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論九八抗洪精神

鎖定
抗洪搶險鬥爭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這場威武雄壯氣壯山河的鬥爭所產生的影響和深遠意義,將隨着時間推移充分顯示出來。
中文名
論九八抗洪精神
評論員
任仲平
刊發時間
1998年09月17日第1版
同文刊發
《中國防汛抗旱》1998年第04期
全文內容
1998年9月17日人民日報頭版 1998年9月17日人民日報頭版
圍繞着這場鬥爭所煥發的偉大抗洪精神,全國上下所呈現的精神風貌,已經成為現代文明史上的奇觀,引起全中國和全世界人民的關注。
(一)
江澤民同志高度評價“九八抗洪精神”,他強調指出,在這場偉大的抗洪搶險鬥爭中,我們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這是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這一雄偉壯闊的局面出現在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為創建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艱苦奮鬥了近半個世紀並且取得重大成就的國家,這不是偶然的。為了戰勝這場特大自然災害,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投入兵力36萬多人,地方黨委和政府組織調動了800多萬幹部羣眾參加抗洪搶險;加上為抗洪搶險提供直接服務的各部門、各地區、各系統的力量,總數達上億人口;以不同的方式關心支持抗洪搶險的人們就更多。這場抗洪搶險鬥爭,規模之大,氣勢之壯,鬥爭之嚴酷激烈,歷史罕見,世界罕見。重要的是,上下一心、幹羣一心、黨羣一心、軍民一心、前方後方一心。真正是撼天動地,勢不可擋。
“不怕困難、頑強拼搏”,這是由人水相搏,兩相對峙的嚴酷格局所決定的。一方面是水大勢猛、南北為害,對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千百萬人民羣眾生命財產造成的嚴重威脅;一方面是,抗洪軍民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了保衞改革開放成果,不怕困難,不畏艱險的英勇抗擊。不是短時間的水來土掩、兵來將擋,而是長時間的反覆較量;不是個別人的身先士卒、出生入死,而是整個抗洪軍民的團結合作,頑強拼搏。抗洪軍民是一個英雄羣體。他們中的先進分子,有的累倒,有的累死,有的捨生忘死、捨己救人,有的哥哥倒下弟弟上去、丈
夫倒下妻子上去、兒子倒下父親上去。一個民族有了這種精神,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什麼艱險不能戰勝。
“堅韌不拔、敢於勝利”,顯示了抗洪軍民的“韌”性和“剛”性。這次特大自然災害是對人的體力極限、精神極限的最大挑戰。也正是在迎擊這種挑戰中,形成了抗洪精神的最強音。這次特大洪水,為害範圍廣,持續時間長,人被累乏,堤被泡軟,抗洪搶險物資一次又一次被用完,沒有堅強的意志和耐力,沒有敢於勝利的信心和把握,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為後盾,就很難面對兇猛的接踵而來的八次衝擊波,始終堅持嚴防死守,沉着應戰,奪得一個又一個重大勝利。這裏的關鍵是,黨中央的敢於勝利,善於勝利;黨中央的崇高威望和巨大凝聚力、向心力;黨中央的果斷決策、科學部署、指揮若定、決戰決勝,將大家的信心和力量高度凝聚起來,集中成一個戰無不勝的鐵拳。如果説,抗洪精神是一支氣勢恢宏撼天動地的大合唱,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是這場大合唱的總指揮。
(二)
“九八抗洪精神”之所以能夠引起大沖擊大震動,是因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是我們民族最美好最高貴思想品格的集大成。這是一個由多種精神品格重新構築的精神共同體,具有不同尋常的高度、廣度和力度,大大強化和提升了我們民族的精神品格。
“九八抗洪精神”的實質是,以公而忘私,捨生忘死的共產主義精神為靈魂;以人民利益國家利益全局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識為核心;以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大協作精神為紐帶;以不怕困難,不畏艱險,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旗幟;以自強不息、貴公重義、艱苦奮鬥、同舟共濟、堅韌不拔、自尊自勵等傳統美德為血脈為營養。是這一切高貴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擊自然災害的殊死搏鬥中所形成的交匯點———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匯點,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交匯點,革命英雄主義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交匯點。它使我們看到,美好的品格和行為一旦集中起來會是多麼壯美。億萬人民的力量一旦集中起來會是多麼強大。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情操一旦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結合起來,會把我們的民族品格帶向一個多麼光輝燦爛的境界。
它使人們進一步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前途,看到了人類的美好未來。
(三)
“九八抗洪精神”是怎樣形成的,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人民和國家,為什麼能夠在抗洪搶險鬥爭中凝聚起這一偉大的精神力量?
