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資產階級軍事思想

鎖定
資產階級軍事思想是指資產階級對於戰爭本質、戰爭規律、軍隊建設和作戰指導等問題的基本看法的總稱。是資產階級長期軍事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資產階級軍事思想隨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歐洲一些國家的逐漸確立而出現,並隨着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而演變。
中文名
資產階級軍事思想
含    義
資產階級對於戰爭本質基本看法
發    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起    源
16、17世紀

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發展歷史

它對於資產階級軍事科學的各個領域以及資產階級的軍事實踐活動,具有理論指導作用。
簡史資產階級軍事思想隨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歐洲一些國家的逐漸確立而出現,並隨着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而演變。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新興資產階級為反對教會和封建制度的統治,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即開始注意到軍事的重要性。15世紀,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N.馬基雅維利在總結古羅馬歷史經驗基礎上提出,君主要鞏固自己的權勢,必須專心致力於戰爭,切實掌握軍事力量。這是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最早發端。
16、17世紀,尼德蘭和英國相繼發生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開始在西方一個又一個國家確立。經濟的迅速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着社會思想包括軍事思想的不斷變革。頻繁的戰爭實踐,又為從事軍事理論著述提供了必要條件。到18世紀,出現了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第一批著作家,其中較著名的有英國的H.H.E.勞埃德,法國的 J.A.de吉貝爾,普魯士的A.H.D.von比洛,奧地利的卡爾大公,俄國的А.В.蘇沃洛夫等人。他們反對戰爭認識問題上的不可知論,開始提出軍事科學的概念,探討戰爭的一般規律,研究軍隊、裝備、地理、政治和士氣等因素在戰爭中的作用。但是,他們對由於時代的變化而在軍事上出現的許多新現象,認識還是比較膚淺的。
資產階級軍事思想,作為一種理論體系,主要是在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及其以後的半個世紀內逐漸形成的。拿破崙一世為此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承襲法國大革命軍事改革的成果,逐步完善了法國的軍隊組織,並通過頻繁的戰爭實踐,創立了一整套新的作戰方法。而普魯士的C.P.G.von克勞塞維茨和瑞士的A.-H.de若米尼則在總結歷史上各次重大武裝衝突活動,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的基礎上,對軍事上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戰爭的本質、戰爭與政治的關係、軍隊的建設、戰略與戰術的區分、攻防作戰的基本原則等,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研究。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和若米尼的《戰爭藝術概論》(1838)是資產階級軍事思想具有奠基性質的理論名著。
從19世紀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是資本主義獲得重大發展的時期,也是資產階級軍事思想得到進一步豐富的時期。在這100年左右的時間裏,隨着工業和科學的進步,軍事技術有了巨大發展,出現了裝甲車、艦艇、飛機、坦克等許多新武器裝備和新的軍種、兵種,隨之而來的是戰爭樣式和作戰方法的變革,從而為許多新的軍事理論的問世準備了條件。其中主要的有:德國H.K.B.von毛奇和A.von施利芬的速決戰思想;美國A.T.馬漢的海權論;意大利G.杜黑、英國H.M.特倫查德和美國W.米切爾的空中戰爭論;德國E.F.W.魯登道夫的“總體戰”理論;英國J.F.C.富勒、法國C.戴高樂和德國H.W.古德里安的機械化戰爭論(一稱小型職業軍隊理論);英國B.H.利德爾·哈特的“間接路線戰略”,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閃擊戰”思想等。上述這些形形色色的理論,在一個長時期內,對世界上不少國家,特別是對西方各資本主義國家的軍隊建設、戰爭準備和作戰指導,都產生過極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其中有些思想直到現在還在繼續發揮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導彈、核武器的出現和發展,給戰爭本身和作戰方法帶來許多新的特點。資產階級軍事思想表現出的重要理論形態之一,是美國曆屆政府提出的核戰略。從40年代後期的“遏制戰略”到80年代的“戰略防禦倡議”,名目雖然繁多,但基本思想都是:憑藉先進的技術兵器,特別是核武器,保持強大的威懾力量和軍事優勢,爭奪世界霸權。近40年來,西方國家的軍事學術界和一些著名的思想庫,圍繞探討未來戰爭,特別是核戰爭及其戰略問題,出版了不少軍事著作,湧現出一批理論家和著作家,其中主要的有美國的M.D.泰勒、B.布羅迪、H.卡恩、H.A.基辛格、H.W.鮑德温、英國的E.J.金斯頓-麥克勞裏、法國的R.-C.-F.阿隆、A.博弗爾、F.O.米克謝等,他們當中有些人的觀點,對西方主要核大國軍事政策的制定,有着重大影響。此外,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發展,還表現在西方國家作戰理論的不斷改變上。美國從過去一般注意戰鬥中陸空動作的協同,到80年代初期創立“空地一體”作戰理論,從長期只注意改進具體戰鬥的組織實施到目前日益重視對戰役理論的研究,就是明顯的例證。
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發源於西方,但隨着資本主義在世界範圍的擴展,這一思想也先後傳播到東方一些國家。中國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形成,從清王朝末年洋務派代表人物的軍事主張,到辛亥革命後的北洋軍閥,直至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人在軍事上所形成的一套理論,都帶有西方軍事思想的深刻烙印。

