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橋村

(江蘇省揚州市儀徵市月塘鎮下轄村)

鎖定
趙橋村是江蘇省揚州市儀徵市月塘鎮下轄村。 [1] 
中文名
趙橋村
農業人口
3926人

趙橋村農業發展

全村農業人口392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佔在多數,嚴重製約着科學種田的水平提高。近年來,全村依託科技進步,強化農民的培訓,全村村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普遍高漲,廣大村民積極參加新型農民培訓、現代農民教育、科技入户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發展高效農業,走上了低成本、高產出的農業發展模式。近5年,村委會一班人,積極邀請農業專家、教授進村開展技術培訓,每年舉辦培訓班不少於4期,參訓村民800人次以上,村裏還及時將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送來技術資料送到小組,給全體村民及時掌握農業生產信息,掌握農業生產動態。同時,優選了8户農户作為全市農業科技示範户的培養,大力培育農村實用人才,通過他一幫一、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家户的科技帶動模式,實現全村的農業科技共同進步。積極實施小麥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行動,推廣優質品種,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等,全面實現了靠科技種田,靠科技發展。2006年小麥平均單產達310公斤,水稻平均單產達492公斤,同前三年平均單產增12%以上,廣大農户靠種田這一塊就增加300多元的收入。

趙橋村優勢富路

趙橋村抓住地處鄉政府中心區域的優勢位置,引導村民搞三產別具特色,用“一組一品”來形容毫不誇張。李莊組以經銷蔬菜為主,農科組的豆製品加工在全鄉非常有名,洪橋組則是屠宰專業組。洪橋組全組一共35户140人,從事三產服務業的人員達80人。在月塘鄉農貿市場內做生意的商販,趙橋村佔了大部分。從種植到經銷,品種從服裝到豆腐、肉類等不一而足。該村的三產服務業紅紅火火,2006年產值達到5000萬元。三產服務業不但成為該村村級經濟的支柱,也讓趙橋村人傍着三產服務業過上了好日子,洪橋組村民洪政權松,種植蔬菜,一家5口人,年收入達到5萬元,其中從事三產收入就佔了3萬多元。

趙橋村謀財源

趙橋村共有34個村民小組,其中農業人口3926人,剩餘勞動力多,在如何解決剩餘勞動力就業,讓他們變閒人為忙人的難題上,趙橋村的賬算得精。全家人如果都靠家裏幾畝田過日子要想增收,難度大,但是走出去至外面打工,就多了一條增收渠道。但是説説容易,走出去,出門萬事難。趙橋村鼓勵村民外出打工的路子靠的是用事實説話。用村支書包尊平的話説,替農民辦事,引導村民致富,要實事求是,要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民是最講究實惠的,事情好不好看一看就知道。他們組織農户,到外出打工緻富的人家參觀,同時及時向村民發佈相關務工信息。近年來,隨着月塘鄉工業經濟的發展,龍山、葛崗工業集中區內開工的企業越來越多。趙橋村一方面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打工服務,另一方面引導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全村在市外打工的人員達1100多人,在本地就業的村民達1500多人。每個勞動力平均年收入有15000元。

趙橋村長遠發展

砂石礦投入少,掙錢多,搞個砂石礦看起來似乎合情合理,可是趙橋人卻不這麼認為,他們算起了另一筆賬。村支書包尊平説,搞砂石礦那貪眼前的便宜,這個便宜不能撿。説起來眼前賺到了錢,村民到礦裏上班也有收入,可到最後,礦開完了,那就是個爛攤子。不説加別的,地基本上毀了,到那時再復墾,賺的錢全賠進去都不夠,再説破壞自然環境,也不是長遠之計。因此,趙橋村果斷關停了山頭組的砂石礦,同時將引導村民致富線轉到發展村級經濟上。趙橋村從盤活村級集體資產入手,以招商引資引進企業為主,大力發展村級經濟。該村100畝水面的水庫原是集體經營,私人承包經營後,村裏不但有了承包收入,水庫經營者也通過養殖等多種經營手段,一年淨收入達到3萬元。該村將招商引資引進企業落户,作為解決勞動力就業的新途徑。依格爾製衣公司是居曉鴻回鄉創辦的企業,該企業自落户該村後發展迅速,多名趙橋村人在企業就業。趙橋村已有多家企業落户,其中皓珂製衣投資300萬元,正在進行機械安裝。雙友木漆總投資達到100多萬元。落户的企業已成為趙橋村村民就業、增收的重要渠道。長莊組的周大組在哈哥寶工藝廠上班,愛人村幹部,她家4口人,全家的年收入達到了2萬多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