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談談辯證法問題

鎖定
《談談辯證法問題》是俄國革命家列寧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25年。
在該書中,列寧提出並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並指出了辯證法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對立統一規律是人類全部認識的普遍規律,最後揭示了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和階級根源。 [2] 
作品名稱
談談辯證法問題
外文名
К ВОПРОСУ О ДИАЛЕКТИКЕ
作    者
列寧
類    別
哲學著作
首版時間
1925年
字    數
約2800

談談辯證法問題內容簡介

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中對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作了詳盡的説明和論證。他指出:“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以及對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認識……是辯證法的實質。”在自然界、社會和精神領域,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一切現象和過程都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對立的傾向,事物的內在矛盾性是發展的動力,發展是對立面的鬥爭。是否承認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發展觀和形而上學發展觀的分界線。形而上學的發展觀認為發展是數量的減少和增加,是重複,它忽視了“自己運動,它的動力它的泉源、它的動因”。辯證的發展觀認為發展是對立面的統一。只有辯證發展觀“才提供理解一切現存事物的‘自己運動’的鑰匙,才提供理解‘飛躍’、‘漸進過程的中斷’、‘向對立面的轉化’、舊東西的消滅和新東西的產生的鑰匙”。列寧還揭示了對立統一規律的內容,指出對立面的統一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對立面的鬥爭是絕對的。 [2] 

談談辯證法問題創作背景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後,國際社會各種矛盾空前尖鋭化,無產階級政黨處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面臨許多新問題。如何認識時代的本質和階級鬥爭的新形勢、新特點,如何判定社會主義革命的戰略策略,一系列重大的問題迫切需要通過科學的思考給予理論上的回答。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國際大多數黨背叛《巴塞爾宣言》,墮落成為支持本國政府進行帝國主義戰爭的沙文主義的黨。一些第二國際的領導人為了替自己政治的墮落辯解,用詭辯論冒充唯物辯證法,抹殺帝國主義戰爭的性質,欺騙工人蔘加戰爭為帝國主義賣命。
為了從理論上批判和揭露第二國際社會沙文主義的詭辯論及其思維方法,徹底清算其理論根據的反科學性,揭示詭辯論的形而上學實質,為無產階級政黨提供正確的認識論,捍衞馬克思主義的純潔性,1914年8月,列寧僑居瑞士後,閲讀了許多有關辯證法的哲學著作,創作了《談談辯證法問題》。 [2] 

談談辯證法問題作品思想

首先,列寧提出並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並論證了這個觀點。第一,對立統一規律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列寧確認對立統一規律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一般規律,列寧列舉了數學、力學、物理學、化學、社會科學中的基本矛盾來證明此論斷,同時也指出,舉例只是通俗地説明,舉例不能代替論證,更不能以舉例來代替規律;第二,事物的對立與統一的相互作用,是事物發展的內在源泉和動力,是否承認這一點是區別兩種發展觀的關鍵。列寧區分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這兩種不同的發展觀。前者認為發展是對立面的統一,發展的源泉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發展是舊東西對立面的轉化、飛躍、漸進過程的中斷;而後者則否認對立面的統一,認為發展的原因在於事物外部,把發展理解為同類事物的簡單重複,亦即把發展看成簡單的量的增減。第三,列寧還指出對立統—規律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列寧以哲學史的發展為例説明“人的認識不是直線(也就是説,不是沿着直線進行的),而是無限地近似於一串圓圈、近似於螺旋的曲線”。列舉了從德謨克利特柏拉圖以及赫拉克利特的辯證法、從費爾巴哈經過貝克萊休謨康德到黑格爾以及從黑格爾經過費爾巴哈的中介再到馬克思的過程。列寧拋棄了黑格爾的“否定的否定”公式的外在形式,即表現為正反合的三段式,而保留了其中的合理因素,認為,人的認識是一個矛盾運動的過程,是對立面相互轉化相互鬥爭的過程,這個矛盾進程必然表現為對立面不斷反覆的前進過程,即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因此,列寧經常把這一過程比作一串圓圈或螺旋形曲線。所有這些比喻不外指出人類認識的辯證運動的兩個特點,即前進性和反覆性。這一論述還體現了對立統一規律與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內在一致。
其次,列寧提出了辯證法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這一重要命題。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是自覺運用辯證認識來分析客觀世界的典範。在列寧看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從分析資產階級社會里最簡單、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見、最平凡、碰到過億萬次的關係——商品交換入手,首先分析商品的內部矛盾或二重性(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進而過渡到勞動的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剝離出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接着馬克思分析了貨幣與價值的關係、貨幣轉變為資本的矛盾運動過程,從中發現了剩餘價值的秘密,揭示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並從對資本主義矛盾發展的論證中揭示了經濟危機的必然性、無產階級革命與資產階級滅亡以及社會主義必將勝利的客觀規律。
列寧進而指出,對立統一規律不僅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認識規律,而且是人類全部認識的普遍規律,因為客觀世界的運動是辯證的,那麼與客觀世界相符合的人類認識理所當然也應當是辯證的。
此外,列寧還分析了一般與個別、絕對和相對、抽象和具體、邏輯和歷史等範疇,揭示了認識過程的辯證性質。
最後,列寧揭示了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和階級根源。指出,哲學唯心主義是把認識的某一特徵、某一方面、某一側面,片面地誇大為脱離了物質、脱離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絕對。唯心主義就是僧侶主義。“直線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觀主義和主觀盲目性就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列寧還揭示了唯心主義階級根源。指出反動統治階級為了維護他們的階級利益,需要唯心主義作為他們麻痹和欺騙勞動人民的精神武器。因此,以系統理論形態出現的哲學唯心主義產生出來後,統治階級的階級利益就會把它鞏固起來。 [2] 

談談辯證法問題作品影響

在該文中,列寧第一次精確地闡明瞭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指明瞭兩種發展觀的根本對立,揭示了同一的相對性和鬥爭性的絕對性問題。其次,列寧第一次論述了辯證法就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揭示了認識的辯證本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學説;第一次從認識論和階級利益的角度深刻分析了唯心主義產生的根源。第三,列寧徹底清算了社會沙文主義的理論根據的反科學性,指出詭辯論的形而上學實質,為無產階級政黨制定正確的戰略和策略奠定了哲學理論基礎,捍衞了馬克思主義的純潔性。 [1] 

談談辯證法問題作品評價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員林利:在該書中,列寧以關於辯證法、認識論、辯證邏輯三者的統一的天才見解發展了唯物主義辯證法,為人們提供了理解辯證唯物主義實質的鑰匙。 [3] 
廣西行政學院副院長呂勇江:在該書中,列寧把辯證法與唯物論結合起來,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唯物辯證法思想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系統闡述。只有把辯證法置於唯物主義的堅實基礎之上使之成為一種科學世界觀,才能為無產階級正確認識當時複雜的革命形勢提供科學指導。這種理論迴應時代需要的務實精神,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有着重要的啓示意義。 [5] 

談談辯證法問題出版信息

該文最初發表在1925年《布爾什維克》雜誌第5—6期合刊。中譯文被收入《列寧全集》第二版增訂版第55卷。 [2] 

談談辯證法問題作者簡介

列寧(俄語: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布爾什維克黨創立者、蘇聯建立者和第一位領導人。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列寧主義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稱他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和領袖”。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