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濯華

鎖定
趙濯華,1900年1月14日出生,吉林省賓縣(今劃歸黑龍江省)鳥河大肚川屯人。
中文名
趙濯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0年1月14日
逝世日期
1983年12月2日
出生地
吉林省賓縣(今劃歸黑龍江省)鳥河大肚川屯
性    別

目錄

趙濯華生平

曾用名則東。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9歲上私塾,12歲母親去世。讀完私塾後,16歲又上了新式的私人學館。先生是河南鄭州市人,知識豐富,思想激進,經常給學生講中國歷史朝代的興衰更替,講古今中外的英雄故事,啓蒙了趙濯華的自強上進思想。1918年,趙濯華進入哈爾濱東華學校,這是一座極其講究教育教學質量的私立中學,校長鄧潔民也是賓縣人,(詳見《民初革命教育家——鄧潔民》)趙濯華受其影響很深。在校期間,積極參加鄧校長組織的各種反帝、反封的愛國主義活動,包括1919年,東華學校積極響應北平學生暴發的“五·四”愛國運動,在哈爾濱首先上街遊行、演講,參加各種集會,尋求救國之路。
1920年,趙濯華在東華中學結業後,回到賓縣,在縣立模範小學校謀到一份庶務員的職務,他不甘心,便一面工作,一面補習功課,1921年暑期後,考入了北平平民大學新聞系。這個學校的費用很高,他在課餘時間打工掙錢,補充學習費用。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1922年,他的家兄被土匪綁票,家裏賣了地,又借債才把人贖了回來,家中沒錢再供他念書,他只好停學回家。
1923年,家裏託人從哈爾濱市警察廳弄到保送證明,趙濯華進入北平內務部的警官高等學校指紋科學了半年,畢業後仍未找到工作,在家從事農業勞動。5年後,經朋友介紹,才在河北省撫寧縣當了一名區裏的警官,不長時間,又到興城縣擔任同樣的職務。當年年底(1928年),張學良將軍“東北易幟”,趙濯華辭掉興城警官之職,回到家鄉搞自治。第二年春,他又考入了吉林省地方自治人員訓練所,畢業後,就任賓縣第四區(滿井區)自治區公所的區長。
正當他在區一級的範圍內,普及教育、興修水利、禁毒禁賭、興利除弊大展宏圖之際,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趙濯華憤慨萬千,毅然高舉反日的大旗,振臂一呼,便雲集響應,很快組成了一支1500人的“東北反日義勇軍”,參加、匯合到建在賓縣的吉林省臨時政府的抗日大軍之中……
1932年2月,日偽軍攻佔了哈爾濱,接着賓縣失守,吉林省臨時政府解散,但武裝抗日的隊伍並沒有解散,各路抗日將領聯合組成“吉林自衞軍”,公推李杜、(原吉林省依蘭鎮守使兼二十四旅旅長)馮佔海(原吉林省副司令長官公署衞隊團團長)為正、副總司令。趙濯華帶領他的支隊,跟隨馮佔海,轉戰哈爾濱周圍,與敵方展開“拉鋸戰”,先後收復過方正、賓縣等地,但自衞軍的官兵也有很大的傷亡。5月,馮佔海在賓縣召開軍事會議,經過整頓,將改編後的部隊稱吉林省抗日義勇軍。1932年6月20日,義勇軍從賓縣出發,攻打哈爾濱,部隊順利西進,駐蜚克圖的敵偽軍聞風而逃。但部隊到了哈爾濱市郊上號地區時,因遇暴雨河水猛漲,行軍受阻,只好在上號停留。不料,日偽趁機集結兵力,配有數十輛裝甲車和二十多架飛機前來進犯,義勇軍頑強抵抗,經十餘小時戰鬥,義勇軍遭受了慘重傷亡。攻城未克,人心散亂,隊伍大部潰散。後來,馮佔海收拾餘部,在阿城、五常等地活動,又向西推進,經吉林、遼西到達熱河,年末,在熱河省開魯縣城,被張學良改編為路軍第六十三軍第九十一師,馮任軍長兼師長。
攻打哈爾濱未成後的趙濯華,痛心疾首,離開了馮部的抗日義勇軍。不久,他與共產黨組織取得了聯繫。1932年10月,與來哈爾濱聯絡並支援義勇軍的李向之,一起到了北平。在北平,他和李向之一起,向各救亡團體講訴東北反日義勇軍的狀況,要求給予幹部、經費、武器彈藥等方面的支援。1933年7月,趙濯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3年夏,中共北方局決定派人到吉林省聯絡和組織那裏的抗日武裝。由於趙濯華參加過吉林自衞軍,就派他到李杜的餘部進行工作。8月份,趙濯華回到東北,在虎林饒河、撫遠聯合縣委的幫助下,通過當時吉林救國軍第一軍參謀長王揮卿的引見,吉林救國軍司令高玉山,委任趙濯華為第一旅參謀處長。從此,他在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構成的三江平原地帶,團結各個方面的愛國武裝力量,展開了抗日鬥爭,給了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1934年春,東北抗日聯軍組成,當地由黨領導的抗日部隊編入了抗日聯軍。