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超細顆粒物

鎖定
超細顆粒物,在一些領域認為是指當量粒徑小於0.1μm的顆粒物,即PM0.1 [1]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潔淨廠房設計規範》中“超微粒子”(ultrafine particle)定義即為“具有當量直徑小於0.1微米的粒子”。 [2]  也有報道稱,國際上,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0.1微米的為 “極細顆粒物或超細顆粒物”(PM0.1)。 [3]  但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為PM2.5命名為“細顆粒物”時順帶提出“直徑在1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即PM1)可以稱為超細顆粒物”,該組織尚未對超細顆粒物正式定名。 [4] 
與之類似,“可吸入顆粒物”為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即PM10;“細顆粒物”為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即PM2.5。 [4] 
中文名
超細顆粒物
外文名
Ultrafine particles
別    名
極細顆粒物
代    號
PM0.1

超細顆粒物細顆粒物檢測儀

激光粉塵儀具有新世紀國際先進水平的新型內置濾膜在線採樣器,儀器在連續監測粉塵濃度的同時,可收集到顆粒物,以便對其成份進行分析,並求出質量濃度轉換系數K值。可直讀粉塵質量濃度(mg/m),具有PM10、PM5、PM2.5、PM1.0及TSP切割器供選擇.儀器採用了強力抽氣泵,使其更適合需配備較長採樣管的中央空調排氣口PM10可吸入顆粒物濃度的檢測,和對可吸入塵PM2.5進行監測。
儀器符合衞生部WS/T206-2001《公共場所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測定法-光散射法》標準、勞動部LD98-1996《空氣中粉塵濃度的光散射式測定法》標準以及衞生部衞法監發[2003] 225號文件發佈的《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衞生規範》。

超細顆粒物主要技術指標

1、 配置40mm濾膜在線採樣器;
2、 具有可更換粒子切割器PM10、PM5、PM2.5PM1.0TSP供選擇;
4、 大屏幕液晶顯示器,漢字菜單提示;
5、檢測靈敏度: 0.01mg/m; 0.001mg/m。
6、重複性誤差:±2%
7、測量精度:±10%
8、測量範圍:0.01~100 mg/m;0.001~10 mg/m。
9、 測定時間:標準時間為1分鐘,設有0.1分及手動檔(可任意設定採樣時間)。
10、 具有公共場所監測模式、大氣環境監測模式以及勞動衞生模式。可計算出時間加權平均值(TWA)和短時間接觸允許濃度(STEL) 等。
11、 存 貯:可循環存儲999組數據。
12、定時採樣:可設定測量時間(1~9999)秒,關機時間(0~9999)秒,預熱時間(0~10)秒及採樣次數(1~9999)次。
13、 粉塵濃度超標報警閾值設定:濃度最大閾值: 65mg/m3;測定時間:(1~9999)秒。

超細顆粒物研究意義

大氣污染物中的顆粒物直徑越小,對人體的危害越大,細顆粒物(PM2.5)中,一定程度上都是直徑一個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即超細顆粒物。中國氣象局的觀測儀器和系統已可以同時獲得PM10、PM2.5、PM1的數據。 [5] 
關於上海市大氣污染的研究表明,細顆粒物(PM2.5)中,PM1所佔比例高達 80%—90%。且研究表明,在PM2.5中,PM1才是影響視覺能見度和人體健康的元兇。 [6] 
超細顆粒物易進入肺泡、血液、神經系統等,有研究表明其和白血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一定關聯。因此,研究超細顆粒物對於評價大氣環境和人體健康風險有重要意義。 [1] 

超細顆粒物命名出處

2013年2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召開了為“PM2.5”命名的討論會。經過專家討論,委員會確定將PM2.5的中文名稱命名為“細顆粒物”。這一命名考慮了很多方面,能讓大家通俗易懂,也為以後其他命名留有空間。也就是説,PM10的中文名稱為“可吸入顆粒物”,而PM2.5直徑要比它小,並且之後還有PM1的出現,將PM2.5的中文名稱定為“細顆粒物”,PM1如果命名可以稱為“超細顆粒物”。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