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赫拉特戰役

鎖定
公元484年,薩珊波斯君主俾路支一世率領號稱十萬大軍,征討白匈奴,因為長久的進軍而兵力分散,在赫拉特被馨孽可汗率領的厭噠人圍困,幾乎全軍覆沒,俾路支一世戰死。
名    稱
赫拉特戰役
發生時間
484年
地    點
今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城附近
參戰方
薩珊波斯;厭噠
結    果
厭噠獲勝
傷亡情況
薩珊軍幾乎全軍覆沒
主要指揮官
俾路支一世;馨孽可汗

赫拉特戰役內憂外擾

俾路斯一世的半身像 俾路斯一世的半身像
公元457年,俾路斯的哥哥在父親死後登基,成為了薩珊王朝歷史上的霍爾木茲三世。但他卻不甘心讓兄長坐穩王位,轉而在宦官支持下宣佈叛亂。由於帝國西部的貴族們都支持霍爾木茲,他便一路逃往帝國的東部邊陲,希望在那裏獲得足夠的資源。
很快,俾路斯在不滿西部集權化君主統治的東方,收穫了各級封建領主與外藩們的援助。無論是呼羅珊地區的波斯封建武士,還是殘存的貴霜附庸,都對決定出兵加入他的叛軍隊伍。甚至連已經在東北部崛起的白匈奴集團,也被邀請派出了僱傭軍。為此,他還索性將已經被另一股遊牧勢力紅匈奴所侵佔的巴克特里亞本部,直接讓給了後者。
俾路斯依靠東部的白匈奴與粟特人奪取王位 俾路斯依靠東部的白匈奴與粟特人奪取王位
結果,俾路斯依靠東部武士們提供的騎兵軍團,迅速擊敗了兄長的軍隊。霍爾木茲因為一貫文弱,而不得波斯武士階層的擁護。他在兩河流域所能招募的平民步兵,也很難抵得上弟弟的麾下人馬。俾路斯一世就這樣問鼎了薩珊王朝的寶座。但可能是因為內戰破壞了兩河流域的水利系統,並造成了大量平民死亡,帝國在之後的又遇到了整整七年的災荒。
所以,俾路斯在執政初期沒有繼續發動大規模外戰的實力。因為在父輩時期已經吞併的亞美尼亞和高加索阿爾巴尼亞,都利用內戰機會發動了叛亂。俾路斯不得不繼續留用外族傭兵,幫自己打完了平叛戰爭。為此,他甚至一改歷代薩珊君主的打劫敍利亞作風,與東羅馬帝國簽訂了和約,並協商共同防禦高加索山脈
佔據巴克特里亞地區的紅匈奴人 佔據巴克特里亞地區的紅匈奴人
新的麻煩又很快在東部出現。原本已經隸屬於白匈奴治下的另一股遊牧集團--紅匈奴,重新宣佈自立。他們幾乎控制了整個巴克特里亞山區,並開始襲擊薩珊帝國的東部邊界。當東部的領主們要求國王派兵增援,他卻沒有多餘的資金來籌集足夠的部隊。一開始他還希望向東羅馬帝國要錢,卻被後者斷然拒絕。於是只能繼續同白匈奴人合作,借兵鎮壓了紅匈奴人引發的戰爭。薩珊方面繼續認可白匈奴對巴克特里亞和西面阿里亞地區的佔有,白匈奴也將呼羅珊以北的貿易重鎮布哈拉等地讓給了薩珊。
但兩國的關係又在不久後鬧翻。不願意接受波斯税吏盤剝的布哈拉人,招來了管理相對寬鬆的白匈奴。俾路斯不得不再次對東方用兵,帶着數量有限的中央軍和羅馬人提供的一小股輔助部隊東進。白匈奴騎兵熟練地將波斯人引入一個山谷,然後從四周形成了徹底包圍之勢。堂堂波斯君主就這樣被迫向蠻夷跪拜和賠款,並將自己的兩個兒子送後者的都城昆都士做人質。
俾路斯一世和他的精鋭部隊一起被圍困在山谷中 俾路斯一世和他的精鋭部隊一起被圍困在山谷中

