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語文高考:反思與重構

鎖定
《語文高考:反思與重構》是2009年1月1日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新和。
書    名
語文高考:反思與重構
作    者
潘新和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1月1日
頁    數
335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211058396
版    次
1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語文高考:反思與重構內容簡介

《語文高考:反思與重構》分八個部分,主要論述了語文高考命題、語文高考應遵循的原則,語文高考應遵循的理念,語文高考應如何改革,應該怎樣更好地命題,以及學生應該怎樣更好地應考等內容。 [1] 

語文高考:反思與重構作者簡介

潘新和,1952年12月出生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兼任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福建省寫作學會會長,福建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專家組成員、學科指導組顧問。在中國寫作、語文教育史,寫作、語文教育教改研究方面成績頗豐。在《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光明日報》《福建師範大學學報》《海南大學學報》《寫作》《語文建設》《粵海風》等報刊發表論文二百餘篇。出版《語文:表現與存在》(上卷、下卷)《中國寫作教育思想論綱》《中國現代寫作教育史》《寫作:指向自我實現的人生》《新課程語文教學論》《高等師範寫作三能教程》等著作和教材10餘部。大量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現代教育報》等刊物轉載,研究成果被北師大《新世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教育網、寫作新天地、福建教育出版社等數十個教育網站收錄。有的著作被教育部列為語文教育碩士指定參考書。主持國家教育部“高師面向21世紀教改計劃”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劃”立項研究課題、福建省社科“十五”規劃項目(一、二期)等多項研究。在國內寫作、語文界有較廣泛的影響。受聘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訂《語文》教材,有三篇文章進入人教版《語文》和課外閲讀教材。擔任教育部9年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北師大“新世紀”版初中《語文》第一副主編,《中國寫作與研究》顧問。科研成果被《中國教育報》《課程·教材·教法》《上海教育報》《寫作》《福建教育學院學報》《廈門教育學院學報》《常州工學院學報》《福建日報》《福建教育》《海峽教育報》等十多家報刊撰文評介。對本學科的理論進展作出權威性總結的《20世紀中國寫作理論史》(王志彬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一書,對本人的學術成果作了專門評介(見該書第395-397頁,2000字)。杜福磊的《中國寫作學理論研究與發展》(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版)也做了專門評介。連續五屆(一至五屆)獲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三等獎。為福建省普通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語文高考:反思與重構圖書目錄

一、語文高考命題的十大關係
1.1 高考研究與應試研究
1.2 水平評價與選拔評價
1.3 高校視界與中學視界
1.4 甄別選拔與生命關懷
1.5 語文基礎與綜合素養
1.6 知識立意與能力立意
1.7 語文共能與語文異能
1.8 重文輕質與文質並重
1.9 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
1.10 形成性評價與終極性評價
二、語文高考的“三利”原則
2.1 有利於甄別上的公平和公正
2.2 有利於所有學生的最佳發揮
2.3 有利於引領中小學語文課程的改革
三、語文高考的“四化”理念
3.1 生本化:給予基本的人文關懷
3.2 素養化:語文水平的綜合性評價
3.3 表現化:以檢驗言語表現力為主
3.4 個性化:鼓勵言語個性的發展
四、考什麼:以言語性、話語性題目為主
4.1 甄別“偽能力”與“真能力”
4.2 “真能力”的效度與難度
4.3 語文基本能力:文體感、語境感、語感
4.4 “語境感中心”決定以考“語篇”為主
4.5 考查內容:言語性、話語性題目
4.6 “共能”題目和“異能”題目兼顧
4.7 選修課程檢測不必在高考中單獨設題
五、怎麼考:以開放性、交互性題型為主
5.1 客觀題在語文考試中適用性差
5.2 言語題、話語題決定了題型的開放性
5.3 語文的社會交際性決定了題型的交互性
5.4 開放性交互性的“時文評説”題型
5.4.1 “申論”題型解析
5.4.2 “新聞評論”題型解析
5.4.3 “網絡帖子”題型解析
5.5 語基題、閲讀題、語用題與作文題的整合
5.6 語文試題結構與題型的初步構想
5.7 寫作命題的六大理念
5.7.1 題目的開放性: 自由與限制的統一
5.7.2 文體的囊括性:實用與審美的統一
5.7.3 表現的兼容性:詩性與智性的統一
5.7.4 含義的內隱性:規定與自主的統一
5.7.5 現實的觀照性:生活與心靈的統一
5.7.6 題面的簡明性:簡潔與明白的統一
六、怎麼評:以主觀性、綜合性評價為主
6.1 閲卷教師的素養
6.2 客觀性評價的利弊
6.3 對主觀性評價的檢討
6.4 總體評價與分項評價的整合
6.5 綜合性評價的構想
七、命題與考試評析
7.1 堅持生本化、素養化、表現化命題方向
7.2 “怎麼都對”的“四個不對”
7.3 高考作文命題質量亟待提高
7.4 2002年高考全國卷作文題淺議
7.5 邁出了一小步之後的憂思
7.6 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的啓示與思考
7.7 2008年福建及全國其他高考作文題評析
八、作文應試指耍
8.1 確保基礎分
8.1.1 無偏離題意
8.1.2 無立意不當
8.1.3 無中心不明確
8.1.4 無套題抄襲
8.1.5 符合文體要求
8.2 力爭發展分
8.2.1 角度的創新
8.2.2 思維的創新
8.2.3 題材的創新
8.2.4 表達的創新
附錄一 語文考試:對言語生命的尊寵與嘉獎
附錄二 命題:給心靈鬆綁
附錄三 全球化視界中的寫作大趨勢
後記
參考資料