資產階級軍事思想思想認識

基本觀點資產階級軍事思想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對戰爭、軍隊和作戰指導等基本軍事問題,形成有自己的系統看法。
關於戰爭資產階級學者一般都不願意承認戰爭同階級鬥爭的聯繫,而認為戰爭是人類社會的永恆現象。他們對於現代戰爭的起因,有着種種不同的解釋。如説:“造成戰爭的是人的本性”,戰爭是強者的權利,戰爭是文化技術進步的產物,戰爭是高等種族實現對低等種族統治的手段,戰爭可以消滅“過剩的人口”,戰爭是自然界爭取空間的鬥爭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等等。在戰爭與政治關係的問題上,克勞塞維茨提出了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的命題,強調戰爭必須服從於政治,服務於政治。但魯登道夫卻認為,政略需從屬於戰略,政治應服務於作戰。戰後,西方軍界則又有人提出,核戰爭一旦爆發,任何政治都將不復存在,克勞塞維茨的理論在現時已不起作用。資產階級學者的階級立場使他們不可能正確區分正義戰爭與非正義戰爭,在關於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和人與物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問題上,往往片面誇大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忽視人民羣眾的力量。因而總是對一些軍事衝突的結局作出錯誤的估計。在對待未來戰爭的看法上,資產階級軍事理論界的一部分專家認為,未來的世界戰爭,將是一場發生在聯盟之間、洲際性的、使用核武器或其他更先進的大規模殺傷武器的總體戰。這場戰爭將要發展到宇宙空間。他們強調西方國家現在就應為這種戰爭做好充分準備。另一部分學者認為,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已使發生世界核戰爭的可能性大為減少,未來的世界戰爭可能是一場破壞性空前巨大的常規戰爭*
關於軍隊在資產階級軍事著作中,軍隊一向被描述為一種超階級的、與政治無關的、具有全民性質的組織,它的任務是保衞國家和民眾的利益。克勞塞維茨把軍隊説成是用來保衞國土的武裝起來的人們。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的僱傭兵制,主張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反對貴族壟斷軍隊中的軍官職務,主張挑選培養軍官不受出身等級限制。資產階級軍事思想十分重視根據武器裝備的發展,適時變換軍隊的組織體制和軍種、兵種構成。強調必須對軍隊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是資產階級建軍思想的一個極重要內容,而重視軍隊成員的精神狀態,則是許多資產階級軍事指揮家的共同特點。
關於作戰指導對於作戰指導問題的探討,在資產階級軍事文獻中佔有突出的地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一般是通過確立軍事原則的方式來體現的。資產階級軍隊的作戰指導原則,最常見的有以下九條,即:目的和任務,簡明性,統一指揮,進攻,機動,集中兵力,節約兵力,突然性,軍隊的戰鬥保障。為了結合現代條件更好地運用這些原則,有些資本主義國家還在軍隊的條令綱要典籍中,提出了不少具體的作戰要則。例如,協調一致地作戰,以己之長擊敵之短,規定主要作戰方向,並不間斷地支援主要方向上的作戰,保持作戰的連續性,快速運動,猛烈突擊和速戰速決,有效地利用地形和天候條件,保護部隊,等等。所有這些都説明,資產階級在作戰指導方面,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是認識到了不少客觀規律的。
作用和侷限性歷史地看,資產階級軍事思想對於世界各國整個軍事科學的發展,曾起過一定的推動作用。當資本主義處於上升時期時,這一思想,作為當時社會新興階級觀念形態的一部分,體現了代表時代前進方向的階級力量在軍事領域的革新精神。拿破崙對於軍事制度和作戰方法的改革和在指揮藝術方面的創新;克勞塞維茨對於戰爭本質和戰爭與政治關係的科學論述,對戰爭中精神因素作用的深刻認識,以及對戰爭中的成敗、攻防、進退、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等矛盾現象的辯證闡釋,都是軍事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成就,是對封建社會軍事思想的巨大突破。隨着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資產階級軍事思想還將進一步有所發展,並將繼續在軍事科學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
資產階級軍事思想作為一個整體,從根本上説,是為資產者推行掠奪擴張政策服務的,在政治上帶有侵略性和反動性。出於維護階級利益的需要,加上方法論帶來的侷限,資產階級軍事思想對於戰爭和軍事領域中涉及社會關係和階級鬥爭實質的問題,總是不能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解釋。
資產階級軍事思想,是幾個世紀以來許多人對於實際戰爭和軍事活動經驗的總結。它的許多內容,反映了近現代戰爭的客觀規律,因而也成為無產階級軍事理論體系的重要認識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