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財務管理理論

鎖定
《財務管理理論》是2007年5月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元略。本書把財務管理理論定義為:財務管理理論是根據財務管理假設所進行的科學推理或對財務管理實踐的科學總結而建立的概念體系,其目的是用來解釋、評價、指導、完善和開拓財務管理實踐。 [1] 
中文名
財務管理理論
作    者
傅元略
出版時間
2007年5月1日
出版社
廈門大學出版社
頁    數
441 頁
ISBN
9787561527443 [1] 
裝    幀
平裝
版    次
1
字    數
492000
印刷時間
2007-5-1

財務管理理論圖書目錄

第一章 財務管理理論緒論
一、什麼是財務管理理論
二、現代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
三、財務管理理論的主要理論分支
四、本書的幾個突破點
五、財務管理決策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六、現代財務管理理論的未來發展
七、本章小結
第二章 企業財務目標與相關者利益
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有爭議的幾個問題
二、幾種財務目標模式與利潤最大化之間的聯繫
三、股東財富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關係及其等價命題
四、股份制企業的股價最大化與股東財富最大化
五、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的論爭
六、由企業財務目標引發的有爭議的問題

財務管理理論書籍概述

世界著名的《韋氏國際詞典》(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anary)第三版對“理論”一詞解釋為:理論是某一研究領域的一套前後一致的假設、概念和實用原則所構成的系統。我國的《辭海》對理論的解釋是:理論是概念、原理的體系,是系統化了的理性認識。我國《現代漢語詞典》對理論的解釋是:理論是人們由實踐概括出來的關於自然界和社會的知識的有系統的結論。不論怎樣描述,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總是非常密切並相輔相成的。它們互為對方提供支持和幫助,每一方都有助於糾正對方的缺陷,使它變得更加完善。理論的職能是擴大經驗的範圍,並深化其含義。凡屬科學的理論,必須能完整地、準確地解決兩個問題:(1)如何解釋實踐,即認識世界;(2)如何進一步做好實際工作,即改造世界。
理論研究的深度,是衡量一門學科成熟與否的標誌;首尾一貫的理論,則是評估實務正確與否的指南。財務管理實務已有較長曆史,但財務管理理論的出現則較晚。根據現有資料,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財務管理學,是20世紀40年代前蘇聯科學院院士費。吉亞琴科教授倡導和創建的。在西方,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形成比較規範的財務管理理論。我國的財務管理理論研究,是從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的。由於種種原因,對於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起點,始終沒有進行過充分的討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財務管理實踐已發生了重大變化,急需理論上的規範與指導,以求今後的財務管理實務得到更好的發展。

財務管理理論章節摘要

從西方財務管理的發展與演進來看,財務管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產生於19世紀末,美國學者格林(Thomas L. Greene)於1897年出版的《公司理財》標誌着財務管理學科的誕生。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大體經歷了資金籌集與財務核算、內部財務控制、投資財務管理和現代財務管理等四個階段:
1、資金籌集與財務核算階段(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
這一階段的財務管理主要注重於資金籌措和財務核算、股票和債券的發行、回收及收益的計算,處理好公司與投資者、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係,研究公司治理、證券發行和公司合併等有關法律性業務,為企業籌措資金服務。
2、內部財務控制階段(20世紀30年代初)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維持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財務管理的主要問題不僅在於籌措資金,更需要重視資金的運作和使用效益的提高,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和償債能力,嚴格控制財務收支。因此,從這一時期開始,財務管理學的研究重心開始向內部控制(資金的內部管理)轉移。
3、投資財務管理階段(20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
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企業財務管理開始重視現金流量的分析以及從企業內部對這些現金流量進行計劃和控制,資本預算也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到了50年代中期,資本預算以及貨幣時間價值引起財務人員的廣泛關注。資本投資項目評估和選擇的方法與技術得到了發展,財務管理日益重視資本在企業內部的有效配置問題。財務管理人員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擴大,開始對投放於各種資產的全部資金進行管理。
從50年代後期開始,財務管理朝着“嚴謹的數量分析”方向發展。電腦的日益普及,各種複雜的計量模型的應用,使財務分析、財務預測、財務計劃和財務控制等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資產負債表中負債和股東權益的分析再度受到重視。財務管理重點研究公司最佳資本結構的形成,即研究如何均衡負債與普通股、短期資金與長期資金,使企業形成總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在這一階段,財務理論借鑑經濟學的新成果,以提高投資收益為目標,以時間價值理論和風險控制理論為基礎,開始向高級管理領域拓展,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4、現代財務管理階段
