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志萱

鎖定
趙志萱(1915年—1982年),女,滿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中共黨員。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曾擔任過哈爾濱三大動力(電機廠、汽輪機廠、鍋爐廠)的廠長,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是老行政九級幹部。
中文名
趙志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出生日期
1915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
1982年9月27日
畢業院校
燕京大學
出生地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
信    仰
共產主義
黨    派
中國共產黨
性    別
配    偶
陳伯村

趙志萱生平經歷

趙志萱,女,滿族。祖籍遼寧興城。先代是清室貴戚,正黃旗人。從父輩起遷至黑龍江齊齊哈爾。1915年10月25日出生在齊齊哈爾。
趙志萱的父親,在北洋軍閥混戰時期曾任直隸省府秘書長,是當時天津八大富豪之一。母親出身於漢族佃農家庭,是個勤勞善良的婦女。官高權重的父親,過着驕奢淫逸的生活,對母親備加欺凌虐待,趙志萱的母親不堪凌辱,領着孩子到北京安了家。在趙志惠的回憶文章《道路》第一篇《我的家》中,這樣寫道:“我厭惡我的家,封建腐朽的家,男性集權的家,給人以凌辱和不幸的家。‘家庭’,從我童年時代就在我的心裏埋下一顆種子,它成為我長大背叛家庭的萌芽。”
趙志萱自幼聰明好學,入小學前曾讀過私塾,故被直接錄取在三年級。不久又跳升到五年級。小學畢業後,先後在北京兩所女子中學、天津南開中學、輔仁女子中學和東北大學補習班讀書。趙志萱高中畢業後考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雷潔瓊費孝通斯諾都曾是她的老師。
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大片國土淪喪。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進入中學不久的趙志萱,和同學、同鄉們一起,參加了請願和抗日遊行活動。讀高中時,因參加校刊編輯等進步活動,被校方勒令退學。在困境中,她頂住各方面的責難和譏諷,走自己追求的路,繼續參加請願抗日的絕食和露宿鬥爭。
1935年“華北事變”,中華民族處於危急存亡關頭。北平爆發了“一二·九”運動。正在燕京大學讀書的趙志萱,立即勇敢地投入到“一二·九”和“一二·一六”遊行示威,同“國府”軍警展開了殊死的搏鬥。曾率燕京大學學生到內蒙抗日前線慰問抗日部隊,率團到南京向蔣介石請願。
1936年初,趙志萱參加平津學生擴大宣傳團,徒步沿平漢路南下,一路深人工農羣眾,宣傳抗日,喚起民眾,向政府請願抗日。不久,被吸收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第一批隊員。1936年4月,在燕京大學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6月,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不久,被選進燕京大學學生會,任平民教育部長。其間與地下黨員王龍寶、靳明創辦了第一座平民學校,並擔任該校校長和黨小組組長。在燕京大學,她做了大量學生運動、平民教育和婦女運動方面的工作。曾與龐文華一起做劉清揚、劉王立明等婦女界名流的統戰工作,使她們領導的婦女會和青年會,在宣傳停止內戰、團結抗日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937年“七·七”事變後,趙志萱離開北平,流亡武漢等地。1938年3月到達延安,在陝北公學院學習,畢業留校,任陝北公學院分校女生區隊副隊長。1939年到延安馬列學院學習,獲“模範婦女”稱號,受到學院表彰。1940年在毛澤東青年幹部學校任教育科長。1942年到中共西北局宣傳部工作。
1945年抗戰勝利後,趙志萱主動申請回東北,參加和領導了黑龍江地區密山縣、半截河、永安鄉的土地改革鬥爭。1947年4月,調任勃利縣委組織部長。1948年5月,任中共合江省委員會婦委副書記,組織領導了合江省的婦女運動。1949年5月,調任合江省民主婦女聯合會婦女部長,組織籌備召開了合江省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會後任婦女聯合會主任。7月,調任中共遼寧省瀋陽市委委員、瀋陽市總工會女工部部長,全身心地投入經濟建設。趙志萱先後擔任過幾家著名工廠的領導工作。1949年9月,任瀋陽毛織廠廠長,領導全廠工人大膽進行技術革新,創造了先進的“東北織呢法”。1951年被東北紡織工業部授予“模範廠長”稱號。1952年8月,調任大連機牀廠廠長,主持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齒輪車牀,使產品遍銷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55年5月,趙志萱從大連調到哈爾濱鍋爐廠,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鍋爐廠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國家要求三年完成建廠任務,全面開工生產。趙志萱到廠時,大規模土建工程已全面鋪開,設備工程也已開始,全面開工的生產準備工作亟待進行。趙志萱到任後,根據組織設計和工廠特點,把作業計劃的原則推廣到生產技術準備工作,使之做到計劃化和制度化。她作風嚴謹,工作踏實,善於科學有序地組織各環節生產,特別重視基層工作和基礎工作。她認為全面開工生產的基礎在車間,在組織煤氣站、工具車間和閥門車間的生產中,凡不達標的都不許開工。在嚴格要求下,建立起良好的車間生產製度和管理秩序,保證了三年建廠全面開工生產的目標。她非常重視工段和班小組的建設,親自培育出配件車間以優質高產而聞名全市的“穆桂英工段”。
《九月太陽的女兒 趙志萱同志的一生》 《九月太陽的女兒 趙志萱同志的一生》
1958年2月,趙志萱離開鍋爐廠,到清華大學幹部特別班機械製造專業學習深造。1959年11月以優異成績結業歸來,任哈爾濱汽輪機廠副廠長。從1959年11月至1966年5月,由副廠長到廠長,參與領導了中國第一台自行設計60萬千瓦火電機組的研製工作,並籌建了哈爾濱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所,成為該所奠基人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間,趙志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從1966年6月至1974年,在長達8年之久的時間裏,一直被隔離審查,停止工作。1974年降任汽輪機副廠長之後,也一直沒有安排具體工作。1975年被借調到黑龍江省機械局,負責領導試製60萬千瓦發電成套設備工作,同時幫助籌建電站成套公司。
1978年3月,趙志萱調任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 [1]  ,科學院能源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技術經濟中心顧問。在短短的3年,為電工所確定了主攻方向,相繼攻克了許多高、精、尖實驗項目。
1982年9月27日,趙志萱因胃癌醫治無效,於北京逝世。終年67歲。根據趙志萱生前遺囑,將遺體獻給國家作醫學研究,不開追悼會,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骨灰撒在祖國海洋裏。

趙志萱婚姻家庭

延安時期,與陝北公學關中分校政治部組織科長陳伯村結婚,育有四個子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