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變質相

鎖定
變質相(metamorphic facies)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壓力範圍內,不同成分的原巖經變質作用後形成的一套礦物共生組合。它們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重複出現和緊密伴生,每一個礦物共生組合與岩石化學成分之間有着固定的對應關係。
中文名
變質相
外文名
metamorphic facies
提出者
P.埃斯克拉
提出時間
1920年
適用領域
地質學領域,工業領域
應用學科
化學

變質相概念提出

變質相的概念首先由芬蘭的P.埃斯克拉於1920年提出。他指出,在恆定的温度、壓力條件下,通過變質而達到化學平衡的任一岩石的礦物組成受原巖總化學成分的控制,而與原巖的形成方式無關。這便是最初的變質相概念。

變質相發展完善

此後,美國F.J.特納等的工作使變質相的概念更加完整,變質相的劃分更加詳細。前蘇聯的Д.С.科爾任斯基和美國的 Jr.J.B.湯普森確定了開放體系中活動組分對變質礦物共生組合的影響,擴大了變質相研究的範圍。數十年來在新變質相的建立和不同地區變質相的對比方面存在不少爭論。20世紀70年代初聯邦德國的H.G.F.温克勒提出用變質級代替變質相的建議。但變質相的概念在地質學中的應用仍很普遍。根據特納(1968)的綜合,共分11個變質相,所代表的温度和壓力範圍見圖1。

變質相分類

根據壓力,上述變質相又可分為3類。

變質相低壓變質相

以温度增高為序,包括下列各相。①鈉長綠簾角巖相,見於接觸變質暈的最外部,由於距接觸帶較遠或受熱變質較弱,原巖的結構和某些礦物可以呈不穩定殘餘而殘留下來,有時可見鐵質、碳質或新生礦物集中,呈斑點狀,稱斑點板岩相。泥質變質岩的典型礦物組合有石英白雲母黑雲母、綠泥石、紅柱石;基性變質岩有陽起石鈉長石、綠泥石、綠簾石;鈣質變質岩有綠簾石方解石和白雲石等(圖2-1)。②普通角閃石角巖相,代表較深的接觸變質帶。泥質變質岩典型礦物組合決定於原巖中K2O的含量。如果K2O過剩,泥質變質岩中出現石英、白雲母、黑雲母、斜長石和微斜長石;如果 K2O不足,可出現一系列高鋁硅酸鹽礦物如紅柱石、堇青石等,但它們不與鉀長石共生。基性變質岩常見的礦物組合為普通角閃石、 斜長石、 透輝石、鎂鐵閃石、黑雲母和石英等(圖2-2)。③輝石角巖相,常見於規模較大的輝長岩或花崗岩體周圍,礦物組合大多是無水礦物。泥質變質岩的礦物組合為紅柱石、夕線石、堇青石、鉀長石和石英,但不見白雲母和石英的組合。基性變質岩的礦物組合為紫蘇輝石、透輝石、斜長石,有時含黑雲母。鈣質變質岩的礦物組合有斜長石、透輝石、鈣鋁榴石、符山石硅灰石(圖2-3)。④透長巖相,僅見於某些高温侵入體或次火山侵入體的捕虜體或頂棚懸掛體中,此相的特點是完全缺失含水和含 CO2的礦物。富鋁泥質變質岩的礦物組合為多鋁紅柱石、夕線石、堇青石、透長石、鈣長石、鱗石英等,有時甚至出現玻璃質稱玻化巖。基性變質岩中有紫蘇輝石、透輝石和鈣長石等。

變質相中高壓變質相

與低壓變質相的區別是形成的深度較大,壓力普遍較高,但温度變化範圍很寬。以温度增高為序有下列各相。①濁沸石相,主要是顯生宙的沉積岩或火山碎屑岩受到埋深變質作用所形成。以片佛石、方沸石開始分解,濁沸石、斜鈣沸石、綠泥石、綠簾石和鈉長石等礦物的出現為特徵。②葡萄石-綠纖石相,當温度升高時,濁沸石被葡萄石和綠纖石所代替。典型礦物有:葡萄石、 綠纖石、 綠泥石、黑硬綠泥石、鈉長石、白雲母,陽起石和石英。③綠片岩相,分佈較廣,從前寒武紀到中、新生代變質帶均可出現。礦物組合以石英、鈉長石、白雲母、綠泥石、硬綠泥石、綠簾石、方解石、陽起石、黑雲母等為常見(圖2-4)。在壓力較高温度較低的情況下可出現黑硬綠泥石,這時黑雲母消失。當温度升高時,基性變質岩中陽起石被普通角閃石代替,出現鈉長石、綠簾石和普通角閃石的組合,稱綠簾角閃巖相或高綠片岩相,它是綠片岩相和角閃巖相之間的過渡類型。④角閃巖相,分佈較廣,各時代均可出現。根據特徵礦物可分為低角閃巖相和高角閃巖相。在低角閃巖相條件下,泥質變質岩中出現藍晶石十字石、鐵鋁榴石、斜長石、黑雲母、白雲母和石英;如原巖中K2O過剩,還有鉀長石與之共生(圖2-5)。在高角閃巖相條件下,泥質變質岩中白雲母和石英組合消失,代之以夕線石和鉀長石組合(圖2-6), 基性變質岩則以普通角閃石、斜長石和鐵鋁榴石組合為特徵。⑤麻粒巖相,是高級區域變質相。主要礦物多為無水礦物。泥質變質岩的礦物組合為夕線石或藍晶石(低壓麻粒巖相有堇青石)、鐵鋁榴石、斜長石、鹼性長石(往往是條紋長石)和石英。基性麻粒巖中常出現紫蘇輝石、單斜輝石和斜長石組合(圖2-7)。在麻粒巖相的岩石中可含有相當數量的普通角閃石或黑雲母,稱角閃麻粒巖相,它是角閃巖相和麻粒巖相之間的過渡類型。

變質相極高壓相

出現於高壓環境,以温度增高為序列有下列各相。①藍片岩相。又稱藍閃石片岩相或藍閃石-硬柱石片岩相,是典型低温高壓變質相。多見於大陸邊緣、大洋板塊的俯衝帶上或碰撞型造山帶內。已發現的藍片岩多為顯生宙的產物,但也有屬於晚元古代的藍片岩。典型變質礦物組合有藍閃石、硬柱石、文石、硬玉和石英等。當温度升高而壓力降低時,基性變質岩中除藍閃石(青鋁閃石、鎂鈉閃石)外,還含有温度較高的黝簾石和陽起石,但不含典型的高壓礦物硬柱石、硬玉和石英等,稱為藍閃綠片岩相,它是藍片岩相和綠片岩相之間的過渡類型,在元古宙和古生代副高壓變質地帶內比較發育。②榴輝巖相。形成温度範圍較寬。典型岩石為榴輝巖,原巖是基性巖,主要礦物組合為綠輝石、鐵鎂鋁榴石,有時含少量藍晶石、黝簾石、普通角閃石或藍閃石等。榴輝巖一般不含長石。榴輝巖的形成機制尚未研究清楚。
變質亞相是變質相的次一級劃分。有些變質相的温度和壓力範圍較寬,可根據標誌礦物或礦物組合進一步劃分為幾個次一級的温度和壓力範圍,即變質亞相。變質亞相只具有局部意義,這一概念已較少使用。

變質相參考書目

程裕淇等:《變質岩的一些基本問題和工作方法》,中國工業出版社,北京,1963。
賀同興、盧良兆等:《變質岩岩石學》,地質出版社,北京,1988。
都城秋穗著,周雲生譯:《變質作用與變質帶》,地質出版社,北京,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