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譚腿

鎖定
潭腿是中國武術拳種之一。在武術裏一直有“南拳北腿“之稱,這裏的南拳指的就是洪拳,而“北腿”就是譚腿,亦稱“潭腿”。潭腿套路樸實工整,左右對稱,氣勢連貫。在攻防技擊方面,較強地突出了北方拳派的特點,腿法多變,迴環轉折進退順暢。
中文名
潭腿
類    型
中國武術拳種

譚腿歷史淵源

潭腿的起源有以下幾種説法:
①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②崑崙大師創于山東龍潭寺,早期稱潭腿,晚年稱譚腿。
③由河南譚家溝子譚某所創,稱譚腿。
④有的教門彈腿流派稱是唐代由西域穆斯林東傳的技擊術。
⑤有的教門彈腿流派稱是明代大將戚繼光部下西北一帶的穆斯林所創。
⑥臨清潭腿稱潭腿的“潭”字是借用了發源地龍潭寺的“潭”字所命名。
⑦滄州彈腿起源相傳有位阿誾觀看肥瘦兩隻公雞打架搏鬥,決然靈感大發,悟出其中的精妙而開創十路彈腿。
儘管眾説紛紜,各執己見,但根據各家彈腿的言論及與史料核對,譚腿的流傳應該是這樣的。
受戰亂的逼迫,唐末宋初五代時期的崑崙大師在山東龍潭寺削髮為僧。他擅醫術和武術,在龍潭寺開山授徒,創立了以腿法見長的武學門派,早年傳授時以地名龍潭寺的“潭”字命名,稱潭腿,也稱“臨清潭腿”。潭腿拳醫並用,內外兼修。崑崙大師晚年時,又對潭腿技術進行了改進,使它在腿法上變為“下取七寸上取檔”,功架上由低改中·使發力更加順暢,同時將“潭’改為“彈”,取其發腿彈射之意,以區分早期所傳的潭腿。
明朝正德年間,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人相濟禪師,親自到山東臨清龍潭寺巡訪、與崑崙大師後輩傳人躍空大師相見,兩位僧人將少林的羅漢拳與臨清潭腿互換學練以留做紀念.後來,少林寺後人又將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動並添增兩路,稱為少林譚腿。 [1] 

譚腿功法解析

譚腿口訣

頭路出馬一條鞭,
二路十字鬼扯鑽,
三路劈砸車輪勢,
四路斜踢撐抹攔,
五路獅子雙戲水,
六路勾劈扭單鞭,
七路鳳凰雙展翅,
八路轉金凳朝天,
九路擒龍奪玉帶,
十路喜鵲登梅尖,
十一路風擺荷葉腿,
十二路鴛鴦巧連環。 [4] 

譚腿拳諺

拳諺説“練拳不練腿,如同冒失鬼“,因此彈腿也被看成是武術基礎訓練項目之一。彈腿之風格,動作精悍,配合協調;招數多變,攻防迅疾;節奏鮮明,爆發力強。彈腿之技擊,多上下盤同步出擊之術,可令對手防不用防。下盤發招講究腿三寸不過膝,招式小速度快,攻時無被克之虞。上盤進擊以劈砸招術最多,力度大,拳勢猛。傳有歌雲:“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彈腿四隻手,人怕鬼見愁“。 [3] 

譚腿步法

基本步法是根據攻防的需要,調整與對手之間的距離,便於實施進攻與防守的動作姿勢。步法是譚腿技術運用的基礎,它的運用要突出合理、靈活、快速、多變的特點,並要與攻防動作緊密配合。拳諺“三分拳,七分步”及“步動招隨,招起步進”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5] 

譚腿腿法

腿法指的就是踢腿,它是十二譚腿基本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能否練成超羣的腿法起着關鍵性作用。練習踢腿,可以增強腿部的柔韌性、靈敏性及控制力量。練踢腿的方法有正踢、裏合、外擺、側踢、後撩、側踹、後襬、後踹八種。 [5] 

譚腿主要特點

譚腿的特點是一路一法,左右對稱,拳法清晰,動作簡單潔,爆發力強,講究實用。拳顏雲:"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彈腿四隻手,人鬼見了都發愁."。所以習北派武藝的多以彈腿為根本。彈腿是老一輩武術家公認的一套有價值的套路,也適合初學武術的青少年作為入門的基礎套路。 [6] 

