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豔歌行

(漢代樂府詩作)

鎖定
《豔歌行》是漢代樂府古辭,屬《相和歌辭·瑟調曲》。此詩寫遊子思鄉。一個普通的家庭“兄弟兩三人”為了生計,流浪他鄉。因女主人為他們縫補衣裳而被歸來的女主人丈夫發現而產生了誤會。詩歌圍繞一個尷尬場面寫出了流浪漢的悽苦,寫得情節緊張,矛盾集中,真切生動,活潑而富有諧趣,但諧中寓莊,於中更能反襯出遊子之悽苦;同時也顯示了樂府作者觀察生活、把握生活、再現生活的卓越才能。全詩以比興起,巧妙地引發詩興,過渡到詩的本體,結尾又用比收,輕鬆自然,渾然天成。
作品名稱
豔歌行
作品別名
豔歌
古豔歌
作    者
無名氏
創作年代
漢代
作品出處
樂府詩集
文學體裁
樂府詩

豔歌行作品原文

豔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
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
賴得賢主人,覽取為吾䋎
夫婿從門來,斜柯西北眄
“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
石見何累累,遠行不如歸。 [1] 

豔歌行註釋譯文

豔歌行詞句註釋

⑴翩翩:疾飛的樣子。
⑵流宕:同“流蕩”,漂流遊蕩。他縣:即他鄉,外縣。
⑶誰當補:“誰給補”的意思。當,擔當。一説語助詞,無義。
⑷綻:原意是“裂縫”,這裏是修補衣服或鞋的裂縫的意思。
⑸賢主人:指女房東。一説指勞作的東家。
⑹覽:“攬”的假借字,取,拿着。䋎(zhàn):同“綻”,縫補。《説文段玉裁注云:“古者衣縫解(裂開)曰,今俗謂綻。以針補之曰䋎,引申之不必故衣亦曰縫䋎。”
⑺夫婿:“賢主人”的丈夫。從門來:即從門外來。
⑻斜柯:疊韻連綿字,猶今口語“歪斜”。一作“斜倚”,疑是依義改字。眄(miǎn):斜着眼。
⑼語(yù)卿且勿眄:請您別怒目相待。卿,古人相互之間的尊稱,猶今口語的“您”。
⑽“水清”句:比喻事情真相終能弄清楚。
⑾累累(léi léi):聯綴而眾多的樣子。這裏是説在外遇到的麻煩多。 [1]  [2]  [3] 

豔歌行白話譯文

翩翩飛舞堂前燕,冬去夏來令人羨。
兄弟三人不如燕,流落漂治在他縣。
舊衣破敗誰為補?新衣欲添何人換?
幸得賢德女主人,新衣舊衣幫補綻。
不料丈夫從外來,斜眼懷疑怒目看。
“勸君切勿冷眼觀,水清石出真相見。”
在外麻煩堆成串,漂泊不如將家還。 [3] 

豔歌行創作背景

古代由於交通工具的落後,行旅和流浪往往是重要的詩歌題材之一。這首《豔歌行》就是為表現反映漢代的普通百姓流落在外的惆悵哀傷而作的,其具體創作時間未詳。 [2]  [3] 

