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赤鬣羚

鎖定
赤鬣羚(Capricornis rubidus):是偶蹄目、牛科、鬣羚屬的哺乳動物。頭體長140-155釐米,肩高85-95釐米,尾長8-16 釐米;體重110-160千克。皮毛粗糙,整體呈一種獨特的紅棕色,腹底白色。 有一條細的深色背條紋沿着脊椎從肩部延伸到尾部。頸前部有長鬃毛,興奮時可豎立。耳朵長而尖。兩性都有向後彎曲的椎形犄角,長15-25 釐米,雄性的角往往更長更粗。
具推測棲息地在崎嶇陡峭的山丘和多岩石的地方,以及地形較平緩的丘陵和山地森林地區。清晨或傍晚最活躍。洞穴和懸崖峭壁可作為避難所。不遷徙。眶下腺可能在區域標記中起作用。通常獨居或組成2-5只的小羣。食物以草、嫩枝和樹葉為主。分佈於緬甸,中國和印度存在不確定性。
2017年11月,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中國獸類新記錄物種赤鬣羚。 [1]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赤鬣羚
拉丁學名
Capricornis rubid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牛科
鬣羚屬
赤鬣羚
亞    種
無亞種 [4]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 1863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 [2] 
同義學名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Blyth, 1863 ssp. rubidus
外文名
英文 Red Serow,Burmese Red Serow,Arakan Serow
德文 Roter Serau
法文 Saro carmin, saro rouge
西班牙文 Sirao rojo,Serau rojo, serau de Birmania [7] 

赤鬣羚形態特徵

赤鬣羚
赤鬣羚(7張)
赤鬣羚頭體長140-155釐米,肩高85-95釐米,尾長8-16釐米;體重110-160千克。皮毛粗糙,整體呈一種獨特的紅棕色,下體白色。有一條細的深色背條紋沿着脊椎從肩部延伸到尾部。頸頂部有長鬃毛,興奮時可豎立。臉頰沒有明顯的標記,但眼睛前面有大的眶下腺。下頦下方的白色斑塊延伸到喉嚨頂部形成白色圍兜。耳朵長而尖。兩性都有錐形、向後彎曲的犄角,長15-25釐米,雄性的角往往更長更粗。 [5] 
赤鬣羚有兩種形式:深紅色和淺紅色。較深的形式是頭部毛髮基部黑色的,較淺的形式是頭部毛髮從白色基部中獲得較淺的皮毛。顏色較深的有時被稱為“真正的”赤鬣羚或緬甸赤鬣羚,顏色較淺的稱為“阿薩姆赤鬣羚”。“深色赤鬣羚”主要產自緬甸北部,淺色赤鬣羚”來自印度東北部和緬甸西部(來自孟加拉國的赤鬣羚可能也是淺色的)。 [7] 

赤鬣羚近種區別

  • 赤鬣羚的紅色皮毛外觀很容易與其他黑色、灰色或深棕色鬣羚屬物種區分開來。然而,一些專家認為,生活在印度的赤鬣羚種羣實際上屬於喜馬拉雅鬣羚;這種情況尚未得到解決。 [5] 
  • 體型較小的赤斑羚Naemorhedus baileyi)與赤鬣羚生活在同一區域,但其體積更小、結構更緊湊。赤斑羚的角也較小,頸部沒有鬃毛。 [5] 
赤鬣羚 赤鬣羚
赤斑羚 赤斑羚

赤鬣羚棲息環境

對赤鬣羚的自然歷史一無所知。據推測,它們在生態上與中華鬣羚相似,棲息在崎嶇陡峭的山丘和多岩石的地方,以及地形較平緩的丘陵和山地森林地區。 [2] 

赤鬣羚生活習性

赤鬣羚的生活習性還不是很明晰,很可能與其他鬣羚屬物種相似。在早上、下午晚些時候或傍晚最活躍。洞穴和懸崖峭壁可作為避難所。鬣羚屬動物通常是留居中的,不遷徙。眶下腺可能在區域標記中起作用。當發出警報時,鬣羚屬動物用響亮的口哨或鼾聲發聲。通常獨居或組成2-5只的小羣。食物以草、嫩枝和樹葉為主。 [5] 