現代財務管理階段的突出特徵是:隨着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出現了計算機財務決策系統;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動了財務管理從桌面財務走向網絡財務。
理論是系統化的理性認識,是對研究的客觀對象的本質及其與周圍環境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中所表現出的規律進行理性思維和高度抽象的結果。理論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指導實踐,並在實踐中得到驗證。作為對實踐的能動反映,理論並非是抽象的、無益的和瑣碎的,它側重於研究行為主體及其行動的思想,闡明行為主體的行為為什麼應是這樣,不能是那樣;或者為什麼可以採取這樣的辦法,不能採取那樣辦法的緣由,從而幫助行為主體在思想和觀念之間尋求相互聯繫的思路、理由和目標,權衡可供選擇的觀念、程序和方法,擴大理論的範圍並深化其含義。可見,理論對實踐具有本能性的促進作用,這種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解釋、評價、指導和預測等方面。
財務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價值管理。財務管理理論是人類在長期財務管理實踐的基礎上,通過思維活動所產生的關於財務管理的系統化的理性認識。它是理論一般在財務管理這一具體領域裏的體現。系統化認識要求有一定內在結構。結構是系統的“部分的秩”,是系統保持整體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內在依據,財務管理理論結構是指財務管理理論系統內部各組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程序,或者説是財務管理理論體系內部各要素之間的排列和組合形式。同其他系統的結構一樣,財務管理理論系統結構也具有穩定性、層次性(包括等級性和多側面性)、可變性、相對性等特性。
財務管理理論結構是人們基於對財務管理實踐活動的認識,通過思維活動對財務管理理論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於:
1、界定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覆蓋內容與容量,展示其整體框架,使財務管理理論系統的構成要素科學化、規範化、有序化和層次化。
2、揭示財務管理理論體系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內在邏輯結構與層次關係,指明其在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成為首尾一貫、結構嚴謹的有機整體。
3、梳理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基本脈路,指導和促進財務管理學的建設與發展,為構建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學科體系提供理論指南。
4、有助於推演出更加合理的財務管理原則、程序和方法,有效地改進財務管理實務,促進財務管理實踐的發展。
理財學界普遍認為,1958 年美國米勒教授和莫格迪萊尼教授關於資本結構無關論的研究論文的發表,標誌着現代理財學的誕生。從那以後,現代西方財務管理理論大體包括這樣一些內容:
(一)有效市場理論
它説明的是金融市場上信息的有效性,即證券價格能否有效地反映全部的相關信息。有效市場理論給財務管理活動帶來了很多啓示,如既然價格的過去變動對價格將來的變動趨勢沒有影響,就不應該根據股票價格的歷史變化決定投資或融資;既然市場價格能夠反映企業的狀況,市場上的證券價格一般也就是合理的,因此凡是對證券的高估或低估,都應當謹慎;既然資本市場上的證券都是等價的,每種證券的淨現值都等於零,因此各種證券可以相互替代,也就可以通過購買各種證券進行投資組合。
(二)資本結構理論
最初的資本結構理論認為,根據某些假設,通過套利活動,企業不會因為資本結構的不同而改變其價值,即對於企業價值來講,資本結構是無關的。隨着研究的深入,對問題的認識有了變化,即如果考慮公司所得税,由於債息可以抵税,在一定假設的前提下,企業的價值會隨負債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因此企業的負債越多,價值越大。以上理論的某些假設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成立,所以其結論不完全符合實際情況。在放寬了一些假設條件,進一步考慮個人所得税之後,得出的結論是:負債企業的價值等於無負債企業的價值加上負債所帶來的節税利益,而節税利益的多少依所得税的高低而定,於是企業的資本結構仍與其價值無關。這些理論引起了很多討論,產生了一些新的認識,諸如 “權衡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等等。
(三)證券投資組合理論
這一理論給出了關於證券投資組合收益和風險的衡量辦法,即:在一定的條件下,證券投資組合的收益可由構成該組合的各項資產的期望收益的加權平均數衡量,而風險則可由各項資產期望收益的加權平均方差和協方差衡量。計量出了證券投資組合的價值,投資者便可以通過適當的證券組合,提高投資效益。
該理論用於對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價值的評估。按照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某項風險資產,比如某股票的必要報酬率,等於無風險報酬率加上風險報酬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回答了為補償風險,投資者應當獲得多大報酬的問題。
(五)股利理論
股利理論是關於企業採取怎樣的股利發放政策的理論,分為股利無關論和股利相關論兩類論點。在股利無關論看來,在完全市場條件(即具備一定的假定條件)下,由於存在套利活動,投資者對於企業留存較多的利潤用於再投資,還是發放較多的股利並無偏好,他們可以通過套利自動補償損失。既然投資者不關心股利的分配,企業的價值就完全由其投資的獲利能力所決定,企業的股利政策不影響企業的價值。股利相關論則認為,現實中不存在股利無關論提出的完全市場條件,企業股利的分配是在種種制約因素中進行的,企業不可能擺脱這些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既有法律、社會的,又有股東的,還有企業自身的。由於存在諸多影響股利分配的因素,企業的股利政策與其價值必然相關,企業的價值就不會僅僅由其投資的獲利能力所決定。從這一基本觀點出發,又形成了若干股利政策影響投資者行為的理論,如“信息傳播論”等等。
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是隨着我國財務管理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
