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安德烈·艾席蒙著長篇小説)

鎖定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美國作家安德烈·艾席蒙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2007年。
該小説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17歲少年埃利奧在意大利小城的夏日邂逅了24歲青年奧利弗,並在此後的六個星期裏,發展了令他在之後的幾十年魂牽夢縈的愛戀。小説語言風格細膩、直白且質樸,並從艾力奧的心理活動和人物對白來表現戀愛的青澀美和朦朧美、“聖克萊門特症候羣”式的試探美和含蓄美。 [1] 
2017年11月,根據該小説改編的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上映,後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2] 
作品名稱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外文名
Call Me By Your Name
作品別名
夏日終曲
作    者
安德烈·艾席蒙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2007年
字    數
約13.3萬字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內容簡介

意大利裏維埃拉的一個夏天,17歲的少年埃利奧遇到大他7歲、前來意大利遊歷的美國青年奧利弗。為了指導年輕學者修改書稿,埃利奧父母每年夏季都請他們過來住。夏季住客無須支付任何費用,基本上能隨心所欲使用屋內設施,只要每天花一個鐘頭左右幫助處理信件和整理文件即可。在日復一日的相處、試探中,兩人彼此着迷、猶疑,漸漸地,情感在流動中迸發。這場邂逅雖然為時只有六週,卻給埃利奧留下了一生的印記,因為在那個悶熱的仲夏,他發現了此生再也無法尋找到的東西。 [3]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作品目錄

第一部 回頭不做,更待何時?
第二部 莫奈的崖徑
第三部 聖克萊門特症候羣
第四部 魂牽夢縈處 [4]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創作背景

安德烈·艾席蒙忙於其他作品的創作時,遇上了瓶頸。此時,一種對羅馬的想念出現於他的腦海。也許是想念意大利羅馬夏天的陽光,也許是懷念記憶中的歐洲,也許是對少年時代的追憶,小説《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創作偶然中開始了。安德烈將故事設定於意大利20世紀80年代的某個夏天,那是個禁忌的年代,但他提供了慵懶而友善的一切,為埃利奧和奧利弗這場初戀的發生提供了異常肥沃的土壤。 [1]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人物介紹

埃利奧:生活在意大利的猶太人,父母都是人文學者。每年的夏天有六週,埃利奧必須騰出自己的卧室,搬進走廊那一頭的房間。17歲的埃利奧每日在聽音樂、讀書以及游泳中度過,直到奧利弗的造訪打破了假日原有的寧靜。起初,埃利奧對奧利弗保持距離且態度冷淡,直到兩人一同出門遊覽意大利之後,他們的關係開始有所變化。
奧利弗: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青年學者,是個活潑開朗的萬人迷。他強健的身體、有點自大的性格、淵博的知識、時而幽默時而冷酷,迅速吸引了小鎮上姑娘們的目光,更有17歲的鄰家女孩齊亞拉自願為他寬衣解帶。他無拘無束地釋放情愛,而少年埃利奧更毫無懸念地被他吸引、為他着迷。 [5]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作品鑑賞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作品主題

小説《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以甜蜜的愛情貫穿全篇,但它並非只是一部愛情小説。結尾的悲劇,兩個相愛的人無法一直在一起,彰顯了它同時也是一部社會問題小説。作者通過描寫一段註定不會有結果的戀愛,揭示了時代背景下的敏感話題——同性問題。作者並沒有刻意將角色病態化、極端化,兩人的愛情純粹而唯美,沒有驚心動魄,能讓欣賞者忽略性別,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這場愛。作者肯定了小説中埃利奧勇於追求愛情的精神,鼓舞讀者勇於追求和珍惜愛情,引導讀者用客觀眼光看待同性戀羣體,體現教育功能。小説中藴含的的純愛精神,幫助解決廣大民眾所共同面臨的倫理困境,引導人們用客觀視角思考這一社會羣體和現象。 [1]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藝術特色