豔歌行作品鑑賞

豔歌行整體賞析

此詩寫一個普通的家庭,兄弟幾個為了生計,流浪在外,就好像大自然南北飛翔的燕子一樣,居無定所,流離四方。詩的開筆就很低迴憂傷。“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二句以寫景兼比興的藝術手法,將思鄉之情一開始便表露出來,形象生動。堂前之燕,冬去夏來,有一定之時,而我“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卻久出不歸,長為他鄉人。這兩句概括了流浪漢有家歸不得的悽苦生涯。這是第一層悽苦。
因流浪他鄉,天長日久,除了生活的艱辛,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由於沒有家庭,就不免會儀表不修,形象狼狽,尤其是衣服着裝方面,衣衫破爛,但是“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舊衣服壞了無人縫,新衣服針線裂開了無人補,由此可以想象主人公憔悴落魄的形象。這是第二層悽苦。
由無人補縫衣服之事,遂引出下文一段情節:“賴得賢主人,覽取為吾綻。”此處説的“主人”,究竟是遊子所臨時寄居的人家,還是他們為之勞作的東家,不得而知。但後一種可能性較大。這家的女主人,很是賢惠,見流浪漢衣衫破爛,乃主動為之縫補。這當然是求之不得之事,流浪漢內心之欣喜可想而知。此承上文兩層之悽苦,文思來了一個轉折。
但正在流浪漢內心欣喜之際,情況陡然發生變化——“夫婿從門來”,女主人的丈夫回家來了。夫婿見此情景,作出了一個異常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反映——“斜柯西北眄”,他不是與妻子歡敍,也不是與客人打招呼,而是側身倚門,瞟眼斜視。他外出歸來,看到這一情景,不免心有所疑,但又不明底裏,不好發作,故才在瞬間表現為如此情態。而樂府作者亦即能如同一個高明的攝影師,立即按動相機快門,將這一精彩鏡頭攝下。在這一特寫鏡頭中,容納了三對矛盾、三個方面人物的內心世界,即:夫妻之間,夫與流浪漢之間,流浪漢與女主人之間,此時各生想法,各具心態,各有難言之隱。
在這矛盾聚焦的節骨眼上,還是流浪漢先説話了:“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解釋自己和女主人之間的關係,清水白石,請她的丈夫不必多心。後來的“水清石見”成語即本此。流浪漢口中説着這番自表心境的話,尖鋭的矛盾衝突似乎緩和了,但其內心之悽苦卻可想而知。
最後“石見何累累,遠行不如歸”二句是寫流浪漢的心理活動。雖然事情真相已經清清楚楚,但還是不如回自己的家好。又一次點出悽苦,收束全詩。
此詩圍繞一個戲劇性的場面寫流浪漢的悽苦,情節緊張,矛盾集中,以小見大,這對錶現主題有十分顯著的藝術效果,同時也顯示了樂府作者觀察生活、把握生活、再現生活的卓越才能。詩擬流浪漢口氣寫,聲口肖似,語句活潑,描繪場面,解決矛盾,能以諧馭莊,既表現了嚴肅的主題,又頗富諧趣之美。詩以比興起,巧妙地引發詩興,過渡到詩的本體,結尾又用比收,輕鬆自然。“遠行不如歸”一句又巧妙綰合開頭,全篇渾然天成。全詩環環相扣,幾經跌宕,最後得出“遠行不如歸”的結論,將思鄉歸裏之情寫得形象、傳神,自然而又餘味無窮。 [2]  [3]  [4] 

豔歌行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王夫之古詩評選》:古人於爾許事,閒遠委蛇如此,乃以登之管絃,遂無赧色。擢骨戟髯,以道大端者,野人哉! [5] 
明末清初李因篤漢詩音注》卷六:起二句如“六義”之興,既以見久旅忘歸不及梁燕之知時,又起賢主人盈盈堂上,遂動夫婿之疑也……“石見何累累”承之曰“遠行不如歸”,接法高絕,非遠行何以有補衣之舉,故觸事思歸也。 [3] 
清代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二:客子情事,曲筆寫出,甚新異。“冬藏夏見”興客倏忽去來,賢主人乃居停婦,憐客,莫為補綻,故為之䋎,而婦之婿疑之,客與婦在室,而婿從門來,固應大疑,斜倚眄狀且怒且疑,無實可指,側立睨視,極生動,極肖。“水清石見”比其無它,累累則石見之,甚情實。幸既白,然若此豈如歸。 [3] 
清代沈德潛古詩源》:此居停之婦,為客縫衣,而其夫不免見疑也。末雲水清石見,心跡固明矣。然豈如歸去為得計乎。賢主人指居停婦言。與《陌上桑》、《羽林郎》同見性情之正,國風之遺也。 [6] 
清代張玉榖《古詩賞析》卷五:此客子倩居停婦縫衣,主人見疑,詩以曉之,且自傷不得歸也。首四,以燕之冬藏夏見皆有安巢,反興起己之流宕不歸。“故衣”六句,正敍客久衣敝,感婦䋎衣,其夫見而生疑之事,斜倚而盼,形容如畫。“語卿”二句,客曉其夫之辭,以喻出之,言簡言括。末二,其夫答辭,蒙上喻接口而下,言心跡雖明,不如歸去之嫌疑自釋。遠行思歸本旨,反在對面醒出,亦奇變。 [3] 
參考資料
  • 1.    曹道衡 選注.樂府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57-58
  • 2.    傅錫壬.大地之歌——樂府[M].北京:線裝書局,2012:136-137
  • 3.    趙光勇.漢魏六朝樂府觀止[M].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8-120
  • 4.    呂晴飛 等.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0:66
  • 5.    王夫之.古詩評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8
  • 6.    沈德潛.古詩源[M].北京:中華書局,19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