(一)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第一階段研究的內容及成果
在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第一階段,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關於企業財務本質;關於經濟核算的實質、客觀依據、考核指標體系、國民經濟核算和專業核算與羣眾核算的關係;關於社會主義經濟中是否存在利潤。此外,這一階段的財務管理理論研究還涉及到社會主義的資金理論、成本理論、財務與會計的關係等問題。
(二)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第二階段研究的內容及成果
在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第二階段,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對財務本質的繼續討論,提出財務本質、價值分配論、價值運動論、本金投入與收益等。關於財務的職能,提出財務的二種職能、三種職能、四種職能、六種職能等觀點。
2.關於財務管理假設。共同的認識是財務管理的假設並非一個而是一組,但對其組成持有不同看法,如有的認為應包括理財主體與自主理財假設、資金市場健全假設、連續經營假設;有的認為應包括獨立理財主體假設、謀求價值增值假設、財務風險假設、財務關係客觀性假設、利益平衡分配假設、財務環境與財務文化決定假設、財務可管理假設等等。
3.關於財務管理的目標。提出的認識很多,分別有:企業利潤最大化、經濟效益最大化、企業淨現值最大化、所有者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資金運動合理化;還有人認為財務管理目標應當是多元的和具體的。
4.關於財務的主體。提出作為企業財務主體的,應當是企業本身。
5.從產權角度對財務管理的研究。有人主張應重視從產權角度對財務管理進行研究,並論述了產權理論與財務管理的關係、產權管理中的財務問題。還有人將產權分析與財務管理理論相結合,提出了所有者財務的觀點、出資者財務的觀點、經營者財務的觀點。
6.關於預算管理。有人認為實行預算管理是改善企業經營的重要措施,並從預算與國有企業改革、預算管理的內涵與本質、預算管理模式、預算管理特徵、預算管理的前提與條件等諸方面對預算管理進行了探討。
從以上的概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西方財務管理理論的差異,這差異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關於研究對象和內容
西方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對象是財務活動本身,着重研究資金籌集、投資行為(主要在場上)和股利分配,研究工作偏重於財務管理實務。研究的內容是這些財務活動如何開展,具有哪些規律,如何去做會更好。
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的研究對象主要是財務活動中的財務關係和財務概念,研究工作偏重於財務管理的上層建築。研究的內容主要有:財務關係應當是怎樣的;財務管理應當建立哪些概念,這些概念應當如何表述,相互關係如何等等。應當説,由於我國處於經濟轉型期,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對象和內容具有其合理性。
(二)關於研究方法方面
西方財務理論的核心構架是由幾大理論模塊構成的,包括資產組合理論、資本結構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市場效率理論、期權定價理論等,這些理論都是回答事物是什麼、怎麼樣的,都是實證性質的理論,都是以實證研究結果為依據建立起來的。以實證研究為主要方法的現代西方財務理論,嚴格地遵循了邏輯實證主義的思維模式,相信推理和理論在獲得可靠性知識上的有效性,信奉事實的邏輯延伸。即首先提出理論做出預測,然後蒐集證據並構造模型,看檢驗結果是否與預先的理論預測一致。如果不一致,下一步或者是精煉理論,改變理論的假設基礎,或者是對實證檢驗進行精煉,直到結果能夠符合人們的理解。概括地講,思維軌跡就是從理論假設到實證檢驗。遵循這樣的思維方式,西方財務理論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就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而言,在我國財務理論研究中,無論哪個歷史階段,很明顯地是以規範研究為絕對主導。有學者以1981年到2000年20年時間發表在《會計研究》、《財會月刊》、《經濟研究》、《財政研究》、《金融研究》等7個刊物上的財務理論文章為樣本,統計出這一階段內使用實證研究方法的文章共計53篇,只佔到總數的13.5%,而且全部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且大部分發表於90年代後期。研究表明,雖然實證研究備受關注,但是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迅速地在我國財務理論界傳播開來,形成絕對的優勢,取代規範研究。
現代企業是一個不斷失去平衡同時又不斷爭取新的平衡的矛盾體。在爭取新的平衡的過程中,財務管理是一個重要角色。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的財務管理理論的新穎性、系統性、科學性,對財務管理能否扮演好這個角色起着決定作用。筆者認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應該包括三個部分:一是以研究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概念、範疇、規律等基本問題為主的基本理論;二是以研究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內容和過程為主的結構理論;三是以研究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環境、觀念、原則等相關問題為主的相關理論。
[編輯]一、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基本理論
(一)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概念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概念,應根據“管理”這一普遍存在的、作為管理者的人的主觀活動所應包括的要素,以及對各要素的具體內涵的哲學思辨演繹而來。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包括對象、方式和目的三個基本要素。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對象是客觀存在於現代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經濟關係,它反映着現代企業經濟活動過程的價值方面。就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方式而言,管理者的意志只能通過對資金運動過程進行組織、控制和協調來體現,管理目的也只有通過管理方式對管理對象的作用來實現。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的不僅要與現代企業目標一致,而且要更加具體。
