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鳴岐

(已故河北梆子演員)

鎖定
趙鳴岐(1908年~2004年),清光緒二十四年(1908年)出生於清苑温仁村,12歲入班學藝,15歲隨班在遼寧吉林等地演出。代表作品有《走雪山》。
中文名
趙鳴岐
出生日期
1908年
逝世日期
2004年
出生地
清苑温仁村
1926年因嗓變回家。1928年重返舞台,在河北、山東等地演出。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返里。1946年參加冀中獨立第八旅,任演出隊長,後任解放軍二十兵團劇團演出隊長、唐山文工團演出隊長。1953年任河北省河北梆子劇團副團長,並赴朝慰問演出。回國後任河北梆子劇院青年躍進劇團副團長、河北藝校副校長、河北梆子劇院藝術顧問等職。他對河北梆子老生行當表演大膽創新,形成高亢激昂、剛柔相濟、圓潤委婉、韻味醇厚的趙派唱腔,被譽為“一口紅”和“河北梆子的馬連良”。
趙鳴岐,男,1908年生於清苑縣温仁村,12歲入奉天(今瀋陽)“慶鳴”科班學藝,師從馬吉唐、張鳳儀,攻文武老生。趙鳴岐是河北梆子劇院、河北梆子藝術學校的重要成員,河北梆子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1] 
趙鳴岐 趙鳴岐
趙鳴岐功底深厚,14歲時轟動東北,得藝名“十四紅”。他文武兼備,唱做皆能,嗓音高亮挺拔,在東北出科後正值變聲期,只能搭京梆“兩下鍋”班,唱京劇老生。1928年起在河北、山東一帶搭班演出。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冀中獨立第八旅演出隊隊長。1948年任67軍劇團演出隊隊長,後轉業到唐山文工團任演出隊隊長。1953年任河北省梆子劇團副團長,同年赴朝鮮前線慰問演出,回國後任河北梆子劇院青年躍進劇團副團長。河北省會從保定遷到天津,帶團與著名的天津小百花劇團同時演出,贏得觀眾的廣泛讚譽。河北省會遷到石家莊,趙鳴岐調至河北梆子藝術學校任教。 [1] 
趙鳴岐對河北梆子表演程式和唱腔演唱方法進行了傳承和創新。演唱上以假聲為主,其假聲很有特點,且高,且寬,且亮,頗具陽剛之氣,用丹田之氣唱出來的男腔,高亢挺拔響徹雲霄,形成了高亢激昂、剛柔相濟、圓潤流暢、韻味醇厚的趙派鬚生風格。創新的河北梆子包容了山西梆子、天津梆子和老北京梆子,確立了河北省河北梆子鬚生的主導地位。 [1] 
趙鳴岐被觀眾譽為“一口紅”,“河北梆子馬連良”。他的學生田春鳥、路崔閣、齊花坦、陳寶珠等,都已成為河北梆子著名演員。當年,還有保定河北梆子劇團整團拜趙鳴岐為師的盛舉。
2004年,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教育家、趙派創始人趙鳴岐在省會石家莊病故,享年97歲。趙鳴岐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河北梆子事業,為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代表作有《走雪山》《草船借箭》《法門寺》《二堂舍子》《打金磚》《蝴蝶杯》等,因當時受錄音、錄像設備條件所限,保留下來的音像資料甚少,故留此遺憾。 [1] 
趙鳴岐 趙鳴岐
多年來,河北省藝術職業學院不斷加大對趙派藝術的研究,積極探索發現適合趙派鬚生的新苗子,進行嚴格培養,使之不斷得到傳承和發展。如,保定劇院原院長張國勝、市梆子劇團任福生、2012年河北省首屆“河北梆子十大名票”湧現出的年輕藝人季晨等,就是典型的趙派唱法,他們的出現讓人們感覺到,趙派藝術定會在燕趙大地上生根、開花,成為一片永不凋零的奇葩。 [1] 
趙鳴岐的功底深厚,14歲時就轟動東北,得藝名“十四紅”、“一口紅”。他文武兼備,唱做皆能,嗓音高亮挺拔,在東北出科後正值變聲期,只能搭京梆“兩下鍋”班,演唱京劇老生。在變聲期過後,他不輟鑽研,直到嗓音基本恢復又重新活躍在河北梆子舞台上。出科後,唱腔上他藝宗何達子,取法魏聯升並博採“小元元紅”等名家之長,後經他苦心研究,調諧音律,形成了趙派唱腔高亢激昂、圓潤委婉的演唱特點和表演細膩、身段灑脱的藝術特色,其擅演的劇目有:《走雪山》《四郎探母》《調寇》《殺驛》《打金磚》《草船借箭》等。青年時期,主要在東北各地演出,“七·七”事變後輾轉於晉、綏、豫、冀等地。他投身**隊伍參加抗戰並從事文藝宣傳工作,編排了現代劇《白毛女》《血淚仇》等等。抗戰勝利後調入河北省梆子劇院擔任主要演員和團長。後又調入河北省藝術學校任梆子科主任。1954年,他在河北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榮獲一等獎。
趙鳴岐 趙鳴岐
趙鳴岐1908年出生於河北保定清苑温仁村,國家十三級幹部(副廳級)。
12歲入奉天(今天瀋陽)“廢鳴”科班學藝師從馬吉堂、張鳳儀,攻文武老生。
14歲轟動東北,得藝名“十四紅”。
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冀中獨立第八旅演出隊長。
1948年任69軍劇團演出隊長。
1953年任河北梆子劇團(業務團長)是河北省成立後第一劇團,同年赴朝鮮慰問演出。回國後任河北梆子劇院青年躍進劇團團長。
河北省從保定遷天津帶團與著名的天津百花劇院同時演出贏得觀眾廣泛讚譽。
河北省從天津到石家莊省藝術學校趙鳴岐任省河北梆子劇院顧問。
趙鳴岐對河北梆子表演程式和唱腔的演唱方法傳承到新以和聲為主,且高且寬頗具陽剛之氣,用丹田之氣唱出的男腔高亢,挺拔響徹雲霄。形成了高亢激昂剛柔相濟,流暢,韻味醇厚,因此包容了河北梆子原於山西梆子的天津梆子和老腔的北京梆子,創新了河北省河北梆子。
趙鳴岐被觀眾譽為“一口紅”河北梆子馬連良,他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河北梆子事業,為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和非物質文化。見證了中國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忠奸美醜道德陰陽的真理,從而使人類達到長壽之目的。
趙鳴岐 趙鳴岐
他的作品有《走雪山》音配像,錄音《白毛女》《草船仰慕箭》《法門寺》《二堂舍子》《蝴蝶杯》《沙廟》等,因當時條件所限,只有錄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