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忠良

(革命烈士)

鎖定
趙忠良,原名趙恩全,1918年出生,遼寧省法庫縣人。1931年參加東北抗日救國軍;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東北抗聯三支隊副政委。1945年,因執行偵察任務而被捕的趙忠良從北安越獄至克東縣,隱藏在當時的玉崗村短崗屯,在當地農民的幫助下,秘密開展地下工作。同年7月,趙忠良不幸被日寇逮捕,並於1945年7月20日英勇就義,時年27歲。新中國成立後,克東縣人民政府為紀念犧牲的抗聯烈士趙忠良,將玉崗村短崗屯命名為忠良村。 [1] 
中文名
趙忠良
出生日期
1918年
逝世日期
1945年7月20日
出生地
遼寧省法庫縣
人物生平
趙忠良,原名趙恩全,1919年出生在遼寧省法庫縣依松牛堡子(今法庫縣依牛堡鎮)趙家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伴着窮和苦成長,在幼小的心靈裏品味了人世間的苦楚,貧寒的身世逐漸萌生出對黑暗社會的不滿,也煉就了他堅強的性格。1934年10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成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
趙忠良烈士之墓 趙忠良烈士之墓
1935年2月10日,國民救國軍改編為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下轄兩個師,周保中任軍長兼黨委書記。趙忠良為軍直屬隊偵察排長。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抗日聯軍將第四、第五軍及第二軍二師組成抗日聯軍第二路軍,趙忠良被提升為警衞旅偵察連連長。
1940年後,日偽對東北抗日軍民展開了“總體戰”,加緊實行“歸屯並户”,經濟封鎖,並不斷增兵東北,進行法西斯大“討伐”。東北抗日聯軍的抗日鬥爭進入了最艱苦的時期,由於日軍的包圍和經濟封鎖,抗日聯軍經常露宿在深山老林,有時幾十天吃不到糧食,只能吃野菜、樹皮、草根,甚至連皮帶、草鞋鞋底都成了充飢的食品。冬天的時候,許多官兵還穿着單衣作戰,寒風刺骨,舉步維艱,幾乎每個人都生了凍瘡,鮮血經常從凍瘡口流出來。在嚴峻的困難面前,趙忠良鼓動大家説:“咬緊牙關,勒緊褲帶,堅持下去就是勝利。”他隨第二路軍出沒在烏蘇里江牡丹江之間的廣大地區,繼續打擊和消滅敵人。
1942年初,趙忠良與王麗娜在戰鬥的途中結婚了。1943年4月28日(農曆三月二十四)王麗娜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趙忠良給女兒取名淑華、淑傑,1943年冬,王麗娜慘遭殺害,時年僅24歲。
趙忠良得知妻子犧牲的消息後,又悲痛又敬佩,他始終沒有流眼淚,他説:“我的眼淚早已流完了,現在是家仇國恨集於一身,不是流淚的時候。”
1945年趙忠良再次被捕,在獄中,趙忠良對黨、對抗日聯軍、對地方抗日救國組織一字不提,或故意胡亂説一通。日本鬼子對趙忠良動酷刑,先是打手板、鞭打,繼而是灌涼水、吃紅棗(用燒紅的鐵棍烙皮膚)、電刑……當時受到電擊後,強烈的電流震顫整個身體都很僵硬,身心受到了極大的摧殘。最難挺的是灌辣椒水,當時眼睛、鼻子被辣得通紅,全身劇烈疼痛,而且口鼻處直往外冒血。儘管趙忠良在受刑中一次次昏死,又一次次被冷水澆醒,但他始終守口如瓶。一個多月,日本鬼子把所有的刑罰都給他用過了,面對日寇兇殘的威逼利誘,趙忠良以其獄中豐富的對敵鬥爭經驗,以血肉之軀承受着常人難以承受的折磨,與日軍進行了殊死的較量。趙忠良秘密地準備越獄,利用放風的機會摸清了監獄的整體佈局,看守人員鑰匙放的位置。7月的一天,趙忠良所在的監獄三號牢房來了一個“新犯人”,他就是抗聯第三路軍的特派員於天放。幾天後,趁看守不在的時候,趙忠良問:“於天放同志在嗎?”於天放吃了一驚,是鬼子的奸細?趙忠良立即説:我是抗聯第二路軍的趙忠良,在北安一帶蒐集日偽軍運情報時被捕的。趙忠良將越獄的想法和準備情況告訴了於天放,並與他悄悄地溝通了對策,兩人一拍即合。
7月11日,次日凌晨時,於天放和趙忠良經過一番戰鬥,翻過三米多高的圍牆,消失在黑暗中。
於天放和趙忠良成功越獄之後,日本北安警務廳大為震驚,他們氣急敗壞,“滿洲國”報紙驚呼:“於天放、趙忠良逃跑,滿洲國失去一大半。”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傳令:“一定要抓到!”日本警務廳還用“畫容圖形”的方式,到處張貼告示,懸賞捉拿於天放、趙忠良。先是用飛機搜索,又組織各縣的軍警、大肆搜捕。日本鬼子還逼迫10萬中國老百姓“拉大網”搜尋,誰要隱藏,全村誅滅。
地主家狗腿子常國傑發現趙忠良的蹤跡,向正在搜捕的特務、日偽警察告了密。日偽警察立即包圍了屯北瓜窩棚,將趙忠良再次抓捕。
日軍抓住了趙忠良,欣喜若狂,立即向上司報告邀賞。日本關東軍憲兵司令部令他們抓緊審訊。落入敵人魔掌後,日軍又把趙忠良押到北安監獄刑訊房,立即砸上十幾斤重的腳鐐,怕他再次逃跑,將其腳後筋割斷。趙忠良的身上、胳膊上、臉上都是皮鞭印,鮮血不斷地滲出。
鞭子抽來,趙忠良眼皮不眨,槓子壓來,他不吭一聲,幾次昏死過去,但每次醒來後,都對他們破口大罵。趙忠良始終堅貞不屈,鐵骨錚錚。敵人對趙忠良施用了各種手段,卻沒有得到他們需要的東西,謀盡計窮,惱羞成怒,於7月20日上午,把趙忠良殘忍殺害。
新中國成立後,克東縣人民政府為了紀念趙忠良,將短崗屯命名為“忠良村”,並在二克山山腳下建起了一座高高的紀念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