由此可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概念應表述為:以現代企業財務為對象,通過組織、控制和協調資金運動的過程,並在正確處理這一過程所體現的經濟關係的基礎上,保證現代企業目標得以實現的經濟管理工作。
(二)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對象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現代企業的資金運動和它所體現的經濟關係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內涵,是現代企業所要組織、控制和協調的客體,從而也構成了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對象的質的規定。
現代企業的資金運動是通過資金籌集、資金投放、資金營運、資金分配的依次進行來實現的。這種資金運動是通過資金不斷週轉來實現的,而資金不斷週轉的實現是以資金循環為基礎的。對這一實現方式的研究,關係到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有效與否的問題。現代企業資金運動所體現的經濟關係,主要是以企業為中心所形成的企業與國家、企業與金融機構、企業與其他企業、企業與職工以及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係。
(三)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既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起點和終點,也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方法體系賴以建立的基礎,還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學科體系體現中國特色的一個重要方面。
為了達到經濟目標與社會目標的同時實現,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該表述為:經濟效益最大化,在財務管理中具體化為提高現代企業的獲利能力、支付能力和營運能力。這一表述使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變得可以計量,同時兼顧了現代企業的社會效益最優化。經濟效益最大化和社會效益最優化這兩個目標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從而實現經濟目標與社會目標的雙贏。
(四)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機制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機制,直接決定着財務管理主體對財務管理客體作用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也決定着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健全、合理、有效的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機制應該包括:①動力機制,這是保證財務活動具有持續動力、促使財務活動有效運行的機制;②約束機制,這是控制、制約不合理和不合規財務活動,以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機制;③調節機制,這是自動協調財務管理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關係和外部環境之間的關係,以保證財務管理工作協調進行的機制;④風險機制,這是應對財務活動中的意外情況和後果、保護企業利益、爭取進取機會的機制。
(五)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機制的應用所產生的效果。我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具體職能主要有:①決策職能,即財務管理對現代企業財務活動進行預測、決策和計劃的能力;②調控職能,即財務管理對現代企業資金供求的調節能力和對資金使用、資金耗費的控制能力;③反饋職能,即財務管理根據反饋的信息對現代企業財務活動進行再管理的能力;④監督職能,即財務管理保證現代企業財務活動全過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能力。上述四種職能之間還存在一種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辯證關係,共同存在於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系統內併發揮作用。
二、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結構理論
(一)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
1.資金籌集管理。資金籌集是現代企業採用一定方式從有關渠道取得經營所需資金的行為。由於採用不同方式所取得的資金具有不同的資金成本,而籌資方式的不同組合又會給現代企業帶來不同的風險,因此,資金籌集管理就是選擇最恰當的方案,規避財務風險以獲得所需的資金。
2.資金投放管理。資金投放是現代企業將從有關渠道取得的資金投入其內部或外部以謀取收益的行為。不同的投資項目會對現代企業的效益在時間和形式上產生不同的影響,而且不同的投資及其不同的組合會產生不同的風險。因此,資金投放管理就是選擇最恰當的投資方案,在成本與效益、風險與收益最優組合的條件下使用資金。
3.資金營運管理。資金營運是現代企業對資金投放所形成的各項資產的利用、調度和管理的行為。資金營運管理就是選擇最合理的資源配置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各項資產。
