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論戴震與章學誠

鎖定
《論戴震與章學誠》是2005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英時
中文名
論戴震與章學誠
作    者
余英時
出版時間
2005年1月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頁    數
356 頁
ISBN
9787108022103 [3] 
類    別
學術作品
定    價
21.00 元
人    物
戴震、章學誠

論戴震與章學誠內容簡介

戴震章學誠是清代學術史與思想史上兩大高峯,他們的出現,在作者看來代表了清代儒家智識主義的興起,是儒家學術思想由“尊德性”向“道問學”這一學術轉向的表徵與邏輯結果。作者認為,清代考據學的興起,僅僅從外在原因諸如滿清入主中原等方面來考察,並不能完全把握到其真正原因。學術思想的發展變化,還應有其自身的“內在理路”。作者從戴震與章學誠的學術關係入手,細緻地分析了清代儒學從理學轉入考證並進而出現戴、章二大家的內因。其中最引人注意之處除了曾招致爭議的“學術理路”之説外,作者對戴、章二人的心理分析,也非常精彩。事實上毋寧説,“學術理路”一説的得出正有賴於從心理狀態的切入。本書寫作及印行時間是七十年代中期,而此次印行的則是增訂本。增訂之處,一是根據新發現的章學誠遺文,補論書中所論章學誠的文史理論;其二是補論宋明儒學及清代思想史,加強了本書所論的歷史根據。 [2] 
作者的“內在理路”説曾經引起很大的爭議,讀過此書後,不但可以瞭解這一説法的具體含義併為理解清代學術史提供一個別樣的視角,而且還可以啓發我們思考近十多年來圍繞儒學現代價值問題的諸多爭論。

論戴震與章學誠 目錄

增訂本自序
自序
內篇
一、引言
二、章實齋與戴東原的初晤
三、儒家智識主義的興起
——從清初到戴東原
四、章實齋的史學觀點之建立
五、章實齋的“六經皆史”説與“朱、陸異同”論
(一)“六經皆史”説發微
(二)“朱、陸異同”論的心理背景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涵義
六、戴東原與清代考證學風
(一)“博雅”與“成家”
(二)“狐狸”與“刺蝟”
(三)有志聞道
(四)義理的偏愛
(五)考證的壓力
(六)緊張心情下的談論
(七)論學三階段
(八)最後的歸宿
七、後論
八、補論:章學誠文史校讎考論
外篇
一、戴震的《考經》與早期學術路向
——兼戴震與江永的關係
(一)《經考》與《經考附錄》
(二)戴東原之早期學術路向
(三)戴東原與江慎修
二、戴東原與伊藤仁齋
三、章實齋與柯靈烏的歷史思想
——中西曆史哲學的一點比較
引言
(一)中國史學中的人文傳統
(二)史學中言與事之合一
(三)筆削之義與一家之言
(四)結語
四、章實齋與童二樹
——一條史料的辯證
五、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
——宋明儒學中的智識主義的傳統
(一)引言
(二)宋明理學中智識主義與反智識主義的對立
(三)經典考證的興起與儒學的轉向
六、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
(一)為什麼要重新解釋清代思想史?
(二)宋代儒學及其內在問題
(三)從“德性之知”到“聞見之知”
(四)“經世致用”與顏李學派
(五)清代儒學的新動向——“道問學”的興起
(六)經學考證及其思想背景
(七)戴東原和章實齋
(八)結語 [2] 

論戴震與章學誠作者簡介

余英時 [1]  (1930-),安徽潛山人。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生,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中國史教授、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康奈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1973年-1975年出任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2006年獲美國國會圖書館頒授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數十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