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廣軍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鎖定
趙廣軍,男,1975年10月生,河南方城人,法學學士、哲學碩士、歷史學博士。現為《史學月刊》編輯部副主任 [2]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6]  、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生導師、學科教學(歷史教育)專業碩士生導師。 [1] 
中文名
趙廣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河南方城
出生日期
1975年10月
畢業院校
華中師範大學
職    業
教師

趙廣軍個人簡介

趙廣軍,男,1975年10月生,河南方城人,法學學士、哲學碩士、歷史學博士。2007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近代史研究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美國舊金山大學利瑪竇中西文化歷史研究所訪問學者(2012年),河南大學重點研究機構近代中國研究所、中原區域歷史研究所專職研究人員,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中國近現代史”主要成員,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學會創始會員,河南省台灣研究會副秘書長。
已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史學理論研究》《宗教學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廣東社會科學》等國內及香港、美國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獨著一部,合撰多部。主持國家社科項目兩項:《基督教與十九世紀中國新知識羣體研究》(2010年)、《近代中國教會土地研究》(2019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百年五四運動記憶史整理與研究》子課題“《新青年》閲讀史”,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思想通史”等各類項目十餘項。 [2]  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史、社會史、區域史、史學理論和口述歷史等。 [2] 

趙廣軍主持項目

趙廣軍科研項目

1、《近代中國教會土地研究》,201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主持。 [2]  [4] 
2、《基督教與19世紀中國新知識羣體研究》,201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主持。 [1] 
3、《近代中國教會土地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2015年。 [1] 
4、《中原社會與中西文化交流:基督教與近代黃河流域中下游社會歷史變遷》,與美國舊金山大學利瑪竇歷史文化研究所合作項目,主持。 [1] 
5、《政權、教權與地權:近代中國教會土地研究》,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項目,2015年。 [1] 
6、《近代東南沿海基督教報刊研究》,2007年度河南大學一般社會人文科學研究項目,主持。 [1] 
7、《大別山革命歷史文獻收集與整理》,與大別山幹部學院合作項目,主持。 [1] 

趙廣軍教改項目

1、中國近現代史,河南省精品課程,參與第三
2、中國近現代史,河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參與第二
3、《國家精品課程申報機制研究》,河南大學教學改革項目,主持
4、《MOOCs等網絡資源背景下的歷史學課程模塊改革研究》,河南大學教學改革項目,主持

趙廣軍代表論著

趙廣軍宗教史研究

1、著作
福建與中西文化交流史論》,海洋出版社,2015年,合著,獨撰4萬字 [1] 
基督教與20世紀中國社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合著,獨撰18萬字 [1] 
《明末清初開封猶太人儒學羣體的儒化》,張倩紅主編:《猶太文化散論》,華夏出版社,2012年 [1] 
《明末清初開封猶太人儒學羣體的形成及其儒化》,《宗教學研究》,2010年第3期 [1] 
《近代基督教中文刊物編輯活動主體之研究——以〈鷺江報〉及福建其它中文刊物為考察對象》,《基督與中國社會:第二屆‘基督教與中國社會文化’國際年青學者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 
《近代基督教會閩方言羅馬字出版與“掃盲”運動之研究》,載(美)《基督教與中國》(第三輯),2005年 [1] 
2、論文
《閩方言聖經與近代福建社會》,《聖經文學研究》2020年第2期,184~219頁。 [3] 
《基督教與近代黃河中下游地區社會歷史變遷學術研討會及講座綜述》,《史學月刊》,2012年第3期,第二作者 [1] 
《方言、宗教傳播與文字革新:近代基督教會閩方言羅馬字運動研究》,《井岡山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1] 
《晚清民國時期福建省境內宗教期刊初探》,《東南傳播》,2007年第11期 [1] 
《近代閩方言羅馬拼音字的出版與基督教會掃盲運動研究》,《基督教研究輯刊》(第八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1] 
《清初一個開封猶太人宗教文化身份的認同——開封著名猶太人趙映乘考述》,載《貴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6期 [1] 
《猶太儒學仕子趙映乘》,《福建鄉土》,2003年第1期 [1] 
《自立之基:中國基督教信眾捐輸之研究》,《閩台區域研究叢刊》(第三輯),2003年 [3] 

