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賓陽炮龍節

鎖定
賓陽炮龍節是融合了漢、壯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項綜合性民間節慶系列活動,流傳於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  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晚上舉行。 [11] 
賓陽舞炮龍孕育於宋、元朝,發展、形成於明朝、成熟於清末民國,在上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形成了歷史淵源的悠久性、文化內涵的豐富性、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共生的融合性、民眾參與的積極性等特徵,不但具有獨特的中華龍文化研究價值,也具有滿足民眾禳災祈福的心理需求的精神價值,被稱為“東方狂歡節”。 [2] 
2008年6月7日,廣西南寧市賓陽縣申報的賓陽炮龍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Ⅹ-74)。 [3] 
中文名
賓陽炮龍節
別    名
東方狂歡節
節日時間
每年農曆正月十一
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Ⅹ-74
遺產類別
民俗

賓陽炮龍節歷史淵源

相傳宋皇祐年間(公元1052年),北宋將軍狄青為了麻痹“據關造反”的壯族首領儂智高,時值元宵前夕,狄青下令大辦酒席宴客三天,並令士兵扎龍起舞,號召百姓家家户户鞭炮齊鳴、助慶狂歡,賓州城內一派歡騰景象。當夜二鼓,狄青率領精兵突襲崑崙關,三鼓時分奪下崑崙關。賓州城居民從此認為舞炮龍吉祥,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此時必舞炮龍以求喜慶,狂歡不斷,流傳至今。 [2] 
20世紀80年代後,賓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炮龍節規模更為盛大。
1993年,賓陽縣委、縣人民政府召開炮龍節招待會,邀請廣西區、地、鄰縣各廳、部、委、辦、局、銀行、公司、軍分區等有關領導及海外僑胞,港澳台胞、外籍在華的專家、教授等200多人蔘加。該次共有炮龍28條,遊遍全城12條街道。 [1] 

賓陽炮龍節主要活動

賓陽炮龍節包括“遊彩架”“燈會”“舞炮龍”三個部分:
遊彩架
遊彩架即彩架遊行。遊行的隊列由彩色台架、舞龍、舞獅、彩燈、音樂櫃等組成,隊伍長有半里甚至一里以上,由獅隊開路,舞龍保尾,中間彩架4台,每台配一套文武場(樂隊)。每台彩架由4人肩抬,台上以數個孩童扮飾某一特定情景的形象造型,每人坐立於特製的手指或佩帶的傘、扇、劍、弓、刀之類的小道具上。 [4] 
燈會
遊彩架
遊彩架(2張)
俗稱“燈酒會”,活動內容有鄉飲和取燈。鄉飲以村屯和街巷為單位,由上一年生男丁(俗稱白花)的家長擔任“頭人”籌集“丁款”和負責所有事務。各人聚集祠堂或者村社商討當年的農業生產,宣佈村規民約,然後會餐。取燈乃“求嗣取丁”之意。燈會前,取燈者選擇生有三男二女的男人為“抱花岳父”和一位擅長山歌的“抱花岳母”,向燈會頭人報告取燈意圖,頭人找人制作一盞貼有麒麟玲瓏的“蓮花燈”。燈會當日,取燈儀式在社廟或祠堂舉行,“抱花岳父”提着“蓮花燈”,眾人在“頭人”引導下,敲鑼打鼓給取燈人家送去。 [4] 
舞炮龍
舞炮龍是炮龍節的高潮所在,主要包括開光、舞龍、舞炮龍、送龍等活動。
開光:正月十一晚的七時正,在廟宇或社稷之處為炮龍開光。
舞龍:炮龍以龍珠、龍牌(龍燈)、鑼鼓、文武場開路,照明(火把燈)及護龍隊首尾隨龍而進,火銃隊則負責燃放火藥增加龍隨雲騰而起之勢。
舞炮龍:“舞炮龍”即以燃放“鞭炮”彈燒狂舞之龍。民間認為炮燒得越多,龍在自家門前停得越久越吉祥,並認為炮龍節藴含着祈求風調雨順、生意興隆及喜添貴子之意。
送龍:炮龍舞到村頭街尾,舞龍隊集中到既定地點,由會首舉行傳統送龍儀式,然後生火將龍焚燒,送龍昇天。 [4] 

賓陽炮龍節文化特徵

賓陽人對鞭炮有特殊的感情,認為鞭炮代表“紅火吉利”,因此,放炮的和被炸的人,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炮龍節當晚所燃放的是特製鞭炮,稱為“龍炮”,為當地炮龍節特產。每響“龍炮”裝藥不超過0.02克,因此威力有限,即使在皮膚上炸開,也只能形成皮外傷痕。炸傷皮肉之後,不會很疼,3天之後會自己痊癒,因為鞭炮裏含有的硫磺等物質有藥效,“龍炮”不會傷人。再者是當地良好的傳統,燃放鞭炮都自覺拋向安全地帶。 [5] 

賓陽炮龍節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賓陽炮龍節是中華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滿足民眾禳災祈福的心理需求,營造祥和的節日氣氛,因而成為民俗學、文化學等學科研究的對象及和諧社會建設運動的有益借鑑。 [3] 
傳承狀況
隨着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日趨嚴重,賓陽炮龍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響。炮龍節活動得到恢復,“炮龍”數目有所增加,參加者愈來愈多,其中包括賓陽周邊縣市及國內外的遊客。 [3] 
在傳承中,賓陽炮龍一改用墨水來畫龍眼睛的古法,為龍眼裝上了手電筒。舞龍時,龍眼光芒四射,竟如蛟龍騰雲駕霧般生動,演繹着現代畫龍點睛的傳奇。 [11] 
保護措施
賓陽炮龍節
賓陽炮龍節(9張)
截止到2015年前,賓陽縣委、縣政府已經開始實施“炮龍文化”戰略,着力打造“百龍舞賓州”品牌,在傳統炮龍節“遊彩架”“燈酒會”“舞炮龍”的基礎上,增加了炮龍之夜晚會、炮龍表演比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民俗文藝展演、龍娃龍女形象大使選撥等內容。 [6]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賓陽縣文化館獲得“賓陽炮龍節”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7]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賓陽炮龍節”項目保護單位賓陽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10] 

賓陽炮龍節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07年,為了展示賓陽的歷史和文化底藴,民俗風情,打響炮龍文化品牌,賓陽縣委、縣政府決定舉辦百龍舞賓州炮龍節活動。 [1] 
2010年2月,2條賓陽炮龍參加新加坡春節“國際妝藝大遊行”活動。 [8] 
2014年1月16日,南寧(賓陽)—台南(鹽水)雙炮文化交流啓動儀式舉行。2月10日,鹽水蜂炮到賓陽表演,2月14日元宵節,賓陽炮龍赴台灣,參加台南鹽水蜂炮活動,分別是以廣西民間傳説為主題的“劉三姐”彩架和展現賓陽炮龍魅力的“炮龍雄風”彩架。2014年赴台交流的炮龍主要以突出民間藝術為主,全身採用反光顏料手繪圖案,並增加了“龍脊“”龍裙“等部分工藝。 [9] 
截止到2020年,賓陽炮龍和台灣台南蜂炮已建成交流平台,並連續舉辦了3屆南寧(賓陽)—台南(鹽水)“雙炮”交流系列活動。 [8] 
榮譽表彰
2011年5月,在北京市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節慶創新論壇暨中國品牌節會頒獎盛典上,賓陽炮龍節獲“中國最佳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慶”的稱號。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