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

鎖定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是鮑爾吉·原野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08年6月。 [1]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秉承原野一貫風格,揮灑自如,清新雋秀。全書共五輯:讓高貴與高貴相遇、我們對母愛知之甚少、河流裏沒有一滴多餘的水、看着親人的臉、為孩子降落的雪。細微、真摯、温暖、親切、詩意,單看這些欄目名稱,就已令人歎為觀止。 [2] 
2011年,《讓高貴與高貴相遇》獲朵日納文學獎。 [5] 
作品名稱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
作    者
鮑爾吉·原野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散文集
字    數
210千字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內容簡介

在《讓高貴與高貴相遇》中,幾乎都是兩千字左右的微型短制,一個人物、一個情景、一段音樂、一起往事,信手拈來渾然天成,得心應手一蹴而就;原野的被述對象,都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那裏沒有宮廷秘幃達官顯貴,沒有江山代變斗轉星移。他書寫的對象是人們常常想起的朋友、經常思念的親人,忘情流連的自然山水或偶然邂逅的他鄉故知。 [3]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作品目錄

第一輯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
墓碑後面的字
信任開花
匈牙利舞曲
來,把手給我
雪裏的火
公路邊的多吉次仁
咋不跳舞啊?
寶音三
門大爺
曹大營長
勳章
愛情暖腳
節日晚宴之魚肉篇
何其榮貴
關於翟的片斷
海拉爾棉鞋
雅歌六章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
長城之外的草香
第二輯 我們對母愛知之甚少
我媽
拽住媽媽的衣襟
被窩讚美詩
雞冠花
耳倉
碗不翻
小羊羔
母性
生雞蛋
第五格
天下互生
榛子
瓜子
搖籃
繼母
我們對母愛知之甚少
給母親的一封信
第三輯 河流裏沒有一滴多餘的水
青海的雲
蝴蝶一如夢遊人
春是春天的春
河流裏沒有一滴多餘的水
不要跟春天説話
無限水
驚蟄
樹裏的火和水
玉米之名
鳥兒在嘲笑什麼?
杏花露出了後背
這麼小的小風
紫微紫微紫微紫
猴們和娃們
四面八方
第四輯 看着親人的臉
看着親人的臉
父親
騎兵流韻
酒別
我媽的孃家親戚
格日勒
狗的時間觀念
陽光碎片
照相
土牆
滿特嘎
歌唱
送行的隊伍
第五輯 為孩子降落的雪
雪地賀卡
月光手帕
盛筵
火車
薩如拉
以吃論英雄
男根
阿斯汗言論
女兒的童年
火柴
種子
大棗
小魚
腕線
火棒圈
棋事
兄弟
紅綠螞蟻
波茹萊
給小千禧們的一封信 [1]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作品鑑賞

