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路迎

鎖定
路迎(1483-1562) 字賓暘,號北村,山東省兗州府汶上縣人(今山東濟寧人)。明代兵部尚書,以廉政稱。
賓暘
北村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出生地
山東汶上
出生日期
1483年
逝世日期
1562年

路迎人物生平

路迎(1483-1562), 字賓暘,山東省兗州府汶上縣人。明正德三年(1508年)進士。初任南京兵部主事,旋遷入郎中。後轉任襄陽、松江、淮安知府等。路迎處事沉穩,平易近人。與人交結首先施以仁愛。即使對下級官吏,亦嚴慈並施,以慈為本。以兵部僉都御史巡撫宣府時,他深入實際,甚至跟士兵結交,一舉查清了用改名換姓、虛報兵員等手段冒領錢糧的大案。之後,擢升副都御史、山西巡撫。回朝後,任兵部左、右侍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升兵部尚書。 [1] 
由於與內閣首輔在治軍守邊的策略、觀點上相左,路迎“事多曳制不自由,意頗沮閼”。當時不懂軍事的言官何光裕上疏陳説邊防用兵策略,建議詔令明代北部邊塞的九個軍事要鎮相互應援如長蛇陣。路迎認為這不過是紙上談兵的書生之見,九鎮相距遙遠,萬一出現邊患險情,如何首尾相顧?他否決了這一建議,由此得罪了這位言官。這位言官仗着背後有內閣撐腰,彈劾路迎獨斷專行,壓制言路。嘉靖二十五年(1545年)六月,路迎感到事多掣肘,軍事才能得不到施展,不願尸位素餐,遂上疏告老乞休。於是世宗命其免職歸鄉。 [2]  路迎對此不以為意,毫不爭辯,“聞命後從容就道”。表現了寵辱不驚、無怨無悔的豁達胸懷。
路迎一生雖多武職,卻善詩文,與同代大儒王陽明有文字之交。所詠佳作,後被鐫刻於汶上城內“獨樂園”壁間。民國初年,獨樂園拆除,僅部分詩文流傳民間。路迎卒年80歲,皇帝頒諭以祭,葬於城南路家林。

路迎事蹟成就

路迎踐行心學

路迎是明代大儒和傑出哲學家、軍事家王陽明的得意門生。他潛心陽明心學,為官施政謹遵師訓,以“致良知”為指導思想,以“知行合一”為處事原則,待人宅心仁厚、平易近人,不擺架子;治國理政堅持仁愛為本、嚴慈並施、周密防範、教化風氣,腳踏實地地踐行儒家以人為本、忠君愛民的“善政”理念,頗有標本兼治、懲防並舉的意識。深得王陽明的嘉許,多次寫信稱讚他“賓暘質美近道,故吾素所望”和“好學之篤”。在得知他任襄陽知府時,王陽明專門修書勉勵他“聞有守郡之擢,甚為襄陽之民嘉,仕學必於此有得力處方是實學,不然則平日所講盡成虛語也”(見《獨樂園王守仁石刻考略》,摘自《汶上文史資料》第六輯)。他深得陽明之學真傳,每到一地任職都表現出傑出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獲得了當地百姓士人的交口稱讚。襄陽人將其比作西晉時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的一代名將羊叔子(即羊祜,字叔子)。同朝為官的吏部尚書吳嶽這樣評價他:“公素愷悌,弗忍以敲撲威嚴,務先惠養。至馭胥吏,則操切精嚴,雖豪黠宿猾,不得空隙為奸,利民安作業毋他擾,以故治平稱第一。”
例如,在任松江知府時,恰逢松江出現嚴重災害之年,餓殍遍地,盜賊四起,遠近騷動不安。他不辭勞苦,悉心籌劃,扶危濟困,消除暴亂,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安民救災措施,使境內重現百姓安居樂業的太平氣象。擔任淮安知府時,他看到淮安地處南北交通要地,各種迎來送往費用繁多,當地百姓賦税負擔沉重,生存極為艱辛,而官府開支還往往捉襟見肘、入不敷出,他非常同情百姓遭遇,採取措施大力裁減各種不合理的苛捐雜税,節約不必要的官府開支,減輕當地百姓的負擔,保證了官府公務開支需要。這一德政得到了當地人的擁護。所以史籍有“淮人德之,為建祠肖像以祝焉”的記載。

路迎嚴明法紀

路迎忠實踐行儒家德法並舉的治國方略,在注重德治、教育感化的同時,堅持依法辦事,嚴懲不法分子,確保治境內風清氣正,故吳嶽稱他“公持憲綱,不以鈎距苛細為能,也以執法廢公為恥”。任浙江按察使時,杭州一位氣焰囂張的官宦子弟以欠賬為由,仗勢搶奪窮困書生的美貌妻子,官司報到按察使府衙。路迎在審清案子來龍去脈後,當即依法判令退還書生妻子,並對奪人之妻的“官二代”進行了嚴懲,打擊了當地不法官宦士紳的囂張氣焰,以致“闔郡帖懾”。
在以都察院僉都御史巡撫宣府時,他經過認真、慎重的調查核實,用不到兩年的時間,一舉查清了隱藏很深、錯綜複雜的驕橫不法軍士用改名換姓、虛報兵員等手段冒領錢糧的貪污腐敗大案,軍中上下震懾歎服,從此軍中再沒有官員敢以身試法。