4.資金分配管理。資金分配是現代企業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自身經營的需要,將從經營過程中收回的資金分配用於不同方面的行為。資金分配管理就是選擇最佳的利潤和税後利潤分配方案,在保證各方利益的同時,使現代企業的財務狀況得以改善、財務能力得以提高。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四項內容之間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係,前一項內容是後一項內容的前提和基礎,後一項內容是前一項內容的繼續和延伸,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循環。每一次循環不是簡單的重複,它會使各種財務行為更加合理和有效,從而使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不斷提高。
(二)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過程
1.財務預測。財務預測是財務管理人員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指引下,根據現代企業財務活動的歷史資料和其他相關信息,結合現實條件和未來可能具有的條件,採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對未來財務活動的發展趨勢以及可能達到的狀況進行判斷和測算的過程。作為整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過程的首要環節,財務預測是進行財務決策的基礎、編制財務預算的前提、實施財務控制的標準、開展財務分析的根據。
2.財務決策。財務決策是對財務預測所提出的諸多財務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從中選出最優方案的過程。它以資源的優化配置為目標,本着成本效益原則,主要研究現代企業經營決策中的資金籌集、投放、營運、分配的時間以及方向、數量等問題,是各項經營決策的核心和綜合反映。其科學性直接決定着財務預算的合理性、財務控制的有效性和財務分析的有用性。沒有財務決策,其他環節的工作就失去了意義。
3.財務預算。財務預算是對財務決策所選定的最優方案的數量化、具體化、系統化的反映。它為各項財務活動確立目標和任務,既為財務控制提供依據,又為財務分析和業績評價提供尺度。財務預算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全過程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使得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更有秩序。它以財務預測和財務決策為前提,又是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的基礎。
4.財務控制。財務控制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利用有關財務信息,影響與調節現代企業的財務行為,使之按照預定目標進行的過程。它是實現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基本手段。
5.財務分析。財務分析是根據財務預算、財務報表以及有關資料,運用特定方法,藉助有關指標來了解和評價現代企業財務狀況和財務能力,考核財務效果,以便為其他管理環節反饋信息的過程。財務分析作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全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標誌着上一個財務管理循環的完成,也意味着下一個財務管理循環的開始,是兩個循環交替的轉換點。
三、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相關理論
(一)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環境-相關理論研究的起點
在一個多元衝擊、競爭激烈的動態環境中,現代企業欲獲得財務管理的成功,必須首先深刻認識和認真研究自己所面臨的環境。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與環境相適應的財務管理觀念,才能制定具有現實意義的財務管理原則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環境是指導現代企業財務行為的內外部客觀條件和因素的集合,它影響和制約着現代企業的財務行為。外部環境決定內部環境,而內部環境始終要與外部環境相適應。
內部環境是對現代企業財務行為產生導向作用的內部客觀條件和因素。它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無形環境,主要由各項規章制度、管理者的水平和素質等因素構成;二是有形環境,主要由現代企業的各種內在條件和能力構成。有形環境主要影響現代企業財務管理行為的選擇;無形環境既影響現代企業財務管理行為的選擇,又影響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外部環境是存在於現代企業外部並對現代企業財務行為產生導向作用的外部客觀條件和因素。它也可以分為無形環境和有形環境: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各種經濟政策和管理制度構成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外部環境中的無形環境;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完整的市場體系構成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外部環境中的有形環境。有形環境會在時空和規模上影響、制約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對現代企業財務行為的選擇和規劃;而無形環境則會在觀念上影響和制約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對現代企業財務行為的選擇和規劃。
(二)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觀念-對財務管理環境認識的第一次飛躍
1.競爭觀念。市場經濟是通過競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經濟。競爭促使現代企業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尋求更有效的經營方式和經營方法。因此,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在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和市場預測的基礎上,強化財務管理在資金籌集、投放、營運及分配中的決策作用,並在市場競爭中提高應變能力、增強競爭實力。