作者運用細膩筆觸描繪出主人公複雜的心理世界,同時對小説中的動作、細節描寫體現出曖昧美的美學價值。從埃利奧分析,他對奧利弗產生好感和對奧利弗被自己吸引的察覺,以及埃利奧對奧利弗喜好的揣測和對雙方關係發展的預判,在一系列心理活動和動作中的體現。從奧利弗分析,在曖昧期用故意冷落、欲擒故縱的手段和多次動作上的試探,以確認少年埃利奧的心意,在動作中的體現。
其次,作者為人物塑造、情節推動、構建出理想的背景和環境,弱化同性戀情在現實生活中受到的家庭和社會的阻力,表現在為埃利奧建構出寬容的父母,為兩人建構出理想的社會環境。如在意大利兩人戀情獲得埃利奧父母默許,並建議他們同遊羅馬,在聖母升天節這對同性戀人在羅馬大膽選擇坐公交,將他們的戀情從隱晦走到公開,作者所構建的小説人物和情景,不僅給予主人公充分的精神自由,且起到豐富文章內容,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體現了理想美和自由美。
再者,小説中的隱喻體現出隱喻美。作者採用“桃”“杏”等大量元素做隱喻,如“聖克萊門特症候羣”是對“對於真實自我性取向進行層層探究時產生迷茫的一羣人”的比喻。文中構成隱喻的兩個不同屬性的事物之間雙重影像的同現貼切、自然和揭示出了美。小説中的抗爭美和浪漫美也表露無遺。小説引用大量具有反禁慾主義,宣揚人文主義的小説和詩歌,如司湯達的《阿蒙絲》、莎士比亞的《温莎的風流婦人》、奧維德的《悲傷》等,顯示了勇於追求真愛突破桎梏的抗爭美和浪漫美。此外,作者試圖弱化讀者對同性文學性行為的牴觸感,體現出中和美。對性的描寫,作者採用了中和的手段,對該環節進行了藝術加工,弱化了同性關係性行為在讀者視角的牴觸感,展現了性在愛情中的美好。最後,作者巧妙構思故事情節,使小説達到悲劇美的效果。如初期兩人十分甜蜜而結局兩人並有走到最後,這種前後的對比使得讀者產生強烈情感共鳴。因這種遺憾和惆悵感,易使讀者產生珍惜眼前人,珍惜當下的想法,體現出悲劇美在文學中產生的教化價值。 [1]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作品評價

作家科姆·託賓:《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一本美麗與智慧兼具的書,分毫不差地以既輕盈又凝縮的謹慎,寫作其戲劇場面每一刻的精確真實。這也是一本絕佳的小説,描述地中海夏日感官的光芒,與充滿慾望的日日夜夜。 [6]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作者簡介

安德烈·艾席蒙,1951年生於埃及,從小在法語、意大利語、阿拉伯語等多國語言環境下成長。然而因猶太身份,雙親遭埃及政府驅逐出境,之後他們成為意大利公民,於1968年搬至紐約。後獲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他曾在普林斯頓大學與紐約大學任教,現於紐約市立大學教授比較文學並進行普魯斯特研究。著有回憶錄《出埃及》《偽報告:關於流放與記憶的論文集》《進入:法國符碼》,編有《普魯斯特計劃》。 [3] 
參考資料
  • 1.    賴怡晨,黎鈺穎,張霞.《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的同性戀美學初探[J].北極光,2019(03):64-65.
  • 2.    種婷婷,李豔.《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文學與電影改編淺析[J].藝術科技,2018,31(11):96.
  • 3.    寧夏畫報雜誌社.主打[J].寧夏畫報:時政版,2018(002):88-89.
  • 4.    (美)安德烈·艾席蒙.夏日終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目錄頁.
  • 5.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原著:情愛背後是生生不息的希臘哲學  .澎湃新聞.2018-03-12[引用日期2020-03-10]
  • 6.    (美)安德烈·艾席蒙.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2: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