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諾普喬椎龍

鎖定
諾普喬椎龍(學名:Nopcsaspondylus)意為“諾普喬的脊椎”,是以最初敍述者法蘭茲·諾普喬(Franz Nopcsa)為名。
中文名
諾普喬椎龍
拉丁學名
Nopcsaspondyl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蜥形綱
蜥臀目
亞    目
蜥腳形亞目
雷巴齊斯龍科
諾普喬椎龍屬

諾普喬椎龍分佈範圍

諾普喬椎龍是蜥腳下目雷巴齊斯龍科的一 [1]  化石發現於阿根廷內烏肯省的Candeleros地層,年代為上白堊紀的康納克階。

諾普喬椎龍形態特徵

化石是一個背部脊椎骨,是在1902年由諾普喬所敍述,但當時並沒有命名,該化石現已遺失。諾普喬椎龍具有小型椎體與大型側腔,現在被認為是種典型的雷巴齊斯龍科動物。

諾普喬椎龍該科種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總科:
樑龍超科 Diplodocoidea
科:
雷巴齊斯龍科 Rebbachisauridae
屬:
諾普喬椎龍屬 Nopcsaspondylus
Apesteguía, 2007
化石時期: 晚白堊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