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赫爾曼陸龜

鎖定
赫爾曼陸龜(學名:Testudo hermanni)是陸龜科、陸龜屬龜類。背甲圓形,黃色,每塊盾片上均有大塊黑斑紋,背甲前緣缺刻。腹甲黃色,具黑色斑塊,腹甲後緣缺刻較深。頭部黑色,略帶黃色,上喙鈎形。四肢黃色,前肢有5-10列小鱗片,前肢5爪、後肢4爪。尾短。
歐洲大陸因為緯度較高,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因此赫爾曼陸龜能適應這種具有明顯温濕度變化的環境,並藉由遷徙的方式來尋覓適當的場所。赫爾曼陸龜在食性上呈現標準的植物食性。日常的供餌應以深色葉菜與新鮮蔬果為主。分佈於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法國、希臘、意大利、黑山、羅馬尼亞、塞爾維亞、西班牙、土耳其。1998年中國少量引進。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赫爾曼陸龜
拉丁學名
Testudo hermanni
別    名
赫曼陸龜
黑魯曼陸龜
賀爾曼陸龜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龜鱉目
陸龜科
陸龜屬
赫爾曼陸龜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頸龜亞目
亞    綱
無孔亞綱
亞    種
2 [2] 
命名者及年代
Gmelin,1789
保護級別
IUCN標準:近危
英文名
Hermann's Tortoise

赫爾曼陸龜形態特徵

赫爾曼陸龜
赫爾曼陸龜(11張)
背甲圓形,黃色,每塊盾片上均有大塊黑斑紋,背甲前緣缺刻。腹甲黃色,具黑色斑塊,腹甲後緣缺刻較深。頭部黑色,略帶黃色,上喙鈎形。四肢黃色,前肢有5-10列小鱗片,前肢5爪、後肢4爪。尾短。 [3] 
雌性鑑別:雌龜腹甲中央平坦,無凹陷,尾短且細,泄殖腔孔距腹甲後部邊緣較近;雄腹甲中央凹陷,尾長且粗壯,泄殖腔孔距腹甲後部邊緣較遠。 [3] 
亞種區別:東赫爾曼陸龜,眼部後方及下方均具有鮮明斑點,故能與分佈於西部的亞種——西赫爾曼陸龜區別開來。 [4] 

赫爾曼陸龜棲息環境

赫爾曼陸龜喜歡棲息於乾燥草原或灌木丘陵地帶內植物豐富且濕度較低的區域。也有部分個體棲息於稍微濕潤或異常低温的特殊環境中。 [4] 

赫爾曼陸龜生活習性

冬眠:歐洲大陸因為緯度較高,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因此赫爾曼陸龜能適應這種具有明顯温濕度變化的環境,並藉由遷徙的方式來尋覓適當的場所,甚至當環境温度過低之際,個體還會以冬眠的方式來度過不適合生存的惡劣環境。 [4] 
食性:赫爾曼陸龜在食性上呈現標準的植物食性。日常的供餌應以深色葉菜與新鮮蔬果為主。經常用來投餵赫爾曼陸龜的蔬菜包括甘藍、結球萵苣、油菜葉與花朵、去除細刺的多肉植物或菊苣等深色菜葉,而無花果、石榴、軟爛番茄與木瓜,則可以在正餐之外,作為輔助性的餌料供應。 [4] 

赫爾曼陸龜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法國、希臘、意大利、黑山、羅馬尼亞、塞爾維亞、西班牙、土耳其。1998年中國少量引進。 [3]  [5] 
赫爾曼陸龜原產地分佈圖 赫爾曼陸龜原產地分佈圖

