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踏牀

(詞語)

鎖定
踏牀,漢語詞彙,拼音是tà chuáng,指坐時擱腳的小几。俗稱腳踏子。
中文名
踏牀
別    名
踏牀
記    載
《夷堅丁志·海門鹽場》
類    型
詞語
引證解釋
亦作“ 踏牀 ”。亦作“蹋牀” [1]  。坐時擱腳的小几。俗稱腳踏子。
洪邁 《夷堅丁志·海門鹽場》:“明旦起,枕蓆及蹋牀上凡列泥饅頭三十餘,大小各異。”
宋 洪邁 《夷堅甲志·蔣通判女》:“物踞坐蹋牀上,背面不語。審視,蓋一婦人。”
宋 江休復 《江鄰幾雜誌》卷二:“ 孫奭 尚書侍經筵,上或左右瞻矚,或足敲踏牀,則拱立不講。以此 奭 每讀書,則體貌益莊。”
《宋史·輿服志一》:“﹝小輿﹞上有小案、坐牀,皆繡衣,踏牀緋衣。”
《宋史·輿服志二》:“ 隆興 二年正月,皇后受冊畢,擇日朝謁,有司具儀物,乞乘肩輿龍檐……襯腳席褥,靠背坐褥及踏牀各一。”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五回:“那婦人也不應,自坐在踏牀上,眼淚汪汪,口裏嘆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