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守訓

(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原部長)

鎖定
趙守訓(1915-1988),男,漢族,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留村人。1937年4月參加革命。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民族抗日先鋒隊,後歷任八路軍晉豫支隊政治部民運工作隊隊長,河南省濟源縣獨立營教導員,濟源縣一、三、四區區長,濟源縣副縣長。1949年8月入閩,同年10月任霞浦縣人民政府縣長,併兼任霞浦縣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常務委員會副主席、主席等職。1952年3月至1966年7月任福安專署副專員、中共福安地委副書記兼福安專署專員。1966年7月調北京市委工作,歷任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部長,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農林辦公室副主任,農工部顧問等職。1984年10月離休。1988年12月在北京病逝。 [1] 
中文名
趙守訓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南濟源
出生日期
1915年
逝世日期
1988年12月23日
散之

目錄

趙守訓人物生平

趙守訓,字散之,河南濟源人。自幼上學,1933年於濟源師範畢業後,先後在北官莊和本村小學任教師、校長。1937年4月,趙守訓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任小組長。同年12月,經史向生楊伯笙介紹入晉城八路軍華北幹校學習,結業後分配回濟源工作。時日軍已侵佔濟源縣城,他以本村小學義務校長身份,宣傳和動員羣眾,組織抗日自衞團,配合抗日軍隊在沁陽及濟源境內打擊日軍。1938年7月,參加中國共產黨。 [2] 
1939年2月,趙守訓投筆從戎,參加八路軍晉豫邊抗日遊擊支隊,先後任政治部民運科員、民運工作隊長、新一旅二團政治處幹事、旅政治部統戰科幹事、晉豫邊區黨委黨校生活隊長等職。1940年曾參加“百團大戰”,在壺關西嶺戰鬥中,率部伏擊日軍尾隊,繳獲戰馬、軍毯等許多軍用物資。 [2] 
1943年1月,趙守訓遵照黨的指示,不顧個人安危,孤身赴國民黨濟源一區李宗軒部做統戰工作。在他的耐心説服教育下,李毅然率部接受改編,被編為濟北抗日遊擊大隊,守訓任大隊政治教導員。同年4月,濟源縣獨立大隊(後改稱獨立營)組建後,趙守訓調任獨立大隊政治教導員。 [2] 
1945年7月,守訓奉命轉入地方工作,先後任濟源一、三、四區區長、縣政府責任秘書、副縣長等職,在發動與組織羣眾開展反奸反霸,土地改革、發展生產與支援前線等工作中,作出了重大貢獻。 [2] 
1949年3月,趙守訓服從黨的決定,隨軍南下,為解放全中國繼續奮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福建省霞浦縣縣長、縣委常委,福安專員公署副專員、專員,福安地委書記處書記、地委副書記等職。在任霞浦縣長期間,面對隔海對峙的敵人隨時都有可能反撲的險惡形勢,領導全縣人民剿匪反霸,減租減息,建立人民政權,勝利地完成了“土改”、“鎮反”、“三反”、“五反”和抗美援朝、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任務。 [2] 
1966年7月,趙守訓奉調進北京工作,歷任北京市委統戰部負責人、市委副秘書長,市革委農業組負責人、市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市人民政府農林辦公室副主任、市委農村工作部顧問等職。在極其艱難、複雜的十年動亂中,他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經受了歷史的嚴峻考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他堅決擁護和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領導和參加北京市農口的撥亂反正工作,在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和知識分子政策、處理遣返及查抄遺留問題、選拔培養中青年幹部等工作中,均作出了重要貢獻。 [2] 
1984年10月,趙守訓離職休養。1988年12月23日,他到順義、平谷、懷柔等縣調查研究,因過度勞累,引起心肌梗塞,與世長辭,其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老紅軍室。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