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跨語際實踐

(2022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

鎖定
《跨語際實踐》是一本2022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禾。 [1] 
書    名
跨語際實踐
作    者
劉禾 
原作品
Translingual Practice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
2022年1月
頁    數
420 頁
定    價
98.00 元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108072948
副標題
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修訂譯本)
叢    書
當代學術

跨語際實踐內容簡介

本書從翻譯的語言與文化實踐的角度,探討20世紀初期(1900—1937)中國的語言和文學如何在一種“虛擬的等值關係中”,通過與西方和日本等不同語言文化系統的的相互接觸、交流和翻譯,構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現代想象,從而形成一種“被譯介”的現代性,一些現代中國的經典話語和敍事,諸如國民性、個人主義、現實主義,乃至作品的經典化與文類的建制化、文化保守主義的出現等等,都是在翻譯中生成的現代性的不同層面。作者對此逐一考察,並通過復原語言和文學實踐中各種歷史關係賴以呈現的場所,及等值關係建立的語境、時間和過程,重新思考了東西方之間跨文化詮釋和語言中介形式的可能性。

跨語際實踐作者簡介

劉禾,學者,作家。現為哥倫比亞大學終身人文講席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比較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全球史、新翻譯理論、後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等,曾獲美國古根海姆(Guggenheim)學術大獎。英文學術專著有:The Freudian Robot (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11),The Clash of Empires (哈佛大學出版社,2004年),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學出版社,1995年), Token of Exchange(主編,杜克大學出版社,1999年),Writing and Materiality in China (與Zeitlin 合編, 哈佛大學亞洲中心出版,2003年)等。中文專著有:《語際書寫》(香港天地出版社,1997年;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持燈的使者》(主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跨語際實踐》(三聯書店,2002年,2007年),《帝國的話語政治》(三聯書店,2014年,2020年),《六個字母的解法》(中信出版社,2014年),《世界秩序與文明等級》(主編,三聯書店,2016年),以及第一部學術校注版晚清刊物《天義·衡報》(與萬仕國合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

跨語際實踐目錄

第一章 導論:跨文化研究中的語言問題
等值關係的喻説,東方與西方
如何翻譯差異——矛盾的修辭
旅行理論與後殖民批判
主方語言與客方語言
歷史變遷論:新詞與話語史
Ⅰ 國族與個人之問
第二章 國民性話語質疑
國民性的神話
魯迅與阿瑟·斯密思
翻澤國民性
跨語際寫作的主體:《阿Q正傳》的敍述人
第三章 個人主義話語
作為意義之源的主方語言、
國初年關於個人主義的論辯
Ⅱ 跨語際表述模式
第四章 “經濟人”與小説寫實主義問題
解讀《駱駝祥子》
第五章 慾望的敍事:關於現實與夢幻
重構真實與虛幻的界限
魔幻如何被心理化
真實界的幻影
第六章 第一人稱寫作的指示功能
屈折語形態中人稱的指示功能
男性慾望和階級敍事的指示功能
懺悔之音
女性的自我言説
Ⅲ 國族建構與文化建構
第七章 作為合法性話語的文學批評
國族文學與世界文學
性別與批評
女性身體與民族主義話請:重讀《生死場》
第八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的製作
1930年代的出版業與激進主義文學
趙家璧與良友圖書公司
《中國新文學大系》的編纂
經典、理論與合法化
第九章 反思文化與國粹
關於《國粹學報》
關於《學衡》
附錄
A.源自早期傳教士漢語文本的新詞及其流傳途徑B.現代漢語的中-日-歐借貸詞
C.現代漢語的中-日借貸詞
D.迴歸的書寫形式借貸詞:現代漢語中源自古漢語的日本“漢字”詞語
E.源自現代日語的後綴前綴複合詞採樣
F.源自英語、法語、德語的漢語音譯詞
G.源自俄語的漢語音譯詞
文獻目錄
再版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