赫拉特戰役復仇計劃

薩珊都城泰西封的宮殿遺址 薩珊都城泰西封的宮殿遺址
到公元484年,俾路斯一世迎回了兩個當人質的兒子。接着,便準備向白匈奴人發起最終報復。因為後者不僅威脅着整個帝國東部邊境,還讓他蒙受了巨大的屈辱。加上之前的災荒已經初步得到緩解,可以用兩河流域的資源進行大規模動員。
為了一舉消滅地域廣大的白匈奴人,俾路斯一世召集了帝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東征軍。除了薩珊君主手裏的精鋭不死軍外,還包括了帝國各地的封建領主武士。這些人將帶着自己的騎兵隊伍,從南方的胡澤斯坦等地趕往首都泰西封集合。東部呼羅珊地區的地方軍,也在接到消息後提前動員起來。同時還有從北方裏海地區南下的德拉米山地重步兵。
薩珊波斯的輕騎兵 不死軍騎兵和地方貴族騎兵 薩珊波斯的輕騎兵 不死軍騎兵和地方貴族騎兵
由於擔心兵力不足,俾路斯甚至將原本正在彈壓亞美尼亞叛亂者的大將沙普爾召回,順便也將部分亞美尼亞當地的親波斯派軍隊一併帶來。加上從兩河流域招募來負責後勤支援的民兵,人數將近100000。
整支波斯軍隊將從帝國東北部的呼羅珊出發,首先攻打之前被白匈奴人奪走的布哈拉與整個河中。然後再南下阿里亞地區的赫拉特城,利用當地的糧食產出,為自己的龐大軍隊補給。由於數量眾多且有足夠的步兵增援,俾路斯將可以沿途佔據大部分重要城鎮。選擇從布哈拉進軍,也可以繞過擱在呼羅珊與東方地區之間的山脈,避免前次失敗時的窘境。
俾路斯的計劃 將避開波斯東部邊境的大量山脈 俾路斯的計劃 將避開波斯東部邊境的大量山脈
很快,東征軍就兵臨布哈拉城下,一路上也順道佔據了木鹿等重要城市。由於知道自己守城無望,白匈奴統治者已經提前撤出的駐守該城的部隊。城裏的粟特貴族們,也就只能讓俾路斯一世進城。志得意滿的薩珊君主,隨即將此城作為自己的東方大本營,並在城裏接見了趕來求和的白匈奴使節。面對蠻夷的軟硬兼施,俾路斯表現得非常強硬,很快就把來者打發回去。
但波斯人此後的一舉一動,都沒有逃過白匈奴斥候的追蹤。後者一方面開始從治下的各地牧場與城鎮中聚攏部隊,一反面時刻關注俾路斯的行軍路線。雖然發現波斯人已經不準備走山區行軍,卻還是準備好了相應的伏擊策略。因為一旦赫拉特城失守,波斯人就將在東方擁有不錯的補給基地。整個巴克特里亞地區就將淪陷。而失去了巴克特里亞等地的資源,白匈奴人就不再有資源去繼續抵抗帝國入侵了。
失去了布哈拉與河中 白匈奴人的基本盤急劇萎縮 失去了布哈拉與河中 白匈奴人的基本盤急劇萎縮

赫拉特戰役壕溝陷阱

源自河中南部的白匈奴人 是典型的遊牧軍事風格 源自河中南部的白匈奴人 是典型的遊牧軍事風格
作為典型的中亞軍隊,白匈奴人儘管習慣在城市地區居住,卻保留着非常濃厚的遊牧習氣。他們以貴族武士及其附庸為核心,組建騎兵機動部隊。同時並不過多幹涉境內城市的內部事務,只需在必要時提供補給、資金或輔助部隊。
白匈奴本部的武器和戰術風格都與過去的康居人類似,所有騎兵都裝備着複合弓用於遠射。即便是身披重甲的精鋭部隊,同樣需要執行大量的游擊戰術。這點與薩珊波斯的騎兵有所不同。後者嚴格區分了精鋭具裝騎兵與作為掩護的輕裝弓騎。雖然波斯重騎兵一樣會裝備弓箭,但多用於還擊對手的輕騎兵騷擾,主要職責還在於衝擊敵陣。儘管白匈奴人很難抵擋不死軍或地方大貴族武裝的衝擊,卻更適應連續不斷的襲擾作戰。
薩珊波斯的輕裝弓騎兵 薩珊波斯的輕裝弓騎兵
當然,僅靠白匈奴人自己,還不足以湊出吃掉整支波斯軍隊的力量。但他們可以從治下的紅匈奴、貴霜後裔、斯基泰-薩卡部落、粟特城市中徵集規模更大的步騎兵力量。這些人不僅壯大了白匈奴帝國的騎兵力量,也為後者提供了充足的補給與情報網絡。在需要足夠的人力進行土木作業時,也必須依靠附庸給予的支持。而他們臣服與白匈奴的原因,不僅僅是對其核心軍力的忌憚,更有不希望成為波斯帝國奶牛的因素。
所以,俾路斯一世不斷進攻大城市和糧產區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因為那樣可以成功的削弱白匈奴戰爭潛力。但他也很難輕易捕捉到對手的主力部隊,並時刻處於輕騎兵的襲擾之中。後者在實際上已經選擇好了決戰戰場。他們在赫拉特以北的乾旱平原上,挖掘了一道平行壕溝,在用蘆葦和泥土覆蓋上去,讓人很難在遠處用肉眼察覺。在這道平行壕溝的中部,特意留出了可以供10匹馬進出的通道,方便誘敵部隊的後撤。
白匈奴人在赫拉特以北挖掘了隱蔽的壕溝 白匈奴人在赫拉特以北挖掘了隱蔽的壕溝
俾路斯卻對此一無所知。相反,他還要在漫長的征途中不斷分兵行動。大量的步兵被用於駐守河中的城市,很多輕騎兵則用於維持交通線和偵查行動。這樣,真正伴隨自己作戰的就只剩下近衞不死軍和部分大貴族們領導省級武裝。一支白匈奴騎兵則在他們面前屢屢出現,幾度嘗試阻擋他們的南下步伐。當然,最後還是擋不住俾路斯所屬精鋭的強攻。
白匈奴人的輕騎兵 白匈奴人的輕騎兵
在不知不覺中,波斯軍隊進入了當代阿富汗西北部的乾旱地區。而已經完成集結的白匈奴部隊,開始攻擊其後方的薄弱環節。俾路斯由於執念於眼前的誘敵分隊和赫拉特城的誘惑,加速了南下步伐。以至於自己很快就失去了同河中駐軍的聯繫,補給也被敵方切斷。在全軍陷入山窮水盡的困境後,白匈奴人才開始了最後合圍。

