯過時我們或許會忍俊不禁,因為兩人不約而同地返回去像是一點也沒有思索未來的發生,這像是一種潛意識的衝動行為,在故事的結尾我們會感動落淚,同時心中也感受到了一種温暖,這是何等的幸福,是在平凡人生中最無私而質樸的愛情。 [5] 
小説《踏着月光的行板》描寫了温馨浪漫愛情背後的辛酸及瀰漫在辛酸之中濃郁的憂傷之情。這種憂傷之情不僅體現在她對鄉土家園的眷戀,還體現在對處於鄉土文明和城市文明夾縫中生存的底層民眾的悲憫。 [2] 

踏着月光的行板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2022年4月,《踏着月光的行板》入選倫敦書展“走出去”重點書潛力書。 [13] 

踏着月光的行板作品評價

《踏着月光的行板》無論是在意象的選擇上,還是氛圍的營造上與理念的傳達上,都藴滿了濃郁的中國風情。遲子建是在用一顆聖潔的愛心述説着華夏大地上發生的愛與痛。
————吉林師範大學文學院楊帆 [10] 
這部作品是遲子建對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對愛情的熱忱呼喚,對希望的高聲歌頌。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張源 [5] 

踏着月光的行板作者簡介

遲子建,女,山東海陽人,生於黑龍江漠河。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範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協工作至今。中國作協第六、七屆全委會委員,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長篇小説《樹下》、《晨鐘響徹黃昏》、《滿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小説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銀那》、《朋友們來看雪吧》、《清水洗塵》、《霧月牛欄》、《當代作家選集叢書·遲子建卷》、《踏着月光的行板》,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聽時光飛舞》、《我的世界下雪了》、《遲子建隨筆自選集》等,另有《遲子建文集》(4卷)、《遲子建作品精華》(3卷),已發表文學作品500萬字,出版單行本40餘部。作品獲魯迅文學獎等多種獎項。《額爾古納河右岸》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國出版。 [12] 
參考資料
  • 1.    當悲的水流經慈的河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5-11-27]
  • 2.    範羣婷. 温情與憂傷之歌——讀遲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 青春歲月,2013,10:17.
  • 3.    曹民光. 當代東方的《麥琪的禮物》——讀遲子建的《踏着月光的行板》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02:14-16+78.
  • 4.    遲子建. 月光——關於《踏着月光的行板》 美文,2005,10:35-36.
  • 5.    張源. 苦難中的詩意,平凡中的希望——賞析遲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 名作欣賞,2013,11:173-174.
  • 6.    南花霞. 伴着辛酸的温情——讀遲子建的《踏着月光的行板》 劍南文學(下半月),2014,05:59-61.
  • 7.    遲子建小説,踏着月光的行板,淺析. 從鄉村到城市——遲子建小説《踏着月光的行板》淺析 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6:41-44.
  • 8.    陳瑤. 温情而憂傷的月光——讀遲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 名作欣賞,2004,05:22-43.
  • 9.    張國麗. 辛酸的浪漫 卑微的高尚——讀遲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 電影評介,2007,05:79-80.
  • 10.    楊帆. 遲子建小説中的中國情結——以《親親土豆》和《踏着月光的行板》為例 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02:264-265.
  • 11.    馮雋. 《踏着月光的行板》的敍事分析 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6,S1:160-161+203.
  • 12.    作者簡介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15-11-27]
  • 13.    浙江出版8種圖書入選倫敦書展“走出去”重點書潛力書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4-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