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讓·愛潑斯坦

鎖定
讓·愛潑斯坦(Jean Epstein,1897年3月25日,華沙-1953年4月2日,巴黎),電影導演,早期電影理論家。主要作品有《三面鏡》《風暴》《二三十年代早期實驗電影》等。
中文名
愛潑斯坦
外文名
Jean Epstein
國    籍
法國
出生地
波蘭華沙
出生日期
1897年3月25日
逝世日期
1953年4月2日
星    座
白羊座
職    業
導演 、編劇 、製片人、剪輯師 [1] 
代表作品
三面鏡
風暴
忠實的心

讓·愛潑斯坦生平概述

讓·愛潑斯坦 讓·愛潑斯坦
讓·愛潑斯坦(Jean Epstein,1897年3月25日,華沙-1953年4月2日,巴黎),電影導演,早期電影理論家。1897出生于波蘭華沙,先後在瑞士和法國接受教育。他曾在里昂學醫,後出於熱愛投身電影和文學。他1921年出版了第一部文學作品,1922年拍攝了處女作巴斯德(Pasteur)。
愛潑斯坦在早期現代主義雜誌L'Esprit Nouveau(新精神)上發表過很多評論。拍攝手法上,讓·愛潑斯坦起初受到了2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在拍攝布列塔尼島的紀錄片時找到了自己的手法。他的《愛的香頌》是史上第一部布列塔尼語電影。
2005年8月,他的電影《三面鏡》(1927)和《風暴》(1947)修復後重發行,收入DVD《二三十年代早期實驗電影》(Avant-Garde: Experimental Cinema of the 1920s and 1930s)。
1953年,愛潑斯坦因腦出血逝世於巴黎。

讓·愛潑斯坦相關介紹

讓·愛潑斯坦屬於二十世紀20年代受格里菲斯、卓別林和英斯的影響進入電影界的法國電影人。受惠於早聰,愛潑斯坦很早就對文學發生興趣。1922年,他年僅25歲就拍攝了紀錄片《巴斯德》(而在此之前,他已有大量文學、哲學和電影論著問世。)次年又拍攝了三部劇情片,其中有著名的《忠實的心》,該片被評論界認為可媲美阿貝爾·岡斯和馬塞爾·萊爾比耶(Marcel L’Herbier)的作品,把他推向了法國先鋒電影製作的前沿。
在1925,1926兩年間,愛潑斯坦為俄國人emigré Alexandre Kamenka的電影公司Albatros 攝製了四部影片,其中兩部,L'Affiche 和Le Double Amour,的劇本是他妹妹瑪麗·愛潑斯坦(Marie Epstein)寫的。史詩片Le Lion des Mogols 的劇本是該片主演,大明星Ivan Mosjoukine 寫的,非常荒唐可笑。Les Aventures de Robert Macaire 則改編自卡爾內《天國的孩子》裏Fredéric Lemaître 的滑稽戲劇。這四部電影都不是愛潑斯坦最好的作品,但卻在圍繞《忠實的心》展開的論爭結束後,確立了他的導演地位,並且也使他得以在1926年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片公司。
厄舍古廈的倒塌 劇照 厄舍古廈的倒塌 劇照
愛潑斯坦以製片兼導演的方式拍了很多作品。他首先拍攝了兩部兼顧藝術追求和商業流行的電影。其中一部改編自George Sand的小説 Mauprat,是他幼年讀過的作品。另一部Six et demi onze,又是他妹妹寫的劇本。最後的兩部電影則是完全的獨立作品。短片《三面鏡》以其形式構成馳名,它所追求的電影敍述結構實驗,在三十年後還在復現在阿倫·雷乃的《廣島之戀》裏,依舊驚人。《厄舍古廈的倒塌》是愛潑斯坦對艾德加·愛倫·坡的黑暗世界的招魂,其表演和拍攝手法更為複雜,敍述方式也十分迷人。愛潑斯坦以絕妙的風格講述了這個關於愛、藝術和瘋狂的故事,大量使用了慢動作和多重疊印。正如片中的男主角,拒不接受生與死的分離,通過意志力,召回他通過藝術創作殺死的女人,愛潑斯坦的電影也創造了一個宇宙,在那裏,古堡和森林,內部與外部互相滲透。
這部精巧的電影是對北方想象力的召喚,可以比肩德萊葉的《吸血鬼》,也是對愛潑斯坦波蘭血統的提醒。拍完該片後,愛潑斯坦基本退出了巴黎電影界,只是偶爾拍點商業電影,而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對布列塔尼鄉下和海濱風物的半紀錄片拍攝,其中有1929年的Finis terrae 和1947年的Le Tempestaire 。
愛潑斯坦是一個複雜而強硬的電影人物,他電影拍攝手法受到持續的理論關注。雖然他30年代的論著La photogénie 裏的核心概念還是不明確的也是無法明確的,他所依賴的“電影本質上是神秘的”的觀念在當時也是應者了了,他的理論還是引起了廣泛興趣。在1974-75,隨着全集Ecrits sur le cinéma 的再版,人們再次認識到他在觀眾和銀幕關係的探索上的現代性和持久興趣。

讓·愛潑斯坦作品目錄

Pasteur 巴斯德 (1922)
Les Vendanges (1922)
La Montagne infidèle (1923)
Coeur fidèle 忠實的心 (1923)
La Belle nivernaise (1923)
L'Auberge rouge 紅色客棧 (1923)
Le Lion des Mogols (1924)
La Goutte de sang (1924)
L'Affiche (1924)
讓·愛潑斯坦 讓·愛潑斯坦
Les Aventures de Robert Macaire (1925)Mauprat (1926)
Au pays de G. Sand (1926)
Le Double amour (1926)
Six et demi onze (1927)
La Glace à trois faces 三面鏡 (1927)
La Chute de la maison Usher 厄舍廈的倒塌 (1928)
Finis terrae (1929)
Sa tête (1929)
Le Pas de la mule (1930)
Notre-Dame de Paris (1931)
Mor vran (1931)
L'Or des mers (1932)
L'Homme à l'hispano (1933)
La Châtelaine du Liban (1934)
Chanson d'Armor (1934)
La Vie d'un grand journal (1934)
Cuor di vagabondo (1936)
La Bourgogne (1936)
La Bretagne (1936)
Vive la vie (1937)
La Femme du bout du monde (1937)
Les Bâtisseurs (1938)
Eau vive (1938)
La Relève (1938)
Artères de France (1939)
Le Tempestaire 風暴 (1947)
Les Feux de la mer (194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