赤鬣羚分佈範圍

分佈於在印度東北部(雅魯藏布江以南)、孟加拉國(朱穆納河以東)和緬甸北部的丘陵熱帶森林。 [5] 
該物種分佈在緬甸北部,也許是西部。其具體範圍並不為人所知,部分原因是與阿薩姆邦和孟加拉西部相鄰領土的另一種赤斑羚形態相混淆,而且所有生活在此地的鬣羚都可以顯示不同數量的紅色和黑色皮毛。真正的赤鬣羚標本的毛基是黑色而不是白色。緬甸北部克欽邦的記錄和標本顯然是這個物種。其他報道的地區包括上欽德温、阿拉幹山地區(Arakan Hills)和薩爾温江上游的石灰岩山丘。如果沒有隨附的標本,這些記錄就不太確定了。該物種可能在某些位置與中華鬣羚重疊,中華鬣羚延伸至大部分撣邦勃固,至少西至伊洛瓦底江。然而,那個時期的許多類型地標註都是錯誤的,這可能是其中之一。 [2] 
在印度東北部,歸因於鬣羚亞種的赤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rubidus)顯然出現在雅魯藏布江以南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和特里普拉邦的丘陵地帶。然而,在評估中,這些動物被認為是喜馬拉雅鬣羚,有待進一步的信息確認。 [2] 
赤鬣羚分佈圖 赤鬣羚分佈圖

赤鬣羚繁殖方式

赤鬣羚的妊娠期約7個月,每胎產1仔,幼羚斷奶期約5-6個月。性成熟時間:雌性約30個月,雄性約30-36個月。壽命10-20年。 [5] 

赤鬣羚保護現狀

赤鬣羚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8年 ver3.1——近危(NT)。 [2] 
列入《華盛頓公約》2010年Ⅰ級。 [6] 

赤鬣羚種羣現狀

該物種面臨的威脅尚不清楚,但該地區有大量其他大型哺乳動物被獵殺。緬甸的赤鬣羚是當地貿易中交易量最大的物種之一。2006年緬甸TRAFFIC調查的每個市場都有赤鬣羚,在大多數市場,這是最常見的物種,觀察到的大部分部位是角和頭。其中許多市場位於緬泰邊境,經銷商聲稱這些邊境市場的所有買家都來自泰國,這表明他們公然無視國家立法和“華盛頓公約”。整個東南亞的“鬣羚”物種都受到法律保護,但在許多國家或地區,在地區上保護該物種似乎並不是優先事項。 [2] 
在緬甸,赤鬣羚被大量獵殺,肉類通常在當地食用,但部分,包括前腿、頭部、角和來自胃部的脂肪,是最受歡迎的傳統藥物。這些部分被渲染擴大其作用,以小瓶油脂的形式出售。據經銷商稱,這種油脂用於外用治療皮膚疾病和關節問題。角尖也從緬甸出口到泰國,連接到鬥雞的爪上成為“馬刺”,這被認為會給它們更多的力量。 [2] 
2006年,對邊境市場和緬甸中部市場的經銷商的採訪顯示,在所有被調查的地區,赤鬣羚的數量明顯在下降。在許多地方,它們變得稀缺。 [2] 

赤鬣羚相關報導

2017年12月,科研人員在中國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過程中,在野外拍攝到一種紅色鬣羚,經專家鑑定,該鬣羚為中國獸類新記錄物種赤鬣羚,這批野外影像資料將為研究赤鬣羚提供珍貴信息。據《世界獸類物種名錄》第三版有關描述,赤鬣羚屬偶蹄目牛科鬣羚屬下的一個單獨物種,主要分佈在緬甸北部,中國國內對該種無確切記錄。新華社發。 [1]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鬣羚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鬣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