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質子-質子反應

(四個氫核聚變為一個氦核的途徑)

鎖定
質子-質子反應,proton-proton reaction。四個氫核聚變為一個氦核的途徑之一,是魏茨澤克於1937年,貝特於1938年提出的。這個反應過程是小質量、低光度的主序星的主要能源,例如,太陽現階段輻射出去的能量90%以上是質子-質子這類反應提供的。
中文名
質子-質子反應
外文名
proton-proton reaction

目錄

質子-質子反應簡介

質子-質子反應 質子-質子反應
質子-質子反應
proton-proton reaction

質子-質子反應反應原理

質子-質子反應可由表中三個分支反應過程分別完成。
表中γ和ve分別代表光子和電子中微子。上面各個分支反應過程中,兩個質子形成氘核2H的反應速率最慢,從而控制了整個鏈式反應。理論計算表明氘核的反應截面很小,實驗室裏也從未觀測到。不過,核物理學和弱作用理論的成就表明,這項反應是可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