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足利學校

鎖定
足利學校 ASHIKAGA GAKKO位於日本櫪木縣,被喻為日本最舊的綜合大學的足利學校,有關它的創設有諸多説法,其中以鎌倉時代初期,足利氏第二代的義兼家族把它當作家族的學校,因而興起的説法最具可信度。而後,天主教傳教士弗朗西斯科﹝Francisco Xavier﹞以日本全國大名鼎鼎的坂東大學向海外介紹此學校,當時以作為中世紀學問的中心地而繁盛一時。
是日本最古老的學校,創建年代不詳,有奈良時代國學遺制説、平安時代小野篁創立説和鎌倉時代足利義兼創立説。足利學校自室町時代開始走向興隆,明代鄭舜功在《日本一鑑》(卷四)一書中對其也有記載,可證當時就已馳名天下。日本幕府時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康修葺校舍,安置聖像,刊行書籍,足利學校日益興盛。但至明治元年(1868)日本廢藩置縣,足利學校被迫關閉,聖廟及附屬的古籍、器物等悉數交由栃木縣政府管轄。這些古籍中,有日後成為“國寶”的《文選》、《周易註疏》、《尚書正義》、《禮記正義》等4種77冊宋刊本;有《周易傳》、《周易》、《古文孝經》、《附釋音毛詩註疏》、《附釋音春秋左傳註疏》、《論語義疏》、《周禮》和《唐書》等8種98冊成為“重要文化財”(即重要文化遺產)的漢籍。
中文名
足利學校
外文名
Wikipedia
學校類別
綜合類
地    址
日本櫪木縣
地    點
日本櫪木縣
修建時間
1990年

足利學校學校簡介

足利學校修建於1990 年,採用左廟右學的形制,其大門稱為“入德門”,中門為“學校門”,門楹上“學校”二字由明人蔣龍溪揮毫。最後一門為“杏壇門”。此三門初建於寬文八年 (1668),屢毀屢建,現皆屬於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穿過杏壇門,即為大成殿,建築風格模仿明代廟宇,簡潔明快。殿堂正面龕座內供奉着木雕孔子坐像,據木胎內銘文記載,此像成於日本天文四年(1535),是日本現存最古的木雕孔子坐像。其左側為子思、孟子,右側為顏子、曾子,皆為木雕像。 [1] 

足利學校古籍記載

足利學校 景色
足利學校 景色(11張)
中國明代官員鄭舜功所著《日本一鑑》卷四説日本有專門珍藏中國古籍的“下野文庫”,按當時足利町屬於下野國,故推測其指足利學校;清代編輯《四庫全書》時,輯錄日本版《七經孟子考文補遺》一冊,其中內容多有據足利學校所藏之宋版《五經正義》、《周易》和《通例》古抄本校勘而來,令《四庫》的編纂者大為驚異,稱之為“亦足釋千古之疑也”。

足利學校歷史背景

鎌倉時代(12—13世紀)初期,有足利家二代當主足利義兼設立在足利町(今櫪木縣足利市)的家族學校,地處足尾山地的南端,其北側是日光風景區。至南北朝戰亂時期(14世紀)趨於沒落。室町時代(14-16世紀)由於關東管領上杉安房守憲實於1432年(永享四年)贈獻儒家圖書和田地,並親自置訂了《足利學校置五經疏本條目》來保護古籍和學問,使之得以再興,並在此後的一百七十年間臻至鼎盛。這個學校的目的在於對武士和僧侶加以教導,旨在提升其文化修養,庠主(校長)通常以著名僧侶出任,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圓覺寺僧人,易學大師快元和尚,他於1439年(永享十一年)受上杉憲實禮聘出任庠主,使此地成為全日本的易學中心。除易學之外,其他教授科目為孝經、論語、五經、老莊,兼及兵法、醫學、卜筮等典籍,同時還製造名品刀劍。極盛期,全校生徒多達三千餘人。無怪乎在1549年,日本天主教開創人,耶穌會傳教士弗朗西斯科·札比埃爾﹝Francisco Xavier﹞稱其為“日本全國大名鼎鼎的坂東大學。”由於上杉憲實在足利學校的復興上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許多史家又認為他才是足利學校的真正創辦人。另外,還有一個説法是,足利學校是平安初期(8世紀)小野篁所創立的,則其歷史更加悠遠。
這個學校歷經鎌倉、室町、安土桃山以及江户時代,一直存續到明治五年(1872年),才隨着日本教育的全面西洋化而宣告終結,其古蹟至今仍存,為東日本與富士山並稱的旅遊名所。
該校規制完全仿中國古代學校建成,有三重大門,依次名為“入德”(大門)、“學校”(中門)、“杏壇”(內門),正面有大成殿一座,內中供奉有孔子木像,昔日學子每逢特定節日,必聚集於此,舉行莊嚴的祭孔大典。庭院內松柏成蔭,內中有“降字松”一棵最古,高十餘丈,意為“讀破漢字書卷”之意。如今,日本各界學人還經常在該古蹟內舉辦學術講座,講授《論語》、《四書》等儒學經典,為古老的庭院增添無限懷古悠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