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是,認識一個事物、一種精神現象的本質,不能從事物本身去尋找解釋,而必須到產生這一事物和精神現象的歷史事件和實踐活動中去尋找。
毫不誇張地説,這場特大自然災害所造成的威脅以及為了戰勝這場特大災害所進行的殊死搏鬥,是當今世界所發生的重大事件之一。事件就是歷史,就是舞台。重大事件,特別是發生在一個偉大國家的重大事件,是成就英雄、偉人和時代精神的重要契機。正是抗洪搶險這一偉大的鬥爭,空前地把我們的力量集中起來,把我們的精神和精鋭集中起來,把我們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品格集中起來,湧現了一大批頂天立地的英雄,形成了拔山貫日、氣壯山河的精神奇觀。這是一個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時集中同時增長同時發揮威力的過程,也是一個相互
激發相互轉化的過程。
這種空前集中、高度集中,是建築在社會主義制度適合集中力量集中優勢辦大事的優越性上;建築在黨和人民利益高度統一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蒸蒸日上的發展前途上;建築在長期以來我們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並且抓出了成效,抓出了巨大的精神儲備、隊伍儲備、綜合國力的儲備上。還因為,這場抗洪搶險鬥爭發生在一個偉大的具有12億人口的社會主義中國,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明,我們的人民飽經憂患,歷盡滄桑,擁有抗擊一切災難,戰勝一切邪惡力量的韌性、偉力和根基。
這種空前的“集中”和事態發展,加上新聞媒體的廣為傳播,使抗洪搶險鬥爭成為一個極富感染力的“情緒場”,就像“磁場”、“電場”、“生物場”能夠發生巨大的“場”效應一樣,抗洪搶險鬥爭讓人感奮,讓人激動,讓人投入, 讓人勇敢和高尚。在這場氣壯山河的偉大斗爭面前,人們最美好最強健的思想、感情和品格得以發揚和昇華,分散的被集中起來,弱小的被強化起來,潛在的被激發、培育出來,形成了遍及全國的為各族人民所自豪的浩然正氣。
這場抗洪搶險鬥爭對於我們的黨羣關係、幹羣關係、軍民關係進行了一次新的檢閲,使人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整體形象,幹部隊伍的整體形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整體形象,中國人民的整體形象。進一步看到,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人民解放軍好,人民羣眾好,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四)
怎樣發揚“九八抗洪精神”?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九八抗洪精神”,是我們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戰勝困難,掃除障礙,大步跨向新世紀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人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九八抗洪精神”,不只產生於這一次抗洪搶險鬥爭,而且根植於我們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根植於我們社會制度的優越性、我們事業的正義性;根植於我們黨、政府和軍隊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這個意義上,“抗洪精神”也就成為推動我們整個事業的精神動力,成為我們的黨魂、軍魂和國魂的一種生動體現。這樣一種精神力量,是和我們的國情、和奮鬥目標相一致的。我們的國家大、人口多、底子薄。有了這種萬眾一心、頑強拼搏、敢於勝利的精神,我們就能“堆土成山”,辦成大事。缺少這種精神,我們就會“一盤散沙”,什麼事情都辦不成;有了這種精神,我們的人民受益、民族受益、國家受益,缺少這種精神,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就不能大踏步前進,我們的國家就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發揚抗洪精神,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使命意識,時時刻刻想到,有困難要克服,有大山要攀登,有對手要競爭,有宏圖大略要實現。特別是在我們戰勝困難取得成就的時候,在風和日麗,充滿生機的時候,尤其要有這種意識。只有這樣,才可能激發我們的意志,振奮我們的精神,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為黨為人民多作貢獻。
抗洪搶險鬥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工作重點已經轉移,災後重建的任務還很艱鉅,我們要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在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實現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需要作出艱苦的努力。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們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幾千萬人的温飽問題尚未解決,要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建成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可謂任重道遠,關山重重。我們民族的苦難史,我們黨和國家的奮鬥史勝利史,我們剛剛取得的抗洪搶險的偉大勝利都一再説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但是,我
們只有在黨的領導下,始終保持一種高昂的精神狀態,不斷增長我們的民族凝聚力,我們才能是真正強大的。
讓我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抗洪精神,讓我們在偉大的抗洪精神鼓舞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積極落實黨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項任務,艱苦奮鬥,全力做好救災工作,為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而奮鬥。 [1-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