2.效益觀念。取得和提高經濟效益是市場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基本要求,這就意味着現代企業必須以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耗費來完成生產經營,而這是通過對人力、物力、財力的合理安排來實現的,需要有效的財務管理。現代企業按照“開源”和“節流”並重的原則來組織財務活動、選擇財務行為,並促使財務管理人員注意投入和產出的比較,加強對經營活動的全面財務監督。
3.貨幣時間價值觀念。貨幣時間價值即一定量的貨幣在不同時點上具有不同的經濟價值,其差異稱為利息。利息作為重要的經濟槓桿,在宏觀方面可以吸收社會閒散資金用於擴大再生產、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在微觀方面可以刺激現代企業合理使用資金、加強資金週轉、提高投資效益。因此,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充分認識貨幣時間價值,在財務管理活動中確立貨幣時間價值觀念,重視利息的作用,並且按照經濟上合理性和可能性的要求,進行最優方案的選擇。
4.風險觀念。風險是現代企業在組織活動過程中,由於不確定因素的作用,使實際財務收益與預期財務收益發生差異,從而有蒙受經濟損失的機會和可能。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使現代企業在資金籌集、投放、營運、分配等方面的風險日益加大。另外,現代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也給財務活動帶來風險。因此,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通過風險迴避、風險轉嫁、風險接受、風險分散等手段,對現代企業財務活動的風險加以控制,以正確、有效地實施財務決策。
(三)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原則-對財務管理環境認識的第二次飛躍
1.成本效益原則。成本效益原則的核心就是要求現代企業耗用一定的成本能夠取得儘可能大的收益,以及在效益一定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按照成本效益原則的要求,在較長的時間內,成本必須呈下降趨勢,而效益必須呈上升趨勢。這是投入產出原則的價值體現,是社會再生產活動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基本要求。
2.風險與收益均衡原則。風險與收益均衡原則的核心就是要求現代企業不承擔超過收益限度的風險,在收益既定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
3.資源合理配置原則。財務管理具有價值管理和綜合性的特點,使得各項經營要素的搭配情況直接體現在有關的財務指標和各相關財務項目上。資源合理配置原則的核心就是要求現代企業的相關財務項目必須在數額上和結構上相互配套與協調,以保證人盡其才、財盡其用、物盡其用,從而獲得較為滿意的效益。
4.利益關係協調原則。利益關係的協調直接影響到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利益關係協調原則的核心就是要求現代企業在收益分配中(包括税金的繳納、股利的發放、利息的支付、工薪的計算等):既要保證國家的利益,也要保證自身和員工的利益;既要保證投資人的利益,也要保證債權人的利益;既要保證所有者的利益,也要保證經營者的利益。以此不斷改善財務狀況,增強財務能力,為提高效益創造條件。
20世紀是財務管理學從獨立走向完善的世紀。從20世紀初期的籌資管理,到二戰後的資產管理(內部控制財務管理),到60年代中期的投資管理,再到70年代的通貨膨脹財務管理,以及80年代中後期的國際經營財務管理,這五次飛躍性的變化,被稱為財務管理的五次發展浪潮。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是理財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21世紀的財務管理面臨着更加紛繁複雜的環境,必將對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的研究產生前所未有的深刻。
[編輯]一、WTO推動下的經濟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
近二十年來,在技術進步與各國開放政策的推動下,經濟全球化進程逐步加快,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我國企業在21世紀初面臨的最重大的經濟環境變化就是我國正式加入了WTO,它標誌着我國經濟將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大潮之中。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只有不斷創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生存並發展下去。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對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入世對企業財務管理也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一)市場變化對財務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對財務管理有着直接影響的是金融全球化。加入WTO後,我國將逐步放鬆外資金融機構准入的範圍和區域限制,隨着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我國,必將對我國的金融市場、企業的籌資和投資產生極大的影響。
第一,金融市場規模的擴大、資金供給的增加和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為我國企業籌資、投資和規避風險提供了多種可供選擇的組合方式。
第二,金融創新豐富了金融工具品種,拓展了金融服務範圍,同時也派生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表外風險等新的風險,使金融風險進一步加大。如何規避風險,將成為入世後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第三,國內外金融市場競爭的加劇,將促使我國金融機構加快建立企業制度的步伐,國家對金融市場的監管也將進一步規範,這必將使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二)經濟結構變化對財務的影響