赫爾曼陸龜繁殖方式

赫爾曼陸龜的個體間存在極為明顯的地域與階級觀念,因此雖然成熟的雌龜每次可以產下2-6枚的卵粒,且整個繁殖季節可以產下2-5窩卵,然而個體的產卵數量與週期,卻受到族羣數量與其他個體的嚴重干擾,因而時常導致抱卵雌龜的產卵頻率不一,甚至出現因為無法產卵,而讓卵粒在腹中壞死並形成結石的窘況。 [4] 
  • 交配
性活動一般發生在3月和10月之間,最常見於8月和9月。赫爾曼陸龜的交配習慣是混雜的,沒有證據表明交配選擇與大小有關;在追逐時,雄性會咬雌性的四肢,包括前肢和後肢,還會經常撞擊雌龜的一側。當雄性試圖爬跨時,雌性通常會走開,有時交配行為在移動中產生。整個交配過程可能持續幾分鐘到半個多小時。 [4] 
  • 產卵
產卵地點的選擇與地面温度有關。當雌龜視察了現場的大部分區域(這一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個小時)後,雌龜通常會在15分鐘內做出決定。起初,它看着似乎在覓食,小心翼翼地在地面上移動,嗅着低矮的植被或者把鼻子貼近地面,但是很少停下來進食。當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滿意時,它會用自己的腹板將鬆散的樹枝、垃圾和表層土壤推走,在挖掘洞穴之前用後肢將剩餘的垃圾拖到一邊。 [4] 
接着,雌龜用後腿挖掘30-60分鐘,直到洞深7-8釐米。產完蛋後,雌龜再次用後腿小心翼翼地調整每枚蛋的位置,重新填滿洞,不留下任何可見的痕跡。最後它再用後腿將泥土踩實,並放上原來的覆蓋物的小樹枝、落葉等,使它看起來和周圍的環境沒有什麼不同。 [4] 
  • 人工孵化
將採集的赫爾曼陸龜卵移至孵化容器中,蛋的上下方向不能改變,容器內放置濕潤的蛭石。孵化時,將卵淺埋入孵化基質中,並保持基質温度在26-32℃,相對濕度在75-85%。孵化期間,需定期挑出壞卵並更換基質。此外,孵化温度應根據預期孵化的雌雄比率來進行相應的調整。孵化需要大約三個月,且孵化時間可能與温度有關。 [4] 

赫爾曼陸龜亞種分化

2亞種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西赫爾曼陸龜
Testudo hermanni boettgeri
Mojsisovics,1889
赫爾曼陸龜指名亞種/東赫爾曼陸龜
Testudo hermanni hermanni
Gmelin,1789 [2] 

赫爾曼陸龜保護現狀

赫爾曼陸龜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近危(NT)。 [5] 
赫爾曼陸龜指名亞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1996年 ver 2.3)——瀕危(EN)。 [6] 

赫爾曼陸龜養殖技術

  • 飼養場地概況
採用室內和室外相結合的方式飼養赫爾曼陸龜。春季、秋季和冬季進行室內飼養。室內飼養場地面積約為35平方米,配上空調和暖氣片等保暖設備,空調温度一般設置為28℃。室內飼養箱內鋪設椰土墊材,並設置水盆、食盆和躲避穴等設施。此外,室內養殖時還應設置UVA燈、UVB燈和夜燈,為赫爾曼陸龜提供充足的光照和温度梯度。在非繁殖季節,成年的雄龜與雌龜要分開飼養。 [4] 
夏季進行室外飼養。室外飼養場地面積為30-40平方米,模擬赫爾曼陸龜自然的棲息環境,包括活動區、遮陰區、躲避區和產卵區等。四周設置45-65釐米高的柵欄,柵欄插入地面約5-8釐米深,主要是防止龜逃逸和敵害進入。地形分別由土堆、平地和高低不等的緩坡組成,供龜爬行,增加龜的活動量。場地基質為泥土,厚度為10-30釐米,基質上有落葉、小樹枝覆蓋,可供赫爾曼陸龜挖洞產卵。室外還可種植龍柏、扶桑等植物,在炎熱的天氣裏,這些灌木和喬木可以成為赫爾曼陸龜的遮蔭處,這對其健康至關重要。另外,地表可以種植黑麥草、紫花苜蓿等牧草,既供其採食,又為期提供躲避場所。水源以水盆的方式供給,每天清洗更換乾淨水。 [4] 
  • 日常飼養管理
投餵管理:日常投餵的飼料種類有紫衣甘藍、地瓜葉、油麥菜、番茄、胡蘿蔔、新鮮牧草、紫花苜蓿、桑葉、扶桑(葉和花)、蘋果、香蕉、橙子、提子和拌草粉的赫爾曼陸龜顆粒料等。飼料一般在9:30-10:30投餵。每隔1天飼餵1次,每次可將水果蔬菜切塊後混合投餵。飼餵量應根據季節、天氣、龜個體情況等因素確定,一般約為龜體重的5%,攝食30-60分鐘後即可收拾殘餌。此外,每週添加1-2次適量的鈣粉或墨魚骨、複合維生素等。 [4] 
日常巡察:每天上午、下午各巡察1次,主要觀察以下幾方面:觀察赫爾曼陸龜攝食和排泄情況,依據殘餌量調整餌料種類和用量,觀察是否所有赫爾曼陸龜都攝食了,對連續幾天不攝食的龜進行檢查;觀察赫爾曼陸龜活動情況,對連續幾天不活躍的赫爾曼陸龜進行檢查;觀察龜身體健康情況,看是否有閉眼、眼耳部膿腫、鼻部黏液、四肢受傷、尾部腫脹等患病現象,並及時採取措施。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