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俊猛

鎖定
趙俊猛,1957年6月生,漢族,遼寧東港人,中共黨 [8]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西藏大學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二級教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陸碰撞與高原隆升重點實驗室主任。 [4] 
趙俊猛1978年3月—1982年2月就讀於成都地質學院,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後任職於遼寧省地震局,從事地殼與上地幔結構及其構造活動性研究;1994年任遼寧省工程地震研究院總工程師,同年晉升為副研究員,8月—12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合作研究;1995年2月—6月在俄羅斯遠東大地構造物理研究所進行合作研究 [6]  ;1995年9月—1998年12月就讀於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畢業後獲得博士學位;1998年12月—2003年6月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地球物理實驗室副主任;2003年6月任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 [1]  ;202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  ;2023年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4] 
趙俊猛主要從事青藏高原隆升的地球動力學研究。 [9] 
中文名
趙俊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7年6月
畢業院校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青藏高原北緣地球動力學條件》
主要成就
2023年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籍貫
遼寧東港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趙俊猛人物經歷

1957年6月,趙俊猛出生。 [8] 
1978年3月—1982年2月,就讀於成都地質學院,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後任職於遼寧省地震局,從事地殼與上地幔結構及其構造活動性研究。
1994年,任遼寧省工程地震研究院總工程師;同年,晉升為副研究員;8月—12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1995年2月—6月,在俄羅斯遠東大地構造物理研究所進行合作研究。 [6] 
1995年9月—1998年12月,就讀於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畢業後獲得博士學位。
1998年12月—2003年6月,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地球物理實驗室副主任。
2003年6月,任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
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 [1] 
202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 
2023年,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4] 

趙俊猛主要成就

趙俊猛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趙俊猛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西部殼幔結構、動力學過程及對資源環境制約研究等。 [4] 
趙俊猛長期從事於中國西北盆嶺系地殼、上地幔的詳細結構、擠壓帶對高原構造演化的動力學意義、中國西部盆嶺系統與青藏高原的共同演化規律等相關研究,在建立“層間俯衝”的陸內造山新模式和“控制地形起伏和環境變化的深部地球動力學過程”耦合模式,確定青藏高原印度大陸與歐亞大陸的碰撞邊界等方面做出研究。 [11] 
趙俊猛早期曾在遼河盆地和翁牛特旗東部盆地開展殼幔結構研究。自1995年起研究中國西部殼、幔結構與動力學過程。帶領着地球物理探測隊伍走遍了新疆南北,對準噶爾盆地、天山造山帶、塔里木盆地、阿爾金造山帶和柴達木盆地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3] 
趙俊猛提出並領導實施了青藏高原國際岩石圈探測研究計劃—“羚羊計劃”—ANTILOPE(Array Network of TibetanInternational LithosphericObservation andProbeExperiments),帶領科研團隊在中國西部,特別是青藏高原的高海拔無人區,開展系統、綜合的地球物理探測研究,截至2023年4月,已經完成的綜合地球物理剖面超過11000公里,其中羚羊-I、II、III、IV(中部)、V(北部)剖面位於5000—6000米的高原面上,總長度超過2000公里。趙俊猛率領他的團隊取得了較多的、高質量的綜合地球物理數據,系統地揭示了中國西部盆(地)、山(脈)、原(高原)的殼幔結構與深部動力學過程。確定了印度大陸與歐亞大陸在高原之下的碰撞邊界,在高原內部發現了地球上最大的破碎區,揭示了該破碎區對中國西部構造演化的動力學意義;建立了“層間插入消減”新的陸內造山模式,揭示了由洋—陸俯衝到陸—陸碰撞俯衝的轉換機制以及中國西北部微陸塊羣的接觸關係與活動規律;揭示了中國西部盆山體系與青藏高原協同演化規律,建立了地球深部過程制約地表地形起伏和資源環境變化的圈層耦合模型。 [4] 
  • 學術論文
截至2023年4月,趙俊猛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地球科學評論(Earth Science Review)》《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EPSL)》《地球物理學研究雜誌(JGR)》等地學期刊發表論文249篇,其中第一作者108篇,SCI收錄論文112篇,撰寫科研報告33部。 [4]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2008年
塔里木盆地北緣的深部結構 [6] 
2008年
青藏高原北緣基底結構的有限差分研究 [6] 
2009年
小波包節點域和空間域傾角掃描高階相關去噪技術 [6] 
2010年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縫合帶中部的Moho錯斷 [6] 
《科學通報》
2010年
中國作者國際地學論文簡介 [6] 
2010年
低緯度環球帶和環太平洋帶大地震的幕式活動分析 [6] 
2010年
USArray及其近期科學發現 [6] 
2010年
青藏高原中部莫霍面形態特 [1] 
《中國地球物理》
2011年
青藏高原中南部莫霍面結構形態 [1] 
2011年
利用S波接收函數研究Hi-CLIMB剖面的岩石圈結構 [1] 
2011年
青藏高原中部及西部地區的遠震P波成像結果 [1] 
2012年
天山造山帶深部探測及地球動力學研究進展 [1]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3年
拜城-大柴旦地學斷面所揭示的動力學問題 [1] 
《中國地球物理》
2015年
論印度-亞洲大陸的初始碰撞 [1] 
2019年
InSAR、波形資料和 GPS 聯合反演 2015年皮山地震震源破裂過程 [5] 
  • 學術專著
截至2023年4月,趙俊猛已出版專著13部,包括獨著2部,第一作者3部 [4] 
出版時間
專著名稱
出版社
2005年
《天山造山帶岩石圈結構與動力學》 [1] 
2010年
《A Geoscience Transect from Fuyun to Korla, Xinjiang, China》 [1] 
2010年
《A Geoscience Transect from Beicheng, Xinjiang to Da Qaidam, Qinghai, China》 [1] 
2010年
《A Geoscience Transect from Emin to Hami, Xinjiang, China》 [1] 
2012年
  • 科研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擔任角色
項目級別
2012年—2016年
青藏高原北部岩石圈結構探測與殼幔相互作用 [1] 
項目主持人
部委級
2013年—2016年
格羅夫山新生代古氣候環境與地質地球物理綜合考察 [1] 
項目參與者
國家級
2014年—2016年
青藏高原北部氣候與構造相互作用 [1] 
項目參與者
2015年—2019年
西構造結大陸岩石圈俯衝結構的探測研究 [1] 
項目主持人
2016年—2020年
青藏高原主碰撞帶岩石圈精細結構與深部過程 [1] 
項目參與者
2016年—2020年
從大洋俯衝到大陸俯衝的圈層相互作用 [1] 
項目參與者
部委級
  • 科研獎勵
據2023年12月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網站數據,趙俊猛已兩次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3]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等級
獎勵級別
1986年
中國海城地震區地殼上地幔結構特徵的研究 [1] 
三等獎
部委級
1991年
遼南地區介質速度橫向非均勻性研究 [1] 
二等獎
2003年
地殼流體在孕震過程與構造活動中作用及地震預測新技 [1] 
二等獎

