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質勝文則野

鎖定
質勝文則野,是一個漢語古語,意思為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出自《論語·雍也》。
中文名
質勝文則野
出    處
《論語·雍也》
類    型
漢語古語

目錄

質勝文則野釋義

質①勝文②則野,文勝質則史③,文質彬彬④,然後君子。
[pre]①質:質樸。②文:文飾。③史:虛浮不實。④彬彬:相雜適中的樣子。

質勝文則野出處

“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後才可以成為君子。”出自《論語·雍也》。
南宋朱熹論語集註》:“言學者當損有餘,補不足,至於成德,則不期然而然矣”。
劉寶楠論語正義》:“禮,有質有文。質者,本也。禮無本不立,無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謂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質”,指內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在品格,同時又能合乎“禮”地表現出來,方能成為“君子”。文與質的關係,亦即禮與仁的關係。於此一則體現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則反映了其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於文,亦不主張偏勝於質;
當不偏不倚,執兩用中,而做到過點且屬不易。“子曰:‘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勝其質;殷周之質,不勝其文;文質得中,豈易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