“為孩子降落的雪”無疑是寫孩子的。其中一篇《雪地賀卡》,寫作者以雪人為媒介與一個孩子的交往:有天作者在院子的雪人頦下發現一張賀卡,是一個叫李小屹的女孩子寫的,上書:“雪人:你又白又胖,橘子皮嘴唇真好看。你一定不怕冷,半夜裏自己害怕嗎?餓了就吃雪吧。咱倆做個朋友。”作者有感於孩子的爛漫童心,代雪人復了張賀卡,表示原意與她成為好朋友。很快有回覆了,女孩子表達了極度的驚喜與好奇,疑為神話,迫切希望知道寫賀卡的人:“我也知道你(指雪人)不會寫賀卡,告訴我……你如果不方便,也可通知我同學……”下面列了一排她同學的電話……這不是童話,卻勝似童話,只有一個心裏葆有一顆活潑童心的人才會有這樣的境遇、這樣的領悟。
童心比油滑更接近幽默。作為成人作家,原野葆有天真的目光,令人稱奇。他寫兩表兄弟間的送別,一個送另一個回家,另一個又送回來,十多里的地,從頭晚酒後開始送到第二天東方既白,兄弟倆還在送別的路上。人家送我,我豈能不送,這是他們互相送別的唯一理由。“這裏邊有酒勁,但沒有虛偽。”質樸,讓送別中的兄弟倆顯出可愛,也讓原野的文字增色(《酒別》)。他寫母愛,“媽媽懷第一個孩子時也是孩子”,“準備當母親的女人在天意啓迪下,生出內向的眼睛,於280天裏面時時凝視身體裏的孩子,像用翅膀環攏幼仔,像陽光照耀花朵……她的喜悦如潮水一波一波湧來”,“她之所愛是人間第一項道理……超越了股市輸贏、官場升降、情感是非之上而純潔博大”。他認為“在人應知未知的事情上,最大的無知在於我們不知曉母親當年的付出”(《我們對母愛知之甚少》)。“拽着母親的衣襟遍覽街景,是人生最可鍾情的回憶之一”,這無疑是稚子眼裏的母親、母愛,衣襟也是偉大母親與母愛的一部分。諸如此類的體驗人皆有之,但能夠如此切身體會並表達的惟有原野。“在街上,拽着媽媽的衣襟習慣了,倘拽不到,手舉着空落落的”,多麼真切、傳神(《拽着母親的衣襟》)。
捕捉山水自然靈動之美,是原野又一強項。“歌聲如鳥,孩子被迫張嘴讓它們飛出來。鳥兒盤旋低飛,衝入雲端。在這樣的旋律裏,環望草原和湖水,才知一切皆有因果(《青海的雲》)”;“蝴蝶蹁躚,像尋找丟失的東西……它飛,一跳一跳,像人跺腳。也許,它視陸地為海洋,怕浪花打濕衣裳(《蝴蝶一如夢遊人》)”;“從胸懷看,鳥比人更有理想。當遷徙的候鳥飛越喜馬拉雅山的時候,雪崩不會讓它們驚慌。鳥在夜晚飛越大海,如果沒島嶼讓它們歇腳,它就不讓自己疲倦,一直飛。它不過是小小的生靈,卻有無上的勇氣(《河流裏沒有一滴多餘的水》)”……讀着這樣的文字,感覺眼前所有漢字都鮮活着,撲稜着,必須個個小心按着,不然猝不及防沒準一個個會飛走。
機智與悲憫,是原野文章立意命筆的兩端,習見的生活現象經他點撥,露出動人的一面,並因此可愛。一次遠足,他在荒野不期然與一處矮墳相遇,在墓碑下面看到一行歪歪扭扭的文字——媽媽我想……你——“你”字被土埋住,扒開才見。從字體看,這應是一個小學生用塗改液寫的。就這一行字,一下把作者的心攫住、抽緊。由此他想到一個自小失去母親、母愛的孩子,一個孤獨、寂寞、取得好成績或被人欺侮時流着眼淚想念母親的孩子;由此他還想到文字的力量和對真實文字的尊重,“文字和周圍的山川草木一樣,因為真實而有力量。它們結結實實地鑽進人的心裏,做個窩待下來,像墓碑後的那幾個字”(《墓碑後面的字》)。
什麼是高貴,書中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在《讓高貴與高貴相遇》一文中,作者眼裏的高貴是淚水,“這些高貴的客人手執素潔的鮮花,早早等候在這裏,等着與音樂、詩和人們心中美好之物見面”,“有淚水在,我感覺自己仍然飽滿”。由此不難看出,在作家心中,高貴的定義應是:自然、真實、善良、美麗……即人們心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2]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2011年6月,《讓高貴與高貴相遇》獲得首屆“朵日納文學獎”。 [5]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
鮑爾吉·原野
北京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8年6月
978-7-5639-1948-2 [4] 

讓高貴與高貴相遇作者簡介

鮑爾吉·原野,1958年出生於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編審。教育部“十一五”規劃課題組專家。遼寧省公安廳專業作家,高級警官,現居瀋陽。十幾年中,作品收入大學、高中、初中和小學課本以及試卷。曾獲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獎,兩次獲得中國新聞獎金獎(副刊作品類),獲人民文學雜誌散文獎,蒲松齡短篇小説獎,文匯報筆會獎,東北文學獎,內蒙古自治區文藝特殊貢獻獎及金質獎章,兩度獲得遼寧文學獎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