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諾曼騎兵

鎖定
諾曼騎兵是北歐維京人,是日耳曼眾部族中的一支,他們又被稱為Norman,原意North Man,即北方來客。
他們居住在相對隔絕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惡劣的天氣和貧瘠的土地養成了彪悍的民風,每個男子都是優秀的戰士和水手。9世紀起,原本有限的耕地再也容納不下膨脹的人口,諾曼人開始沿着歐洲的海岸線南下,尋找更好的生存空間。海盜們最早佔據了塞納河谷法蘭克人無法阻止他們。911年,國王"頭腦簡單"的查理三世不得不將諾曼底地區劃給諾曼人定居。在那裏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城邦,並且在富饒的土地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經濟運作體制,將收益用於擴軍備戰。雖然同樣的進程在歐洲各地如火如荼的進行着,諾曼人將側重點放在騎士和騎兵上。
中文名
諾曼騎兵
外文名
Norman cavalry
族    羣
諾曼人

諾曼騎兵諾曼人歷史

諾曼騎兵 諾曼騎兵
諾曼人(Normans)原意是“北方人”(Northmen),與丹麥人屬同一種族。在九、十世紀一些丹麥人向英格蘭東北部入侵時,另一些北方人則侵入法蘭西的西北部,建立了一個居留地------諾曼底(Normandy)。十世紀初,法蘭西國王正式承認諾曼底是一個公國,諾曼人承認對法國的附庸關係。後來,諾曼人信奉基督教,吸收法蘭西文化,甚至拋棄了自己的語言而學習法語。到十一世紀,諾曼人的文化主要是法蘭西的文化。十一世紀初,英格蘭與諾曼底的關係相當密切。英王愛德華是在諾曼底教養長大的。其母親是諾曼底的貴族。愛德華與其説是一個英國人,還不如説是一個法國人。在他統治的二十四年中,宮廷裏充滿了濃重的法蘭西氣息。
1066年愛德華死後無嗣。英國貴旅程哈羅德與諾曼底公爵威廉爭取王位。1066年9月,威廉率領大軍渡過海峽,在英國南部哈斯丁殺死哈羅德,擊敗英軍,登上英國王位,開始了英國曆史上的“諾曼征服”.1066年10月11日,哈羅德從倫敦出發,13日夜到達黑斯廷斯附近的一處高地宿營。威廉的遠征軍此時也已趕到黑斯廷斯,雙方在此遭遇。一場激戰,也是威廉征服戰爭中決定性的一戰就這樣開始了。哈羅德選擇威爾登山地的山背最高處作為統帥部所在地,將親兵部署在峯頂兩側,在中央構成堅固的防守,兩翼則是民兵把守。持矛、斧的步兵,肩靠肩、盾靠盾構成嚴密的方陣。威廉將軍隊分成左中右三路,每一路又分三個方陣,第一線是弓箭手,第二線是重裝步兵,第三線是騎兵。他親自指揮中央的諾曼底戰士,並在隊前打起教皇賜予的“聖旗”。
戰鬥中的諾曼騎兵 戰鬥中的諾曼騎兵
14日上午9時,號角齊鳴,戰鬥開始。諾曼人排成一線,沿山坡向山頂推進。當兩軍接近時,諾曼弓箭手開始射箭,英格蘭人憑藉盾牌護身,用長矛、標槍、戰斧向敵人發起衝擊。
英軍居高臨下,兵器鋭利,給諾曼人嚴重殺傷。威廉左翼開始向山下敗退,中央的諾曼人也受到影響後退。在混亂之中,威廉墜馬,但他馬上恢復鎮靜,躍上另一匹馬,大聲高呼:“請大家都看着我,我還活着。上帝會保佑我們勝利。”諾曼人停止敗退,重整旗鼓,在威廉指揮下,由騎兵在前,步兵隨後,向英軍發起第二次進攻。結果仍無法突破對方密集的防線。此時,威廉改變戰術,用佯敗將敵人引開堅固有利的陣地,諾曼人向後退到谷底上山,待敵人追擊時,居高臨下予以痛擊。哈羅德沒有識破這一計謀,追擊時損兵折將,實力受到削弱。威廉抓住這一戰機發動最後反攻。哈羅德中箭身亡,英軍陣腳大亂,全線崩潰。黑斯廷斯戰役以威廉的徹底勝利而終。
從圖中看,歐洲重騎兵的標準裝備大概都齊了——長盾,長劍,馬鞍,馬鐙,重甲(不過是鎖子甲)。另外説一下,圓桌騎士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諾曼騎兵諾曼騎兵裝備

諾曼騎兵的裝備 諾曼騎兵的裝備
諾曼的騎兵攻擊是極其可怕的,此後整整四個世紀之內,歐洲沒有那支步兵是他們的對手。
這要歸結於一系列軍事技術上的革新與改進:諾曼人的馬鞍用木頭製成,並且加高了前橋,雖然不如以往皮革的舒適,但使騎士坐的更加穩固;馬鞍下有兩條寬肚帶,一條束在坐騎前胸,一條捆住腹部;兩個皮製的馬鐙墜在馬鞍下,諾曼的騎兵在歐洲最早使用馬鐙。使他們可以在馬上站直身體,用兩臂和軀體加緊長矛,藉着戰馬的速度和重量來衝擊敵人。在那以前的騎兵雖然也用長矛,但多半是靠肩膀來揮動,力道自然不可同日而語,所有這些使諾曼騎兵一時所向無敵。
此時的梭子甲也加大了尺寸,下襬垂到膝蓋,衣袖也延伸到手腕,重達15公斤。馬鞍後方掛着鳶形盾,比傳統的小圓盾提供更有效的防護,但是因為分量增加,所以用手持的時候時候還要在肩上斜跨一條揹帶。
諾曼底戰術
諾曼騎士開創了一種使其留名青史的戰術——夾槍衝鋒 在槍矛等武器初次應用於騎兵上,適用於近距離中低速刺殺,槍矛等武器的長度,以及可靠性能增強騎兵中遠程作戰能力與衝擊力,但相比慢悠悠轉圈刺擊的鐵甲聖騎兵,諾曼騎士則大量聚攏,一齊將騎槍放平衝擊敵人,在接敵瞬間放棄騎槍任其通過慣性撂倒敵人然後拔出劍進行近戰攻擊,這種戰法看似浪費,尤其是在遊戲中,但在現實中,他的傷害卻是高爆榴彈,投石機,弩炮級別的,這便是衝擊騎兵——諾曼騎士,包括後來的所有代表時代潮流的騎士,無非是具裝罐頭,騎槍,重甲馬加箏形盾。
諾曼騎士聚集衝鋒的過程,但是很少有騎兵能有效持續地做到,但諾曼人就是能輕鬆自如地配合,他們的隊形十分緊密,甚至不會落下一個蘋果。著名拜占庭公主以及歷史學家安娜科穆寧稱他們的騎槍可以刺穿巴比倫的城牆,這當然是誇張,但是人家要説的是西歐衝擊騎兵那無可比擬的衝擊傷害,哪怕是實力強悍,近戰扛把子的鐵甲聖騎兵碰到諾曼騎士也常常是一換一的關係,所以衝擊重裝騎兵自然取代了衝擊力貧弱的具裝騎兵,諾曼騎兵,開啓了一個新時代,看似是重騎兵的退化,但實際上,諾曼騎兵更符合體系戰爭的各種繁瑣要求,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時代的寵兒。而針對對攻擊抗擊力弱的特點,諾曼騎兵常常會與大量重步兵協同作戰,抵抗箭雨,諾曼騎兵也代表了西歐人的整體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