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護國巖

(安溪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護國巖是安溪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龍涓鄉內灶村 [1]  ,在海拔1000多米的烏石山頂。原名烏石巖,宋代後易今名。
中文名
護國巖
原    名
烏石巖
類    別
安溪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    置
龍涓鄉內灶村

目錄

  1. 1 簡介

護國巖簡介

護國巖 護國巖
護國巖核心巖宇分內外殿,兩殿毗鄰,南履帽形巨石。沿內仿木石柱石樑承託,柱呈梭形,覆盆柱礎。內外殿依石壁鑿龕,崖刻三尊石佛,主祀定光佛。“文革”中局部遭砸毀。橫楣陰楷“寶佑丙辰六月建造內殿”等紀年款。東殿頂有小洞,其深莫測。明嘉靖《安溪縣誌》載:“相傳從中出米,僅贍居巖者。後人鑿而大之,遂不復有。”殿內石壁上有一洞孔,常年滲出清澈泉水,甜爽沁心,令人嘆奇。巖上石景薈萃,千姿百態,大者方圓十餘丈。四周古木參天,雲霧縹緲,晴天站在巖頂,可遠眺廈門鼓浪嶼全景。
護國巖 護國巖
護國巖 護國巖
護國巖山勢起伏迴轉,像一隻獅子。鳳山山脈伸下來的一條山脊是獅身,延伸到鶴林村石寨角落拱起的部分,是獅頭,石寨外和它正面對相鄰的灶坪流芳村,原叫“漏倉”,是獅嘴和料槽,山脊另一頭的崖壁是獅屁股。當地人根據山的形態,起了個“雄獅進食”的雅名。巖裏有個洞
護國巖 護國巖
叫漏米洞;洞
護國巖
護國巖(2張)
的水泉,被叫做“獅泉”。巖壁旁邊有一座寺,就是護國巖的正殿甘露寺。
相傳宋帝南遁時曾避難於此。北宋宣和年間,皇帝昏庸,奸臣弄權,連太子趙構也險被謀殺。鎮殿大將軍趙升探知消息,趕快密報趙構。趙升説:“如今奸黨勢力太大,鬥不過他們,只好先逃避一下。”趙構贊成,兩人收拾行李,連夜逃出京城,為隱蔽身份,太子趙構化名宋繼秉,趙升化名宋旭,兄弟相稱,向南方逃去。
兩人路上受盡了風霜之苦,流落到龍涓鶴林。他們見烏石巖地方偏僻,山高林密,四旁都是懸崖峭壁,對外只有一條小路可通,是個避難藏身的好地方,就隱居下來。巖裏有位明悟長老,已年近八十,他心地善良,武藝高超,已收了兩個身高體壯的後生做徒弟,日日唸經修道,種地練武。他見這兩個來客相貌不凡,落難到此,心知不是小可人物,出家人以慈悲為懷,就收留了下來。
護國巖 護國巖
趙構自起名號叫“宋頭佗”,心中時刻不忘除奸興國的大事,就在巖寺旁建造了兩座小書院,招集一些少年人讀書練武,準備日後為國效力。這麼多人集在一個小地方,不是連吃飯都很為難嗎?山神為了扶助宋太子的興國大業,便運用神力,讓烏石巖這“雄獅取食”的風水地為國獻糧。據説這頭“雄獅取食”一端伸頭向外,在隔壁的流芳村一帶四處吞吃稻穀,另一端在烏石巖拱起屁股,只要巖寺的人用竹竿在洞裏攪動,大白米就一升升地流出來。每人每日一升,不多也不少。洞中的獅尿泉,也長流不斷。因此,宋太子在這裏避難三年,不愁吃喝。
護國巖 護國巖
護國巖 護國巖
眼看三年將過,朝中奸黨四處尋訪宋太子的下落,最後發現趙構君臣住在烏石巖,就派兵來追捕。宋太子與巖寺僧眾依靠險要地形,拼力抵擋,以一當百,堅守了一個多月,後來明悟長老師徒三人被敵軍亂箭射死。
宋太子趙構得救,由保駕大將軍趙升等護送回朝,合力剪除奸黨。趙構登基後,為紀念烏石巖的這段經歷和三位高僧保駕的大功,在建炎四年敕封烏石巖為“護國巖”。三個和尚為“三代祖師”,並叫人雕刻三尊白石佛像,世代受人供奉,後人還題了兩對對聯:“護太子發祥裏佐聲譽,國振興啓塑尊嚴神靈”“保佑眾生聖神永在,國泰民安瑞氣長存”。
護國巖
檻外懸崖千尺險;
欞前桃李萬花妍。
安邦切勿思高枕;
定國尤須展壯猷。
遊客勿忘家國事;
靖康大恥古今羞。
勁松百折根盤石;
泉窟長盈水潤心。
——以上四聯陳振珠作
太子稱龍登極位;
早忘護國靖康囚。
護佑眾生聖神永在;
國泰民安瑞氣長存。
護太子,發揚裏佐聲譽;
國振興,啓塑尊嚴神靈。
1985年10月21日,護國巖被安溪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