赫拉特戰役國王末日

此時的俾路斯,才發現自己已身陷重圍。雖然距離赫拉特城已是近在咫尺,卻面臨着數量幾乎等同於自己的白匈奴騎兵。為了擺脱困境,波斯國王下令對敵人的弱側發起突擊。他親自策動不死軍發起衝鋒,而其他貴族分隊也緊隨其後。白匈奴人顯然無法抵禦這樣的重擊,立刻轉身潰逃,並將波斯人引到了事先挖好的壕溝跟前。他們通過事先留出的通道,順利的穿越了壕溝,並在通道處重新集結再戰。大量不知有詐的波斯重騎兵,則連人帶馬地摔入壕溝,死傷一片。
同時,其他方向的白匈奴聯軍也尾隨而至。他們利用波斯軍隊陷入混亂之際,從後方衝亂了敵軍隊伍。一些抵擋不住的波斯人,也在慌亂中掉入壕溝,徹底喪失了戰鬥能力。但白匈奴人的鐵甲騎兵從兩翼殺到,對缺乏護甲保護的薩珊輕騎兵也有巨大的優勢。
發起致命反擊的白匈奴重騎兵 發起致命反擊的白匈奴重騎兵
雖然有傳説俾路斯本人也掉入了壕溝而死,但實際情況卻更有可能是他和自己的不死軍精鋭一起被圍困在戰場的最中心位置。在四面的敵人不斷縮小包圍圈後,這些波斯帝國的最精幹部隊,和他們的國王一起慘死。他們賴以成名的衝鋒在此情況下,毫無施展的餘地。只能下馬拖着沉重的鎧甲步戰,並最終被白匈奴騎兵的反覆射擊與衝鋒擊垮。
波斯不死軍和大量貴族武士都死在了包圍圈內 波斯不死軍和大量貴族武士都死在了包圍圈內
隨着俾路斯一世的兵敗被殺,很多剩下的波斯人也成為了白匈奴俘虜。其中就有俾路斯本人的兩個女兒。
而包括國王高級幕僚在內的30名王子或親王,也在此戰中折損過半。曾經為帝國鎮壓亞美尼亞的大貴族沙普爾,一樣在亂軍中喪命。

赫拉特戰役黑暗時刻

始建於亞歷山大大帝時代的赫拉特舊城堡 始建於亞歷山大大帝時代的赫拉特舊城堡
赫拉特之戰是薩珊波斯在東方進行的最大規模征戰之一。其收穫的慘痛失敗,也讓帝國陷入了黑暗時刻。
由於大部分王室成員和貴族戰死或被俘,波斯國內的菁英階層出現了空檔。白匈奴人在成功的收復了河中等失地後,在第二年發動了報復性戰爭。儘管波斯人最終將白匈奴人驅逐出境,但俾路斯的弟弟布拉澤斯卻奪取了國王寶座。
白匈奴人在戰後還屢屢進軍波斯境內 白匈奴人在戰後還屢屢進軍波斯境內
戰前被俾路斯留在國內的小兒子科巴德,只能向父親那樣向東逃竄,最後藉助白匈奴與呼羅珊地區的軍隊才反攻得手。但為了支付昂貴的軍費,他又不得不去襲擊東羅馬治下的敍利亞,利用戰爭所得去返身再戰白匈奴。
作為勝利方的白匈奴,同樣因為戰勝而損失慘重。在戰爭的前期,河中等地的城市全部落入波斯之手。他們只能依靠巴克特里亞地區的資源抵抗,並在戰後默認了當地紅匈奴集團的重新自治。為了彌補戰爭損失,白匈奴此後進一步被波斯拖入了長期鏖戰。這些軍費開支自然就落到了河中各地的城市頭上。原本寄希望他們鬆散控制的粟特人,開始對這些不斷壓榨自己的首領不滿。
最後毀滅白匈奴帝國的突厥人 最後毀滅白匈奴帝國的突厥人
事已至此,白匈奴帝國只能繼續向北佔據全部的河中區域,並向東攻伐西域東部城市,最遠深入到蒙古高原西部。
蒙古高原的主宰者曾經是與厭噠以友好往來為主,並曾經有聯姻關係的柔然人。西域的高車人也受到厭噠人的扶持。然而當新的草原霸主突厥人崛起,他們不滿於厭噠人在西方的霸權。
最後在波斯與突厥的聯盟面前,厭噠遭到徹底的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