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貴州省生物研究所

鎖定
成立於1979年,是貴州科學院下屬的生物生態領域科學研究所,位於貴陽市小河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小河科技大樓)內,佔地面積2.2公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貴陽工作站。
中文名
貴州省生物研究所
成立時間
1979年
佔地面積
2.2 公頃
機構前身
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貴陽工作站

貴州省生物研究所本所簡介

貴州省生物研究所主要從事生物分類、區系地理、生態保護、資源化學、細胞與組織培養等多學科綜合性生命科學研究。具有創立時間早、資料積累多、學科設置較齊全等特點。設有植物、動物、微生物、生物技術四個研究室和生物標本館以及梵淨山、草海兩個生態觀測站。現有數字化生物標本館館藏標本22萬份,其中維管束植物標本20萬份,真菌標本1萬份,動物標本1萬份,能進行生物標本的電子檢索。所開通了門户網站。
貴州省生物研究所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緊密圍繞發展貴州經濟社會、興黔富民和科技進步的需求,開展我省生物資源的生態調查和開發利用,利用傳統和現代先進技術與設備,進行生物分類、植物化學有效成分提取、資源保護,注重引進、吸收、改進和推廣應用國內外先進生物技術研究成果。
“十五”期間,貴州省生物所先後主持和承擔國家基金、省長基金、省社發攻關、省年度、省基金、省林業廳項目、院基金和橫行合作的科研、開發項目56項;獲省、部級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4項(不包括08年得的2個),專利7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47篇;主持編著有《中國植物誌》第二十三卷第一分冊、《雲南植物誌》第六卷(桑科)、《西藏植物誌》(桑科)、《中國樹木志》第三卷(桑科)《貴州植物誌》1--10卷、《貴州蕨類植物誌》、《黑頸鶴研究》、《珍稀易危鳥類----中國黑頸鶴》、《中華本草苗藥卷彩色圖譜》、《中華本草苗藥卷編寫》、《中國貴州杜鵑花》、《中國與北美羊茅屬植物研究》(中英文)等8部專著,為醫藥、農林、教學、科研和資源保護與利用提供了大量的科學依據,獲得顯著的社會效益。

貴州省生物研究所交流合作

貴州省生物研究所積極開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法、日、加拿大等4個國家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