入世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一方面,加入WTO後,我國的產品可以在WTO的成員國(或地區)中享有多邊的、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這無疑將使我國企業增加跨國經營活動,從而對企業跨國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入世將對我國原有的一些受保護的部門及資本、技術密集型部門產生較大沖擊,而一些具有相對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已形成規模經濟且技術成熟的部門則將從中受益,這必將影響到我國企業資金運動的方向及規模。企業內部重構時的資產剝離、併購時的資本運作、破產時的權益清算等,都將成為財務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
(三)法規財税環境變化對財務的影響
WTO有一套各成員必須恪守的涉及貿易、結算、財務等諸多方面的規則,要求我國的企業也必須遵守。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熟悉這些新的法規,否則就可能導致財務決策失誤,或招致不必要的訴訟及處罰,更有甚者,可能將企業推入破產或被惡意併購的深淵。加入WTO後,關税也將大幅度削減,非關税壁壘將逐步消除,其他主要税種的收入也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將直接影響我國企業的税收籌劃。另外,國家對國有企業的財政補貼支出將逐步削減,企業的籌資任務將更加艱鉅,因此,加強財務管理就顯得更加重要。
(四)人才環境變化對財務的影響
加入WTO後,企業人力資源競爭將更加激烈,國內企業如何留住優秀人才,甚至吸引國外管理人才流入,將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課題。在企業經營國際化的進程中,高級財務管理人員不但要精通、審計、財務管理理論與,瞭解相關的法律法規,熟悉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熟練掌握外語和機知識,而且必須具有全局觀念和組織協調能力,有敏鋭的洞察力、開放性思維和創新意識。,我國財務管理人員還遠不能達到這樣的要求,提高人員素質將成為財務管理的重要任務。
二、知識經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人類社會在經歷了農業經濟、經濟時代後,正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使傳統以物質形式的資本為主要內容的配置結構改變為以知識資本為主的配置結構。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財務管理理論必將拓展出全新的領域,表現出與傳統財務管理完全不同的新特徵。
(一)無形資產管理將成為財務管理的重點
知識經濟使技術成為企業生產要素的核心,專有技術、專利權、商標、商譽和信息等以知識為基礎的無形資產對經濟增長起着決定性作用。據統計,在經濟發達國家,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已高達60%~80%。無形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它對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無形資產管理必將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
(二)知識資本的所有者將參與企業收益的分配
在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過程中,信息、知識、技術以及接受、利用、加工、創造這些信息和技術的員工在整個財富創造過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知識成為企業價值的主要決定因素。隨着知識在經濟發展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必然要求確立知識資本的地位,使知識及利用知識、創新知識的能力成為重要的分配依據。這樣,知識資本的所有者將在更大範圍內參與企業收益的分配。與此相適應,企業傳統的收益分配格局將被打破,企業員工的工資及其他形式的報酬將會提高,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相對減少。
(三)財務管理方法日趨化、虛擬化
知識經濟拓寬了經濟活動的空間,改變了經濟活動的方式,使之呈現出明顯的網絡化、虛擬化特徵。容量巨大、高速互動、知識共享的信息技術網絡,構成了知識經濟的基礎設施,企業競爭體現在網絡上。另外,隨着經濟活動數字化、網絡化的加強以及新的媒體空間的開闢,信息處理將更多地在媒體空間上虛擬實現,這必然要求財務管理更加適應經濟網絡化、虛擬化的發展。
(四)風險管理將成為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
在新的世紀裏,由於受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媒體空間擴大、產品壽命週期縮短以及無形資產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必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另外,隨着知識經濟的發展,以高新技術為內容的風險投資在企業投資總額中的比重日趨上升,而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風險性,使企業的投資風險不斷增加,這些都使風險管理在財務理論研究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
三、財務管理理論必將全面創新
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企業財務管理必須從理財觀念、理財目標、理財內容上進行更新、調整與拓展。
(一)建立企業財務理念體系
企業財務理念,即企業財務管理觀念,是進行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完善的企業財務理念體系包括三個層次,即企業財務的核心理念、基礎理念和業務理念。核心理念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財務理念,具有導向性和高度概括性的特點。基礎理念是指財務管理中一些具有基礎性和綜合性特點的理念,如代理理念、資金時間價值理念、風險理念、税務規劃理念、資本運營理念、財務專門化理念、資本保全理念等。業務理念是指在處理各類具體財務管理業務時應樹立的一些觀念,這些理念是針對某類財務管理工作而發揮作用的,它們分別體現在企業籌資、投資、資本運營、收益分配、特殊財務問題處理等業務工作中,如資本結構理念、財務槓桿理念、資產組合理念、分配政策理念、目標成本與目標利潤理念等。上述三個層次的財務理論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協調,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我國企業的財務理念變革面臨着雙重壓力,不僅要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的財務理念,還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進行財務理念的創新。也就是説,企業還必須樹立全球化理念、網絡財務理念、知識資本理念和以人為本理念等新的觀念,從而逐步形成與完善新時代的企業財務理念體系。