趙俊猛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趙俊猛講授的課程有“固體地球物理概論”“岩石圈結構與地球動力學” [1]  “地球物理學基礎”等 [10] 
  • 指導學生
趙俊猛指導培養的學生有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洵 [5]  、琚長輝等。 [1]  [7] 

趙俊猛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0年
中國青年科學技術 [11] 
2010年
2012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先進工作者 [1]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3年
2012—2013年度先進工作者 [1] 
2015年
中國科學院京區黨委“聚焦獻力”優秀黨 [1] 
-
2016年
優秀共產黨員 [3] 
中國科學院
2023年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4] 

趙俊猛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5年
東北地震研究》編委 [1] 
1998年
北京地球物理學會常務理事 [1] 
1998年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固體地球物理委員會委員 [1] 
1999年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大陸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1] 
2003年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 [1] 
2003年
地震研究》編委 [1] 
2003年
成都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1] 
2003年
西藏大學客座教授 [1] 
2010年
《防震減災報》編委 [1] 
2011年
《Geoscience Frontiers》編委 [1] 
2011年
中國地震學會地殼深部探測專業委員會委員 [1] 
2015年
地學前緣》助理主編 [1] 
2016年
《Polar Science》編委 [1] 
2019年11月
北京地球物理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長 [12] 
-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常務理事、黨委副書 [3] 
-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大陸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4] 
-
中國地質學會大陸地殼與地幔研究分會副主任 [4] 
-
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理事 [4] 
-
歐洲地球物理學會(EGU)理事 [4] 
-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CGU)理事 [4] 
-
《EARTH SCIENCES AND SUBSOIL USE》編委 [4] 
-
《Earthquake Science》特約編輯 [4] 
-

趙俊猛人物評價

“趙俊猛在中國西部殼幔結構、動力學過程及對資源環境制約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西藏大學評) [4] 
“趙俊猛在確定青藏高原印度大陸與歐亞大陸的碰撞邊界等方面做出巨大貢獻。”武漢大學測繪學院評)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