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貧窮藝術

鎖定
貧窮藝術是20世紀60年代在意大利興起的一場前衞藝術運動,也是二戰後歐洲最有影響力的藝術運動。貧窮藝術這個詞最先由意大利批評家傑勒馬諾·切蘭(Germano Celant)在1967年提出,但並沒有形成一個確定的團體。貧窮藝術以雕塑、裝置為主,反對50年代主導歐洲的現代主義抽象繪畫和極少主義藝術。藝術家們運用日常生活中“貧窮的”材料,比如土地、石頭、布料、紙張和馬上,關注這些平凡材料的材質屬性,反抗現代性對歷史記憶的消除,反思機械理性主義,倡導迴歸自然,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限,喚起工業文明之前的、關於傳統的、本土的感知和記憶。 [1] 
中文名
貧窮藝術
外文名
Arte povera
藝術特點
以廢舊品和日常材料進行藝術創作
起源時間
1967年
概念提出者
意大利藝術評論家傑馬蘭諾·切蘭

貧窮藝術概念起源:貧窮藝術展

1967年10月,傑勒馬諾・切蘭特組織策劃兩個獨立展覽,併為它們作序。分別是在熱那亞拉貝塔斯卡畫廊(Galleria La Bertesca)舉辦的“貧窮藝術/空間圖像”(Arte Povera/Im Spazio)展覽,以及在熱那亞大學的藝術史研究所展出的“貧窮藝術”。
參展藝術家有博埃蒂(Alighiero Boetti)、法布羅(Luciano Fabro)、庫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帕奧里尼(Giulio Paolini)、帕斯卡里(Pino Pascali)、普里尼(Emilio Prini)等藝術家。除此之外,比斯特列託(Pistoletto)、安塞爾莫(Giovanni Anselmo)、梅爾茨(Giovanni Merz)和佐里奧(Gilberto Zorio)一同參加了研討會。
部分藝術家同時出現在於都靈的Sperone畫廊和盧加諾Flaviana畫廊舉辦的“沉思”(Contemplazione)展覽(由丹尼埃拉・帕拉佐尼[Daniela Palozzoli]組織策劃)。這些展覽的評論文章發表在10月10日的《Lavoro Nuovo》;10月27日的《Corriere Mercantile》;10月的《Casabella》;11月和12月的《Bit》;12月《Arte Oggi》。 [2] 

貧窮藝術貧窮藝術主要觀念

在展覽序言中,切蘭特寫道:“我們處在一個文化退步時期……視覺和造型的實體被看作它實際存在的形式,這些實體已經被限制於一些附屬品並且發現了它本身的語言技能。和物體本身沒有直接聯繫的視覺的複雜性被拋棄……定義的方式被侷限在存在和運動形式上,即物理存在(或物質存在)和行為。伯伊蒂認為行為僅僅只是一種積累、組合和堆聚。它們代表對各種動作原形的立即感知,對行為各種介入的立即感知。所以這就是‘圖像’:堆就是堆,杯就是杯,攤就是攤……”。 [3] 

貧窮藝術貧窮藝術經典作品

貧窮藝術 呂西安·法博 《重複的地面》

呂西安·法博佈置 《重複的地面》 呂西安·法博佈置 《重複的地面》
這個作品是由鋪在畫廊石板地面中心位置的一層報紙組成。這些以長方形形式覆蓋報紙被稍稍揉皺,這些報紙都是意大利的《日報》,不過報紙本身的選擇並沒有特殊意義,相反的是,報紙之下的畫廊石板地面非常乾淨。對此,藝術家在創作完成的10年後做出解釋:他小時候觀看意大利農村婦女洗地板,當她們徹底清理乾淨地板之後,會使用報紙保護地板,這是為了保護自己辛苦一天的勞動成果不被破壞。相應的,對於這件作品的閲讀和欣賞,就要從實現閲讀和欣賞本身出發,如果想要享受這件作品的話,就要先對它進行清洗,然後再包裝。對於批評家而言,《重複的地面》如其他很多的貧窮藝術作品一樣,並沒有真正的藝術,而更多的是對藝術的挑釁。貧窮藝術沒有作品,有的只是這種形式所呈現的物品和對物品的註解。

貧窮藝術揚尼斯·庫奈里斯《無題》

揚尼斯·庫奈里斯《無題》 揚尼斯·庫奈里斯《無題》
這件作品和其他作品可以被視為對現成品的重新定向。這也是對現代畫廊無個性、中心的無塵白色空間的一種反擊。庫奈里斯帶在畫廊中養了12匹活馬,這為觀者帶來不尋常的感官體驗:馬汗、馬尿、馬糞的起飛,它們挪動腿時馬蹄鐵的聲音,幽閉的恐懼的感覺,多種多樣與馬相關的聯想。和其他貧困藝術家一樣,庫奈里斯對工業產品不感興趣,而是像杜尚那樣對自然物件和材料感興趣。他專注於重新建立感性和結構之間的平衡。所以在此處馬代表感性,畫廊代表結構。活物同樣代表着真實的生命和對真實生命的強調,這些等同於語言,支撐着貧窮藝術。 [4] 
參考資料
  • 1.    邵亦楊.20世紀現當代藝術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
  • 2.    露西·利帕德.六年 1966至1972年藝術的去物質化: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8
  • 3.    讓—呂克·夏呂姆著;林霄瀟,吳啓雯譯.西方現代藝術批評: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 4.    託尼·戈弗雷; 盛靜然,於婉瑩譯.觀念藝術: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