趙濯華返回北平彙報工作,之後一直留在北平。1935年1月,李向之任書記,趙濯華和張希堯任委員,成立了中共“東北特別支部”,李向之被捕後,趙濯華任支部書記。1936年春,“東北特別支部”被改為中共北方局(負責人彭真)東北特別工作委員會,簡稱“東特”,由蘇梅任書記,趙濯華任組織部長,張希堯任羣運部長。任務是發展組織,宣傳黨的抗日政策,在東北同胞中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建立廣範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支援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
1936年3月,趙濯華經他在哈爾濱讀中學時的老師霍佔一的介紹,在北平的吉林會館,認識了國民黨將領石友三,石給趙一個“秘書”之職,算趙在內,石有三個秘書,都是中共黨員,他們組成一個黨小組,由趙濯華負責,掌握石友三及其部隊動向,向他宣傳抗日的主張,爭取進步力量。1936年7月,在趙濯華的指導下,設在北平的東北大學先後成立了東北旅平青年救國會、東北婦女救國聯合會,發表宣言,呼籲和平,停止內戰,抵抗外侮。本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後,聯合抗日的呼聲愈加高漲,彭真指示“東特”,發展統一戰線,把抗日團體聯合起來。趙濯華接受北方局的指示,繼續做國民黨將領石友三的統戰工作。同時,“東特”發動黨員和青年到農村去,參加抗日武裝鬥爭,一部分人去了陝北。
1938年4月,石友三率十軍團開赴山東,願和山東的八路軍部隊共同合作抗日。7月,在山東召開了龍亭會議,趙濯華任會議秘書長。山東境內各方抗日武裝力量的代表計有百餘人蔘加了會議。山東省委領導人郭洪濤、四支隊隊長廖容標等親自到會。經過努力,我黨的武裝、石友三部和地方實力三方達成兩項協議和三項君子協定。兩項協議是:(一)成立聯合參謀部,由石的參謀長王清翰和我軍廖容標負責;(二)成立民運指揮部,由趙濯華任部長,負責石友三管區的建設。會後,民運部立即執行決議,任張克威、黃永春、劉達人、張靜之分別為新泰、萊蕪沂水、蒙陰縣縣長。四人都是中共黨員。
1939年春節,因為石友三的變卦排斥,趙濯華等人撤出石部,趙到了冀中軍區政治部任敵工部長。1942年,晉察冀軍區成立了東北工作委員會,由趙濯華負責,任務是到灤河以東和山海關附近,配合地方黨和武裝擴大解放區,打破敵人長城封鎖線,為大反攻爭取時間。8月,他帶領一個情報站,一部電台到達遼東地區,在長城內外開展對敵鬥爭,使晉察冀根據地與東北進行溝通。1943年春,日寇對遼西、長城內外進行大掃蕩。此時的趙濯華和幾個同志正在臨撫地區活動,心臟病發作,發着高燒,仍然堅持與敵人進行鬥爭。山海關的日本特務機關,通令懸賞捉拿他,都被他機智的躲過。1944年春節後,趙轉入地下療養。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時,趙濯華正在晉察冀邊區黨校學習。鑑於形勢變化,中共中央指示黨校立即結業,東北幹部馬上回東北接受新的任務。趙濯華和十幾名幹部急速趕到瀋陽。中共中央東北局負責人彭真接見了他們,並指派了工作。趙濯華被指派為瀋陽市公安局局長,10月6日上任。東北局社會部於12月23日委派遼寧省公安廳趙濯華廳長兼任本溪市公安局局長。
1946年瀋陽被國民黨接收以後,趙濯華又轉至哈爾濱,任東北行政委員會所屬的貿易公司副總經理等職。後任東北紡織工業管理局局長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東北輕工業管理局局長、國家輕工業部造紙局局長、輕工業部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政協遼寧省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
1983年12月2日,趙濯華因病逝世,終年83歲。 [1] 

趙濯華自勉詩

十年動亂期間,林彪、“四人幫”及其代理人制造了所謂“東北幫叛黨投敵反革命集團”案件,趙濯華被定為該集團成員,1968年3月27日受審關押,後投入大連嶺南監獄,受到殘酷迫害。但他胸懷坦蕩,對黨堅貞不渝,並以詩自勵:
鐵窗催暮景,
冷月照丹心;
風吹紅葉落,
雨後看青松。 [1] 
參考資料
  • 1.    趙濯華  . 中共遼寧省委黨史研究室[引用日期201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