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豹藥藤

(中藥材)

鎖定
豹藥藤(拉丁學名Cynanchum decipiens Schneid.)別名:川白前(《種子植物名稱》)、西川鵝絨藤(《四川》),為夾竹桃科鵝絨藤屬的植物,是中國特有植物。分佈在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2000米至3500米的地區,多生在溝谷、路邊的灌木叢中、山坡和林中向陽處,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藥用來源為豹藥藤的根。有燥濕解毒之功效,主治疥癬。
中文學名
豹藥藤
拉丁學名
Cynanchum decipiens Schneid.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捩花目
蘿藦科
亞    科
馬利筋亞科
馬利筋族
鵝絨藤屬
豹藥藤
分佈區域
分佈於雲南、四川

豹藥藤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灰白色,被單列微毛。葉薄紙質,卵圓形,長5~8釐米。寬2~4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均被微毛;葉柄長1~3釐米,通常具有葉狀托葉。傘形或傘房狀聚傘花序腋生,長3~15釐米,着花多達25朵;花萼被微毛;花冠白色或水紅色,開展,裂片長圓形;副花冠雙輪,外輪頂端裂片三角形,極短,杯狀,近肉質,內輪為卵圓形的肉質舌狀片,隱藏;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柱頭隆起,頂端2裂。蓇葖單生,線狀披針形,向端部漸尖,長11釐米,直徑1.2釐米,外果皮灰白色,有條紋;種子長圓狀匙形;種毛白色絹質,長2釐米。花期5~7月,果期7~10月。 [1] 

豹藥藤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0~3500米的山坡、溝谷及路邊的灌木叢中或林中向陽處。 [1] 

豹藥藤地理分佈

產於四川和雲南。 [1] 

豹藥藤藥用價值

性味:辛、苦,温。有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殺蟲;止癢。主疥癬。撤,調敷或燒煙薰。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調搽。
毒性:對化膿性球菌及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有毒,外用治疥癬。 [2] 
藥理作用
  1. 抗驚作用 本品及同屬植物西藏牛皮消(C.Saccatum w. wang ex Tsiang et P.T.Li)根中提得的總甙有與青陽參類似的中樞作用,對於小鼠最大電休克,本品總甙200mg/kg或西藏牛皮消總甙300mg/kg腹腔注射均未見明顯作用,但均可增強苯巴比妥鈉和苯妥因鈉的抗驚厥作用,分別使苯巴比妥鈉ED50從13.0mg/kg降低至2.4mg/kg和2.0mg/kg,使苯妥因鈉的ED50從4.8mg/kg降低至 2.2mg/kg和2.0 mg/kg。對於大鼠聲源性驚厥發作(AS),腹腔注射時ED50分別為18.8(11.7~30.1)mg/kg和13.6(7.3-25.5)mg/kg,本品總甙100mg/kg灌服隔日1次連續3次對AS也有明顯拮抗作用。對於大鼠點燃效應,本品100mg/kg灌服1次,或50mg/kg灌服2次均無保護作用,但西藏牛皮消總甙50mg/kg或25mg/kg連眼Zd可明顯減輕發作強度。
  2. 鎮靜、鎮痛作用 本品總甙100mg/kg或西藏牛皮消總甙75mg/kg可明顯減少小鼠自發活動;兩者600mg/kg灌服均可顯着提高小鼠對熱板刺激的痛閾。
  3. 毒性 本品總甙和西藏牛皮消總甙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分別為 496.2(427.3- 576.1)mg/kg和327.7(275.0-390.5)則ng/kg,對雄大鼠分別為349.0(270.0-451.7)mg/kg和289.5(225.9-290.9)mg/kg,對雌大鼠分別為265.2(201.0-362.3)mg/kg和 241.0(195.2-297.4)mg/kg。主要毒性表現為先輕微抑制,自發活動減少,繼而步態不穩,搖晃並發展為陣攣性驚厥和強直性驚厥,驚厥反覆發作可持續10多小時,並進人驚厥持續狀態而死亡。驚厥發作時動物有嘶叫、大量流涎等。 [2] 
豹藥藤根有毒,可用於毒殺虎豹。毒性作用與青陽參相似。 [3]  (青陽參正名為:青羊參Cynanchum otophyllum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