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履

鎖定
謝履(1017-1094),字履道,北宋福建惠安菱溪謝莊嶺(今塗嶺鄉謝莊嶺)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謝履於章衡榜舉進士。
中文名
謝履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017年
逝世日期
1094年
主要成就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舉進士
性    別

謝履人物生平

初入仕,被委為南安縣主簿,不久後升任清溪縣(今安溪縣)縣令。任職期間,“視泉州為本貫,檢防尤嚴”。熙寧中(1068~1077年),提升為都水監,遷丞。時山東曹州府靈平黃河故道河堤決口,河水氾濫。他帶領黎民築堤堵洪,成效顯著,卻不為自己報功請賞。元豐二年(1079年)十二月,以校書丞知興化軍州事。元豐五年(1082年)十二月,轉承議郎,滿替。元祐五年(1090年)十月,以左朝議郎再知興化軍。同年十一月,因母親逝世歸守喪。後又歷知浙江婺州府。在他蒞任以前,本來府庫田賦税收一律入五穀布匹,他取消這種納税完糧辦法,改以物折幣入庫,於是銅錢遂得北運上繳。謝履一生為官清廉,終於任上。

謝履建設泉州港

史載,謝履在南安主簿和安溪縣令任內,他“為泉州本貫,檢防尤密”。謝履任職於南安、安溪時,正是宋代名臣蔡襄兩度任泉州太守,倡建洛陽橋的時候。是時,泉州刺桐港正漸成東方大港,洛陽橋成,更有利於南北通商往來。泉州的發展,吸引四海商賈八方賓朋,正日趨繁華。期間,難免魚龍混雜,地方不靖。謝履在泉州周邊大力整肅治安,有利於泉州繁華府地社會的安寧和經濟發展。

謝履治理黃河

宋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年),謝履因政績調任京官,先任都水監,不久又升任都水丞(主管全國水利設施、防汛抗災等事務),前後近十年。自古黃河十年九濫,管理河務的官員所遇的艱險可想而知,謝履在都水丞任上,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為國為民分憂。每逢艱險關頭,他總是挺身而出且不居功自傲。一則出自正史的記載,足以説明謝履的為人。
謝履升任都水丞後,恰逢山東曹州府靈平縣黃河故道河堤決口,河水氾濫,百姓四處逃亡。這種關乎百姓安危的時刻,理應有當權者坐鎮決策調度,提出具體防堵辦法和應變措施,可那些食朝廷俸祿的達官們,卻逃得不知所向。品級低微的謝履,卻臨危不懼,挺身而出,帶領當地百姓奮力堵住決口的河段,挽救沿河萬千百姓。按慣例,像謝履這樣率眾堵洪立下大功的官員,只要上疏稟報朝廷,就能得到朝廷的獎賞,而謝履卻不願去報功請賞,只是淡然處之。

謝履兩袖清風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十二月,謝履以秘書丞出知興化軍。元豐五年十二月,知州任滿,遷承議郎。至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十月,以左朝議郎再知興化軍。同年十一月,因母親逝世“丁內艱”離職回鄉奔喪。守制期滿後,轉任浙江婺州知州。不久後,因年老致仕還鄉。卒後被祀於鄉賢祠中。謝履一生宦海浮沉近四十年,始終兩袖清風,保持着清正廉潔的操行。
據史載,在謝履任婺州太守前,婺州府從來都是讓百姓以五穀布匹等實物繳納税賦。儘管給收繳入庫營運等造成極大的不便,但歷年沿襲無人變更。謝履一到任,大膽改用以物品折錢幣收取入庫,百姓方便官府方便,儲運更是方便,一府賦税輕車簡從便可北運。

謝履家庭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兩宋之際,謝氏一門文名遠播。謝履從弟謝文龍、謝惟新,皆是博覽經史的儒學名士,兩人皆以詩詞文章揚名於江南。北宋末年名士陳覺民稱讚他們:“二謝真江右人物!”可惜謝惟新早逝。謝文龍曾屢次參加會試不第,後被選入太學,朝臣範祖禹和吏部郎官莊嶽均極為器重他。謝文龍進士及第後未及授官職,便病卒於京都。謝文龍侄謝起宗,善評經史,持論自成一家,曾作“野議”十篇傳於當世。丞相趙鼎贊其“才識高遠”,希望他日後能大展宏圖。可惜謝起宗於臨會試時一病不起。時人稱之為“菱溪先生”。謝履身後,謝門後裔更加輝煌。僅南宋一代,謝履的孫輩、曾孫輩中,便有四人高中進士。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孫謝汝為於黃定榜中進士;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曾孫謝齊石中進士一甲第二名(後世稱“榜眼”),曾官通直郎;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侄孫謝宜中於鄒應龍榜中進士;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曾孫謝次魯於周震災榜登第,與民族英雄文天祥為同榜進士。

謝履家世介紹

謝履是宋惠北城山鄉待賢裏十一都菱溪謝莊嶺(清嘉慶時有村名謝宅,在菱溪北,後不知所終。今菱溪水庫旁尚有“社莊嶺”地名,應是“謝莊嶺”的諧音)人,乃唐代名臣侍御史謝遜的後裔,家門數代顯赫。生活於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至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官至浙江婺州知州。《泉州市志·人物表》錄謝履曾任大理寺卿,刑、户部侍郎

謝履書法家

謝履還是一位書法家,尤其擅長行書和隸書。他的作品被時人視為上品,競相收藏。

謝履雙峯詩集

他同時還是一位詩人,著有《雙峯詩集》行於世。吟詠泉州的主要有《泉南歌》:“泉州人稠山谷瘠,雖欲就耕無地闢,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上下守》:“閩嶺天南表,清源第一洲,朝廷推重鎮,師帥得賢侯。”詠泉州風物的詩還有:“蛇氊躡龜背,蝦嶼據龍頭,岸隔諸蕃國,江通百粵舟。”“秋日蓮峯淨,春風石筍抽”。 [1]  其中吟詠泉州的作品主要有:
泉南歌
泉州人稠山谷瘠,雖欲就耕無地闢;
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
首聯概述了古時泉州人多地瘠的貧窮狀況;次聯則描述了宋時泉州百姓以刺桐港為依託,廣造舟楫,開拓海上航路與海外通商的盛況。
上下守
閩嶺天南表,清源第一州;
朝廷推重鎮,師帥得賢候。
詩中的“朝廷推重鎮”,説明當年泉州港在同異域通商,增進海內外交流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賢候”一詞,無疑是指當時泉州太守,建成洛陽橋的慶曆名臣蔡襄了。
吟詠泉州風物的詩句
謝履吟詠泉州風物的詩句還有:“蛇罔躡龜背,蝦嶼據龍頭。岸隔諸蕃國,江通百粵舟。”“秋日蓮峯淨,春風石筍抽”等。其中“蛇罔龜背”、“蝦嶼”、“龍頭”、“石筍”等,描寫的都是其家鄉惠北(今泉港區)的風物,諸景至今猶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