譚腿練習綱要

基本步法
步法
練習方法
樣式圖
弓步
步形:兩腿一前一後,前腿屈膝半蹲,後腿蹬直,使兩腳在同一條直線上。兩腳尖內扣,全腳掌着地。上身挺直,左拳向前伸直;屈右肘,右拳抱於腰間。目視左前方。左腳在前為左弓步,右腳在前為右弓步。
練法:兩腿形成弓步後,以兩腳為軸,身體向左右連續轉1800,一會左弓步,一會右弓步,反覆練習。也可加上手臂的動作,在轉體前兩拳變掌,分別向外再向內畫弧,轉身後變拳,再次形成弓步後屈肘抱於腰間。也可以演練弓步衝拳或弓步推掌。
弓步 弓步
馬步
步形:兩腳開立。間距相當於兩倍腳長,兩腳尖微外展。兩腿屈膝半蹲,兩大腿面平行,全腳掌着地,全身重心落在兩腿之間,注意不能踮起腳尖。身胸挺直,屈肘,兩拳抱於腰間。目平視正前方。
馬步 馬步
僕步
步形:兩腳開立,再一腳向外開一步。一腿屈膝全蹲。使大腿與小腿靠緊,臀部接近小腿,全腳掌着地;另一腿挺直平僕,腳尖內扣,全腳掌着地。兩手抱拳,放於腰間,目視僕腿一側。左腿僕平為左僕步。右腿僕平為右僕步。
練法:初學者應先練下蹲、僕腿,結合起立後又僕下去,反覆練習,直到下蹲腿能自如全蹲,僕平腿能自如僕平,再練挺胸、塌腰。當僕步姿勢完全合格後,再加練技術動作,如僕步穿掌、僕步亮掌、僕步掠掌、僕步砸拳等。
僕步 僕步
歇步
步形:兩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腳全腳掌着地。腳尖外展;後腳前腳掌着地。膝部貼近前腳外側。臀部坐於後腿接近腳跟處,兩拳抱於腰間。目視正前方。
練法:歇步練得是否準確,是檢驗一個習武者下盤功夫的標尺。初練者可以先面對物體。手扶物體演練蹲腿、挺胸等動作。當符合動作規格後,可不扶物體。練習叉步、全蹲、挺胸。反覆練蹲起等。直到步形正確,再練持續時間。最後可練一些技術動作。如歇步亮掌、歇步穿劍等。
歇步 歇步
虛步
步形:兩腳前後開立。也就是一腳在前、一腳在後。後腳外展15,後腿屈膝半蹲;前腳腳跟蹺起。腳面繃平,腳尖內扣,使腳尖虛點地面。膝微屈。全身重心落在後腿上。兩手握拳收於腰部。目平視正前方。右腳在前為右虛步,左腳在前為左虛步。
練法:演練虛步的要點是多練後腿屈膝時微蹲持續的時間。在步形正確的前提下。反覆練習後腿屈蹲,由半分鐘延長到1分鐘,同時還可以加些相關動作。如架掌、推掌、亮掌、勾手、挑掌等。
要領:虛實分清,重心放在後腿。目平視。 [5] 
虛步 虛步
基本腿法
腿法
練習方法
樣式圖
正踢
①準備式。首先立正站好,右腳向斜後方撤步,撤步的距離是本人的1~1.5倍腳長(30~40cm),成實戰步站立,兩腳尖斜向前方約45°平行。兩膝微屈,兩腳的腳前掌着地,腳跟微抬起。身體側向對方,松胸、溜肩、收下頜。後手輕握拳,屈臂抬起,前臂、上臂之間的夾角小於60°,拇指內側置於下頜外側,肘部下垂,輕貼右肋處;左手輕握拳,拳眼向上,左臂彎曲,肘關節夾角在90°~110°之間,拳與下頜同高,肘關節與地面垂直。下頜微收,目視正前方。
②左腿挺膝站立,提右腿向前上方踢起,腳尖內勾,盡力貼近額頭。踢腿同時兩臂向下用力。
③右腿下落後變成前點步,換成右腿支撐,進行踢左腿練習。
要領:重心都集中在支撐腿上,要求挺胸、直腰、收腹、沉髖。踢腿時,腳尖必須內勾,踢腿過腰時要猛、要快。
正踢 正踢
裏合
①準備式站立。
②③左腿立地,挺膝伸直,支撐重心。提右腿,勾腳尖向前上方踢起,再由右側方向左側上方擺動。
④右腳下落於右側原位。依此踢左腿,交替練習。
要領:立地的一腿支撐重心,注意挺胸、立腰、合髖。左右裏合時,幅度要大,形狀如同打開的扇子。
裏合 裏合
外擺
①準備式站立。
②③左腿立地,挺膝、繃直,支撐全身重量。提右腳,勾腳尖向前上方踢起,然後向右側外擺腳。
④兩腿交替練習。
要領:一腿立地時支撐全身重量,挺胸、塌腰、松髖、展髖。兩腿交替外擺時,幅度要大,形狀如同打開的扇子。
外擺 外擺
側踢
①準備式站立。
②右腳向前上步,立地,腳尖外展。同時提左腳跟,屈左膝,蓄勢待發。
③提左腿向左側伸直踢起,左腳尖內勾。
④左腿下落於右腳內側成左點步。然後,左腳踏實,右腿伸直站立,抬右腿向左側耳邊踢起,左右交替練習。
要領:同正踢。
側踢 側踢
後撩
①準備式站立。
②右腳向前上步,同時向左側轉身90°。右腳前腳掌着地,屈右膝;左腳外展。同時右臂向下用力,重心落在左腳。目仍視正前方。
③提右腳,腳背繃直,勾腳尖由後往上撩;左腿伸直。同時兩臂向下用力。
④右腿下落。然後,抬左腿後撩,左右交替練習。
要領:提右腳,腳背繃直,勾腳尖由後往上撩。
後撩 後撩
側踹
側踹屬於身體側身攻擊的屈伸性腿法。它的特點是變化多、實用性強、擊打距離長、攻擊力量強、攻擊的範圍廣。
①準備式站立。
②重心後移,左膝微屈,右腿屈膝提起,與腰同高,大腿貼近胸部,小腿外擺,與上體成90°夾角,腿尖微勾,腳掌指向對手。此時右拳置於右大腿側上方,左拳置於下頜處防守。
③身體側後仰,同時大腿猛力伸直,帶動腳掌向前沿直線蹬踹;發力的同時展髖,支撐腿腳尖指向側後方。此時右拳置於下頜處防守,左拳置於胸前防守。
④動作完成後,右腿按原路線收回,成實戰姿勢站立。再換左腿進行練習。
要領:提膝與踹腿動作要協調一致。 [5] 
側踹 側踹