路迎舉賢納士

路迎文武全才,擔任兵部尚書後,感到身肩重任,一心想施展才華,肅清內憂外患,報答朝廷對他的信任。為此他知人善任,在四川出現民族叛亂時,眾臣束手無策,連派幾名將領都無功而返。他大膽舉薦頗有爭議的蜀中名將何卿帶兵平叛,使“將士鹹喜,乃會巡撫張時徹討擒渠惡數人,俘斬九百七十有奇,克營砦四十七,毀碉房四千八百,獲馬牛器械儲積各萬計” [3]  ,取得了平叛的勝利。

路迎廉潔儉樸

路迎作風廉潔儉樸,不尚奢華,“居常以風俗日靡為優,庭事寢閣材取完樸,弗加雕鏤、丹碧為飾,服飾雅淡,殊無襲錦錯珍之風”。為官時堅持儒家清正廉潔的為官操守,兩袖清風、一塵不染。
明代嘉靖年間,時任浙江按察使路迎到屬地嘉興視察,嘉興知府覲見時以贈送“水手銀”(過往路費)的名義,私下呈上銀兩若干作為禮品,路迎當場予以嚴詞拒絕,並提筆在禮單的空白處寫道:此物悉從來,奈何污我!事後以為官不謹的罪責將嘉興知府免職。這一舉動在浙江官場引起強烈震動,官員們沒想到一向待人寬宏大量、氣度温文爾雅的按察使行事竟是這樣嚴肅峻厲、嫉惡如仇。從此個個謹小慎微,無人再敢生行賄受賄之念,當時官場盛行的迎來送往、貪污腐敗之風得到極大遏制,路迎清廉官聲譽滿江南。後來路迎因政聲卓著、能力超羣官至兵部尚書,留下了許多廉政勤政佳話,被朝野稱為“善政之中第一人”。
罷官歸鄉後,他以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信條自律,扶危濟困,仗義疏財,和睦鄰里,淡泊明志,有長者之風。由於他為人豁達坦誠、平易近人,當地人都喜歡和他交往。一位落魄失志、窮困潦倒的舊相識常來拜訪打擾,他像過去一樣熱情款待。但該人性格粗暴,稍不滿意就當面翻臉,破口大罵,路迎從不與其爭辯。該人每逢缺糧少錢,就來路家告貸,路迎每次都如數貸給他,從來沒要求他還過欠賬。他過去一位老師的子孫因貧困不能自立,路迎對他們盡力幫扶,並讓他們把家搬在路家附近,給他們提供衣食和錢款,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教導他們自立成人。路迎以自己的高風亮節教育感化着當地士民,帶動形成了淳樸仁厚、扶危救困的良好民風,直至今天他的事蹟仍在當地廣為流傳。

路迎人物評價

弘治、正德年間蜚聲文壇的“十才子”之一、南京刑部尚書顧璘曾有詩頌揚路迎的非凡治國理政才幹:
路公廊廟器,特達瑩珪璋。學道出鄒魯,雕文陋班揚。舉政必王道,豈隨俗士行。手挈萬黔首,盎然履虞唐。初提北門鑰,燕冀塵不揚。再擁南鄧麾,按堵清四疆。天子愛雄才,三命遷晉陽。譬如大旱雨,所至民悦康。謀國有深意,中外非君量。 [4] 

路迎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祖父
路寬
贈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贈兵部左侍郎。
父親
路明
封兵部主事,贈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贈兵部左侍郎。
平輩
元配
李氏
贈安人,加贈淑人。
繼室
鄭氏
封安人,加封淑人。
子輩
長子
路栻

次子
路楷
生母鄭氏。 嚴嵩黨羽,曾冤害沈煉 [5] 
三子
路柱

四子
路槐

五子
路桂

六子
路梗

(注:路迎家世資料參考來源:《明代登科錄》路楷一節。) [6] 
參考資料
  • 1.    《明世宗實錄·卷三百零六》:升兵部左侍郎路迎為本部尚書,兼提督團營軍務。
  • 2.    《明世宗實錄·卷三百十二》:兵部尚書路迎以給事中何光裕論其怠廢戎務下。未覆,輙投劾乞休。上詰其不候題覆,輙便求退。令自陳狀,迎言:“臣才不勝任,圖去已久,以亟賜罷歸為幸爾。”
  • 3.    《明史·卷二百十一·列傳第九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0-05-16]
  • 4.    明代兵部尚書路迎的廉政事蹟  .新華網.2013年10月24日[引用日期2015-01-23]
  • 5.    《明史·卷二百零九·列傳第九十七·沈煉傳》:既而代鳳毛者路楷,亦嵩黨也。世蕃屬與順合圖之,許厚報。兩人日夜謀所以中煉者。會蔚州妖人閻浩等素以白蓮教惑眾,出入漠北,泄邊情為患。官軍捕獲之,詞所連及甚眾。順喜,謂楷曰:“是足以報嚴公子矣。”竄煉名其中,誣浩等師事煉,聽其指揮,具獄上。嵩父子大喜。前總督論適長兵部,竟覆如其奏。斬煉宣府市,戍子襄極邊。予順一子錦衣千户,楷待銓五品卿寺。時三十六年九月也。順曰:“嚴公薄我賞,意豈未愜乎?”取煉子袞、褒杖殺之,更移檄逮襄。襄至,掠訊方急,會順、楷以他事逮,乃免。
  • 6.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點校本·下)》第88頁: 路楷,貫山東兗州府東平州汶上縣,民籍。縣學生。治《書經》。字子中,行二,年二十九,四月初二日生。曾祖寬,贈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贈兵部左侍郎。祖明,封兵部主事,贈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贈兵部左侍郎。父迎,兵部尚書。前母李氏,贈安人,加贈淑人;母鄭氏,封安人,加封淑人。嚴侍下。兄栻。弟柱,監生;槐,貢士;桂,官生;梗,官生。娶徐氏。山東鄉試第八名,會試第六十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