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趺,漢語二級字 [4]  ,讀作趺(fū),⒈ 同“跗”。⒉ 〔趺坐〕佛教徒盤腿端坐的姿勢。⒊ 碑下的石座:魑首龜趺。 [3] 
中文名
拼    音
倉    頡
RMQO
鄭    碼
JIBO
注    音
ㄈㄨ
簡體部首
漢字結構
左右結構
造字法
形聲
四    角
65180
統一碼UNICODE
U+8DBA
總筆畫
11

基本字義

1. 同“跗”。
2. 〔~坐〕佛教徒盤腿端坐的姿勢。
3. 碑下的石座:魑首龜~。 [1]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羅馬字
國際音標
甫無
平聲
合口三等
pyo/piu
pĭu

方言集匯

粵語:fu1
◎ 客家話:[客英字典] fu1 [海陸豐腔] fu1 [台灣四縣腔] fu1 [梅州腔] fu1 [1] 

English

sit cross-legged; back of the foot [1] 

詳細釋義

〈名〉
(1)
同“跗”。腳背 [instep]
摩趺,攘臂以遊其間。――歐陽修《送方希則序》
(2)
又如:趺踝(腳背和踝骨。指趺坐
(3)
同“跗” [foot]
(4)
昧爽窗前,雙趺獨立。――《刻兵略纂聞述》
(5)
又如:趺跡(腳)
(6)
山腳
橋在山趺之次,故流頗急。――清·平雲《孤兒記》
(7)
花萼 [calyx]。如:趺萼(花的萼片
(8)
足跡 [footmark]
在南安十四年,每執書就明,倚立庭磚,歲久雙趺隱然。――《宋史
(9)
碑下的石座 [base]
趺上不得過四尺。――封演《封氏聞見記·碑碣》
(10)
又如:趺坐(石碑底座。也作趺座);趺蓮(蓮座);龜趺。又指器物的底座。如:趺架(放置物件的座架
〈動〉
兩足交疊而坐 [sit cross-legged on]。如:趺坐(盤腿而坐);趺足(腳心朝上、腳背朝下盤起腿來);趺跏(雙足交疊而坐)
fū ㄈㄨˉ
(1)
同“跗”。
(2)
碑下的石座:魑首龜~。
〔~坐〕佛教徒盤腿端坐的姿勢。

古籍解釋

【酉集中】【足字部】趺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4
《廣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𠀤音膚。《集韻》與跗同。《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注》趺與跗同。《劉禹錫·奚陟𥓓》螭首龜趺。
又《釋名》拜於丈夫為趺,趺然屈折下視地也。
又《廣韻》跏趺,大坐也。《婆娑論》:結跏趺坐,是相員滿。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