譚腿武術流派

譚腿按種類分為臨溪潭腿、精武譚腿、少林潭腿、教門彈腿等,大體風格極為接近,均遵循“起腿不過膝”的原則。
臨溪潭腿
其有十路拳,一路順步單鞭勢,二路十字起蹦彈,三路蓋馬三捶式,四路斜踢撐抹攔,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單展,七路掖掌勢雙看,八路轉環剁子腳,九路捧鎖陰陽掌,十路飛身箭步彈。
精武潭腿
精武潭腿是霍元甲精武體育會傳統功法,其拳路,一路弓步衝拳一條鞭,二路左右十字蹦腳尖,三路翻身蓋打劈砸式,四路撐扎穿撩把腿彈,五路護頭架打掏心拳,六路僕步雙展使連環,七路單展貫耳腳來踢,八路矇頭護襠踹兩邊,九路腰間碰鎖分兩掌,十路空中箭彈飛天邊,十一路勾掛連環機巧妙,十二路披身伏虎反華山。
少林潭腿
明朝正德年間由少林寺相濟禪師和龍潭寺躍空大師將羅漢拳與臨清潭腿結合所創。後少林寺將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動並添增兩路,稱少林潭腿。
其拳路為頭路出馬一條鞭,二路十字鬼扯鑽,三路劈砸車輪勢,四路斜踢撐抹攔,五路獅子雙戲水,六路勾劈扭單鞭,七路鳳凰雙展翅,八路轉金凳朝天,九路擒龍奪玉帶,十路喜鵲登梅尖,十一路風擺荷葉腿,十二路鴛鴦巧連環。
教門彈腿
崑崙大師晚年所傳,因習練者多為清真教回族,故又稱教門彈腿。在練法上中盤腿法稍有變動,出式為湯瓶式,發腿與襠平。
其拳路為頭路衝掃似扁擔,二路十字巧拉鑽,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撐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來意,六路進取左右連,七路蓋抹七星式,八路碰鎖跺轉環,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