(二)確立新的財務管理目標
經濟環境不同,對財務管理目標的認識也不同。傳統的觀點有兩種,即利潤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經濟,競爭的結果使企業或者得到超額利潤,或者得到平均利潤,或者無法得到利潤而出現虧損。得不到平均利潤的企業將在競爭中被淘汰。因此,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獲取利潤的多少,表明了企業競爭能力的大小,決定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基於這樣的理由,利潤最大化被認為是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但是,從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來看,把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存在很大的侷限性。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會導致企業短期行為嚴重,從而出現資源掠奪式經營、破壞生態環境等問題,成為社會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二戰以後,以英美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股份制經濟得到迅猛發展,企業只有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公司目標,股票的價格才能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因此,股東財富最大化又被認定為企業理財的新目標,但是,由於股票的分散和信息的不對稱,經理人員為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可能以損失股東的利益為代價作出逆向選擇。另外,股票價格除了受財務因素的影響之外,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股票價格並不能準確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所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也受到了理論界的質疑。
隨着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投資理念在發生變化,投資者注重的是企業未來的發展,即企業的成長性,企業所擁有的財務資源在未來時間內帶來多少現金流量增量將成為衡量企業成長性的主要標準。財務資源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實物資源,還包括人力資源、環境資源和信息資源等。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成長的關鍵在於擁有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而這一核心技術就是企業擁有的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因此,企業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同時,企業要處理好與自然的關係,企業對自然的貢獻大,其價值才能得到體現,企業如果因排放廢氣、廢水等對自然環境造成損害,它就要付出代價。所以,環境資源也是關係企業成長的因素之一。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擁有了信息就擁有了市場,企業就找到了發展的方向。所以,信息資源也是影響企業成長的重要財務資源。由此看來,企業價值最大化將是財務管理目標發展的新方向。
(三)拓展財務理論研究內容
財務管理理論研究內容,取決於財務管理環境與財務管理實踐的需要。在新的世紀裏,財務管理理論研究應將其視野拓展到新的領域。
1.重視置於金融環境之中的財務理論研究。
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與金融市場的發展密切相關,財務理論的研究離不開對金融市場的研究。隨着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金融市場必將不斷成熟與完善。因此,應將財務理論置於金融環境之中來進行研究。
2.重視對國有企業改革中的財務理論研究。
在對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財務管理問題,如資本結構優化,多元投資組合的確定,利潤分配政策的制定,內部財務管理機制的建立,企業價值的評估,證券市場的有效性,信息披露的規範化等。加強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對於推動我國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有着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3.重視配套改革中的財務理論研究。
為了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必須積極推進各項配套改革,如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監管和營運機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問題。在這些配套改革中,必將出現許多新的財務管理問題,比如,國家作為社會管理者應如何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宏觀調控和指導?國家作為國有資產所有者應如何對國企財務進行管理和監督?如何對退休基金、住房基金等有關基金進行管理和投資?只有重視和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為推進國企改革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4.重視對國際財務管理理論的研究。
隨着國際籌資、投資、結算、納税等業務的逐步開展,對國際財務管理理論的研究已成為客觀需要。重視國際財務管理理論研究,有助於促進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並豐富我國財務管理理論體系。abc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