趙廣軍近現代史研究

1、專著
《“家國”:房山常氏家族與近現代中國》,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獨著 [9] 
《抗日戰爭時期河南大學流亡辦學口述歷史》,河南大學出版社,2017年,合著 [8] 
《詩話與史話:<清華集>中河南辛亥革命詩作考述》,載於張華騰主編:《辛亥革命與袁世凱:清末民初社會轉型時期人物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 [1] 
《清末報刊對世界婦女運動的報道及其對中國婦女運動的啓蒙作用》,黃正林主編:《從深處看歷史:近代中國的政治思想與經濟社會》,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1] 
2、報紙
《民族復興:辛亥革命歷史邏輯和政治邏輯的統一》,《光明日報》,2021年12月27日第14版:理論·史學,第二作者。 [5] 
《構建本土化思想文化史理論》,《人民日報》(理論版),2013年12月1日 [1] 
《歷史的第三種寫法》,《南方日報》,2008年3月18日,第二作者 [1] 
3、近五年代表性論文
《商業、新思潮與政治——<新青年>廣告編輯實務三嬗》,《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4期,132~140+156頁。 [7] 
《民國時期蕭一山的史觀構建與評析》,《史學史研究》,2022年第2期,43~50頁。 [3] 
《金陵大學“新史派”與章開沅史學接受之初步》,《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3期,24~37頁。 [3] 
《1920年代“赤都”莫斯科的<新青年>閲讀場之構建》,《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2期,80~89頁。 [3] 
《布哈林<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傳播與理論揚棄》,《史學理論研究》,2022年第1期,28~38頁。 [3] 
《70年來史學研究範式的變遷——“<史學月刊>創刊70週年紀念暨第四屆學術期刊歷史學編輯論壇”綜述》,《史學月刊》,2022年第2期,第一作者。 [3] 
《黨化、同志與社會化——中共建黨初期<新青年>的三個輿論共同體》,《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4期,8~13+127頁。 [3] 
4、其他
《清初鄭氏將領黃廷、周全斌降清史實考論》,《清史論叢》2017年第2期,253~275頁。 [3] 
《南遷汴人羣體與南方區域社會(下):以地方誌記載的汴人後裔為例》,《古都開封》(第13輯),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 [1] 
《南遷汴人羣體與南方區域社會(上):以地方誌記載的汴人後裔為例》,《古都開封》(第11輯),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 [1] 
《清流張佩綸的尷尬人生》,《中華遺產》,2015年第12期。 [1] 
《清季野史中的張佩綸》,《尋根》,2012年第5期 [1] 
《<清華集>中河南辛亥革命詩作考述》,《史學月刊》,2012年第2期 [1] 
《清初台灣“土番”屯墾河南鄧州考述——兼論小聚落移民民俗之變遷》,《廣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3期
《“洋票”事件與公共輿論——從<申報>載應城劫案看其埠外新聞之史料價值》,《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 [1] 
《晚清“酷吏“毓賢被刑之謎》,《尋根》,2011年第5期 [1] 
《歷史學國家級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現狀及分析》,《文山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1] 
《歷史學國家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分佈、建設現狀與分析》,《邯鄲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1] 
《抗戰中的蘇聯空軍志願隊》,《文史精華》,2009年第5期 [1] 
《抗戰初期蘇聯的援華飛行員及飛機》,《縱橫》,2009年第3期 [1] 
《五四時期毛澤東與長沙周南女校》,《船山學刊》,2009年第2期 [1] 
《抗戰時期蘇聯援華志願飛行員對日作戰戰術》,《黨史文苑》,2009年第1期 [1] 
《抗戰時期蘇聯援華飛機數量及機型》,《軍事歷史》,2009年第1期 [1] 
《清朝廣東沿海鴉片走私與反走私鬥爭淺析》,《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第二作者 [1] 
《方誌對文化史料的補充:以王陽明在福建遺留詩文為例》,《中國地方誌》,2007年5期 [1] 
《清末報刊對世界婦女運動的報道及其對中國婦女運動的啓蒙作用》,載《婦女研究論叢》,2006年第3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