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赤潮生物

鎖定
能夠大量繁殖並引發赤潮的生物稱之為赤潮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原生動物和細菌等,其中有毒、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居多,其次為硅藻、藍藻、金藻、隱藻和原生動物等。
中文學名
赤潮生物
拉丁學名
red-tide organisms
動物界
總種數
330種

赤潮生物赤潮生物類別

全球海洋中已發現的赤潮生物有330多種,我國赤潮生物約150餘種。其中浮游植物佔絕大多數,原生動物和細菌很少。 [1] 

赤潮生物赤潮形成原因

赤潮的成因十分複雜,但大多學者認為主要與下列環境因子密切相關。
(1)赤潮生物是引發赤潮的內在因素,有赤潮生物的存在是發生赤潮的前提;
(2)海水富營養化是赤潮生物快速繁殖的物質基礎和首要條件,大量工農業廢水、生活污水和養殖廢水排入海洋,海水中氮、磷、硅等營養鹽,水温、鹽度、微量金屬元素以及維生素類等含量大大增加,導致近海、河口、港灣富營養化程度日趨嚴重,赤潮頻發;
(3)水文氣象和海水理化因子是赤潮發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海水温度是赤潮生物繁殖的重要條件。天氣形勢穩定,風力較小、陽光充足、適宜的水温和鹽度是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有利條件。海潮流緩慢、水體交換弱,穩定的水文環境條件利於赤潮生物聚集。 [1] 

赤潮生物如何判斷某海域發生了赤潮

判斷觀測海域是否發生赤潮,通常有兩個判別要素,兩個要素同時成立方可視為赤潮,二者缺一不可:一是海水改變顏色,二是海水顏色的改變是由高度密集的赤潮生物引起的。赤潮海域海水顏色一般不均勻,顏色改變的水體呈條帶狀、塊狀或不規則形狀分佈在海面。

赤潮生物赤潮影響和危害

一、 赤潮生物的爆發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的影響
赤潮在發生初期,赤潮生物的光合作用使水體的環境因素髮生改變,導致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繁殖,嚴重的造成死亡,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由於赤潮生物數量的大爆發,海洋食物鏈關係遭受破壞,最終導致食物網中處於高端的魚、蝦、蟹、貝類產量鋭減;另外,赤潮生物分泌的黏液可引起魚、蝦、貝等生物瓣鰓機械性堵塞,造成這些生物窒息而死;赤潮後期,由於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在細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區域性海洋環境嚴重缺氧或者產生硫化氫等有害化學物質,使更多的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二、赤潮生物毒素
一些赤潮生物可以產生毒素,當這些生物被捕食者攝食之後,毒素會在捕食者體內積聚,當人類食用後有可能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多為食用貝類引發,因此通常叫做貝毒)。這些毒素根據中毒後所產生的症狀,分為六大類,分別是:記憶缺失性貝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 ASP、西加魚毒(ciguatera fish poisoning, CFP)、腹瀉性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神經性貝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 NSP)、麻痹性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和氨代螺旋酸貝類毒Azaspiracid Shellfish Poisoning(AZP)。 [2] 
參考資料
  • 1.    赤潮  .國家減災網[引用日期2017-12-26]
  • 2.    赤潮  .應急自救網[引用日期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