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任仲平

(“《人民日報》重要評論”諧音)

鎖定
任仲平,是“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縮寫。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在一版發表了《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屆三中全會》,全文4600字。這是人民日報第一次以“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任仲平”為名刊發評論。
2024年2月6日,《人民日報》頭版推出任仲平文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一一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出,國家之魂,文以鑄之。 [12] 
本    名
任仲平
國    籍
中國
代表作品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屆三中全會》
職    業
評論員
主要成就
第二十屆中國新聞獎

任仲平人物評價

23年前,一個偶然的創意讓“任仲平”開始了一段特殊之旅。15年來,“任仲平”同志風雨兼程,寫出55篇評論,他是一羣人的新聞理想,是一張報紙的社會責任

任仲平兩個階段

任仲平項目組組長、人民日報社長張研農,將這15年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93年到2003年5月。初成風格階段。每年一到兩篇。選題上,偏重理論時政的大主題,宏觀的理論性題目比較多。這個階段10年之內,一共寫了20篇,平均一年兩篇。
第二個階段:2003年至今,共有35篇。“任仲平”創作進入了有規模、有機制、有影響階段。其標誌性事件,是2003年5月22日,胡錦濤同志對任仲平文章《築起我們新的長城——論抗擊非典的偉大精神》作出批示:
這篇文章觀點鮮明,論述透徹,文字清新。體現了《人民日報》在政論方面的優勢。望再接再厲,讓“任仲平”這一優勢“品牌”發揮更大的作用。

任仲平創作機制

自進入新世紀後,“任仲平”同志一直在現任人民日報社長張研農同志的領導下,更準確地説,他也是“任仲平”同志,是很多任仲平文章的主創者。6年來,從人民日報分管理論的副總編,到總編輯直至社長,他的官職換了好幾個,但一個職務始終沒變:任仲平項目組長。也許正因為這種連貫性,造就了這個品牌,形成了“任仲平”創作機制。張研農社長概括為“七八條槍,七上八下,七嘴八舌”。

任仲平七八條槍

“七八條槍”,指的是一種組織架構。“任仲平”成員來自全報社,有社領導,有部主任,有資深記者、編輯,也有入社不久的年輕人。大家各有專長,平時各忙各的,任務一召喚,便跨部門選人組合,項目負責制,任務完了就散。所以任仲平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產物,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像獲得總書記批示的《築起我們新的長城》一稿,有來自6個部門9個同志參加。《論三貼近》有7個部門13個同志參加。

任仲平七上八下

“七上八下”,指的是一種工作標準。大家精心、精緻、精當,一稿、二稿、三稿,最終定稿,其間必經若干反覆,以至推倒重來,直到所有人都覺得“還行”。成稿時,往往已脱胎換骨。比如,《築起我們新的長城》,改了9稿,結構多次調整,段落再三修改,文字反覆斟酌,題目是倒數第二稿才改定的。今年獲得中國新聞獎的《走好全國一盤棋》,寫了近兩年,初稿4萬多字,改了14稿。去年獲中國新聞獎的《長征,迎着民族復興的曙光》,改了11稿。

任仲平七嘴八舌

“七嘴八舌”,指的是一種民主風氣。在“任仲平”內部,即便對社長、總編輯發表的意見,無論職務高低、資歷深淺,誰都可以表示不同看法。這樣做,有時是為了文章框架,有時是為了主要觀點,有時只是為了一個字詞或標點的用法,實在統一不了,甚至會通過“票決”的方法來定奪。

任仲平所獲榮譽

近20年來,“任仲平”同志風雨兼程,寫出近百篇評論,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得到新聞屆同行和專家的認可。任仲平同志多次獲得中央領導的表揚,被稱為人民日報的政論優勢的集中體現。任仲平同志還得到廣大讀者的讚揚和喜愛,每一篇之後都能接到很多讀者來信,有的地方還在廣播中全文播送,網上轉載頗多。
2010年10月27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新聞獎、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揭曉,任仲平的評論《改變歷史的“北京時間”》,以現代化為主線,以新的視角,深刻闡述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信念,獲得中國新聞獎。至此,“任仲平”已經八次榮獲中國新聞獎。

任仲平發表內容

2019年9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奮鬥創造人間奇蹟——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而作(上)》,文章説到:70年,在人類發展史上不過彈指一揮間。但是,中國人民以70年不捨晝夜的奮鬥,成就了波瀾壯闊的東方傳奇。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1] 
2020年9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千磨萬擊還堅勁——抗疫鬥爭鑄就偉大精神》,文章説到: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歷程,是人類與疾病鬥爭史上的奇蹟,更是人類精神所演繹的動人篇章。一場可歌可泣的抗疫鬥爭證明,英雄的中國、偉大的人民,堅不可摧、不可戰勝! [2] 
2021年3月3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任仲平文章《氣吞山河的壯闊行進》。文章指出,脱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展現了一個大國的歷史擔當,彰顯了一個大黨的初心使命。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鬆勁歇腳,必須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鬥 [3] 
2021年3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風雨無阻的奮進征程——寫在“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開啓之際》。“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中國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未來必將更加美好! [4] 
2021年6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百年輝煌,砥礪初心向復興——寫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以百年為奮鬥新起點,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強體魄於偉大的自我革命,開新局於偉大的社會革命,我們所開創並矢志推進的偉大事業,必將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 [5] 
2021年7月5日,《人民日報》頭版推出任仲平文章《繼往開來的世紀偉業》指出,承載百餘年仁人志士艱辛的探索,匯聚億萬人民不懈的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如東方的一輪朝日,正光芒四射,正噴薄欲出。 [6] 
2021年7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恢宏史詩的力量之源——論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一個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樣達到這個目的的政黨,一個真正想達到這個目的並且具有達到這個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頑強精神的政黨——這樣的政黨將是不可戰勝的。 [7] 
2022年6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白雲過山峯 明珠煥新彩》指出,千山一脈,萬水同源,香港的歷史,已經匯入祖國發展進步的大江大河。 [8] 
2022年9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掌握歷史主動 凝聚奮進偉力》,講述了2012年—2022年,這段濃墨重彩的歷史時間 [9] 
2022年12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三年抗疫,我們這樣同心走過》,回首了三年來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勠力同心,攜手奮進共抗疫情的路程。 [10] 
2023年3月3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團結奮鬥,創造新的偉業》指出,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的重要會議,是換屆的大會,是我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最大限度把各階層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最大限度把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出來,就一定能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